鬱症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致,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症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
郁有積、滯、結等含義
郁病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氣機郁滯為基本病變,是內科病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據統計,類屬郁病的病例,約占綜合性醫院內科門診人數的10%左右。據有的醫院抽樣統計,內科住院病例中,有肝鬱證表現者約占21%左右。郁病的中醫藥療效良好,尤其是結合精神治療,更能收到顯著的療效。所以屬於郁病範圍的病證,求治於中醫者甚多。
情志內傷是郁病的致病原因
但情志因素是否造成郁病,除與精神刺激的強度及持續時間的長短有關之外,也與機體本身的狀況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正如《雜病源流犀燭·諸郁源流》說:「諸郁,髒氣病也,其原本于思慮過深,更兼髒氣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說明機體的「髒氣弱」是郁病發病的內在因素。
綜上所述,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內傷
其病機主要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郁病初起,病變以氣滯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結、食滯等,多屬實證。病久則易由實轉虛,隨其影響的臟腑及損耗氣血陰陽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腎虧虛的不同病變。
郁病一般病程較長,用藥不宜峻猛
在實證的治療中,應注意理氣而不耗氣,活血而不破血,清熱而不敗胃,祛痰而不傷正;在虛證的治療中,應注意補益心脾而不過燥,滋養肝腎而不過膩。正如《臨證指南醫案·郁》指出,治療郁證「不重在攻補,而在乎用苦泄熱而不損胃,用辛理氣而不破氣,用滑潤濡燥澀而不滋膩氣機,用宜通而不揠苗助長」。
我們來看下具體怎麼辯證改善。
肝氣鬱結
症狀: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苔薄膩,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暢中。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減
氣鬱化火
症狀:性情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而干,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瀉火。
主方:丹梔逍遙散
血行郁滯
症狀:精神抑鬱,性情急躁,頭痛,失眠,健忘,或胸脅疼痛,或身體某部有發冷或發熱感,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解郁。
主方:血府逐瘀湯
痰氣鬱結
症狀:精神抑鬱,胸部悶塞,脅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本證亦即《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所說「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之症。《醫宗金鑒·諸氣治法》將本症稱為「梅核氣」。
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內傷,其病理變化與心、肝、脾有密切關係。初病多實,以六郁見證為主,其中以氣鬱為病變的基礎,病久則由實轉虛,在實際中應盡責辯證清楚方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