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來,科技界的一個最大謎團就是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身份之謎,他是發明數字加密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電腦程式員。「中本聰」它可能代表一個男人,一個女人,甚至是一群人。而且自從2008年創建了這種加密貨幣以來,沒有人真正清楚中本聰到底是誰?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深入謎團,尋找傳說的中的真相。
在P2Pfoundation網站的個人主頁資料中,他自稱是居住在日本的38歲男性。自稱日裔美國人,日本媒體常譯為中本哲史,他是比特幣協議及其相關軟體Bitcoin-Qt的創造者中本聰(英語:Satoshi Nakamoto),人稱「比特幣之父」但真實身份未知。
了解區塊鏈,一定要了解中本聰,關於中本聰的介紹資料都比較零散,小編以時間為節點,梳理了他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痕跡。方便大家了解中本聰的同時,一起探尋中本聰真實身份的蛛絲馬跡。
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宣稱中本聰是一位密碼朋克(Cypherpunk)。
另外,有人稱「中本聰是一名無政府主義者,他的初衷並不希望數字加密貨幣被某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控制,而是希望其成為全球自由流動、不受政府監管和控制的貨幣。」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在「metzdowd.com」網站的密碼學郵件列表中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描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算法。
2009年1月3日,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中本聰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並獲得了50個比特幣的獎勵,並正式啟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
當然創世區塊上的比特幣並沒有價值,直到2010年5月21日,一個程式設計師用1萬個比特幣買了一塊價值25美元的披薩,宣告比特幣正式有了第一個公允匯率。
2010年12月5日,在維基解密泄露美國外交電報事件期間,比特幣社區呼籲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鎖。中本表示堅決反對,認為比特幣還在搖籃中,禁不起衝突和爭議。七天後的12月12日,中本聰在比特幣論壇中發表了最後一篇文章,提及了最新版本軟體中的一些小問題,隨後不再露面,電子郵件通訊也逐漸終止。
截止到2010年,據稱中本聰持有約一百萬個比特幣。這些比特幣在2013年底時的價值超過十億美元。
2014年,中本聰在p2pfoundation上突然現身並回應:「I am not Dorian Nakamoto」,以拆穿newsweek的虛假不實報道。p2pfoundation.ning.com是中本聰首先發布比特幣白皮書信息的網站,當然這也是一個著名的無法追蹤用戶信息的黑客據點。
2017年8月30日,中本聰再次出現,動用了2010年挖礦地址的3000個比特幣,毫無疑問,這項舉動在幣圈一下引起了滔天巨浪。
從創立比特幣到消失在公眾視線中,再到2017年的出現,中本聰似乎總是在關鍵時候出現,並用一種生怕別人不知道的方式華麗登場,或許這也證實了他的真實存在,因此,行業內對於中本聰是誰的猜測,也颳起了一陣狂風。
在所有猜測中,新聞周刊記者Leah McGrath Goodman的報道,讓消失的中本聰再次現身,只為戳破謊言。
2014年3月6日。新聞周刊記者Leah McGrath Goodman發表文章稱自己已經找到真正的中本,是一個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日裔美國人,名叫多利安·中本,而「哲史」是他出生時的名字。除了名字相同以外,Goodman還找到了一些佐證,其中最有力的一條是,當Goodman在當面採訪並提出比特幣的問題時,多利安的回答看起來確認了其比特幣之父的身份:「我已經不再參與它了,不能討論它。它已經被轉交給其他人。
「他們現在在負責。我已經沒有任何聯繫。」這段話的真實性亦得到了當時在場的洛杉磯郡警察的確認。
報道被公開後受到了包括比特幣社區在內輿論的質疑和批評,但同時也引起了媒體的巨大興趣。記者們蜂擁而至多利安的住宅外蹲守,甚至追逐他的汽車。然而在後來的正式訪談中,多利安否認了自己與比特幣的全部聯繫,稱自己從未聽說過,只是誤解了Goodman的提問,以為她問的是自己之前從軍方承接的保密性工作。
當天晚些時候,中本聰本人也站出來否認。他在P2P基金會的帳戶在塵封五年之後發了第一條消息,稱:「我不是多利安·中本。」
除此之外,在尋找中本聰過程中,也爆出了典型的冒牌案例,《連線雜誌》報道說澳大利亞學者克雷格·史蒂芬·懷特很有可能是中本聰,這個報道在後期被業內認定為「冒牌案例」。
2015年12月,《連線雜誌》報道說澳大利亞學者克雷格·史蒂芬·懷特很有可能是中本聰的本尊。同時也指出,也許只是他精心設計的一個高明的騙局想讓我們相信他就是中本聰本人。
直到2016年5月2日,澳大利亞企業家克雷格·史蒂芬·懷特公開承認自己就是發明比特幣的中本聰,首度有人公開承認。其證據是中本聰的加密簽名檔,但被質疑該檔只要是稍微高級一點的黑客都能在暗網中找到下載,早就在不少電腦高手圈流傳,另一證據是早期第1及第9區塊比特幣地址的私鑰,但此私鑰如果是早期比特幣開發人員或其親近者都有可能拿到。
最關鍵證明是導入比特幣至2009年的比特幣第一筆交易地址,該地址被視為是中本聰所有,並要求表演匯回,BBC記者將0.017個比特幣導入,但最終沒有匯回。BBC刊註銷和他的訪談片段,自稱他就是比特幣發明者。但克雷格聲明與證據的真實性受到普遍的質疑,在最後階段要求演示關鍵證據時,克雷格拒絕並發布了一篇顧左右而言他的博客文章。
關於中本聰的身份之謎,還有諸多猜測,但都被當事人否定或沒有可靠依據而不被認可,在此不一一贅述。回顧中本聰身份之謎的探索,或許結果已經並不重要,作為「比特幣之父」的中本聰,既然選擇了隱姓埋名,或許大眾應該給他更多的尊重,畢竟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傳說,後來者應該更多的關注區塊鏈技術該往哪裡發展,該如何運用,這才是整個區塊鏈行業的趨勢。
中本聰,作為一個網絡ID,背後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個團隊,或者是一個聯盟,無論是哪個,僅從文字本身來看,睿智的小編掐指一算,似乎看到了一些端倪,中本聰,不就是「中國人本來很聰明」的意思嗎?
關於中本聰的身份,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