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古典遇見時尚

2019-05-13     鳳凰藝術

原標題:舊時之美遇上摩登時尚

古典之美,有雲鬢香腮的含羞帶怯,有步步生蓮的婀娜之姿,也有峨冠博帶的風流氣度。

不同於古代秩序化的要求,現代人的審美更偏向於獨立與個性,傳統的、野性的、嬌艷的、低調的……各種風格應有盡有,形成了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審美圈,極大地提升了人們裝飾自己、美化自己的空間,拓寬了大家的審美視野,使大多數人能夠更全面展示自己。而中國古典美學風格的滲透,則給現代的時尚氛圍增添傳統藝術中含蓄婉約、優雅細緻的美。舊時之美與今日時尚之美就像一條河流,本質上是割不斷的。

以《千里江山圖》為背景創作的服飾

文藝理論家、美學家敏澤對於這個問題看得很透徹,他說:「今日之古,亦即古人之今;今日之今,實亦後人之古,所謂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是也。」那麼如何把握好繼承傳統與時尚創新的關係,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關鍵問題。首先應當明確的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是時尚創新的前提,如果不了解傳統的文化,那麼接下來的時尚創新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創新就無從談起。

與古典文化融合方能走得更遠

不論眼前的流行風尚如何風靡一時,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即使狂熱了一陣子,也最終會流於膚淺和平庸。而只有古典文化才能影響到大多數人的精神內核,培養一種良好的審美能力,提升我們對於美的品位。也只有在與古典文化的融合中,時尚文化才可以走得更遠,才能經得起年代的考驗與歲月的流轉。

目前很多人對於傳統漢服的印象一直是莊重的、嚴肅的甚至是刻板的,這其實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誤解。而實際上傳統文化也可以用一種時尚的、有趣的、輕鬆的方式表達出來。關鍵在於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解讀。一個恰到好處的作品,是可以讓傳統文化綻放出時尚光芒的。

例如以《千里江山圖》為背景元素創作的作品,服飾上的色調呼應了作品中赭石色以及今天仍舊耀眼奪目的石綠色和石青色。在妝發上面沒有採用復原的髮髻妝容,而是用現代時尚手法做了一個簡潔但又立體蓬鬆的髮型,化繁為簡,不喧賓奪主,以提高畫面整體的和諧度。

這種創新性的嘗試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歷史基礎的,是在尊重並且善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價值的前提下,找到舊時之美與潮流時尚的交匯點,藉助造型師的審美理念與手段,設計出帶有著中國韻味的時尚作品。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繼承、借鑑並加以改良和發展,最終賦予它新的形式,就是創造這個作品的生命力所在。這也說明進入信息化時代後,造型個性化的表達更有賴於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時尚手法的完美結合。

亦舊亦新,新舊合璧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相比於古代更追求便捷、快速。比起傳統造型上釵環滿頭的隆重以及鬢髮堆疊的複雜,現代時尚造型會顯得更加隨性以及更適應現代生活場景。

我們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女孩子雖然身著漢服,但是卻梳著十分帶有生活氣息的現代髮型,發間零星點綴著鮮花和一些小的裝飾品。不同於古代女子行止坐臥都要禮儀化的規定,這種感覺是鮮活的、動態的,散發著隨心所欲的自由氣息。並且這些髮型相比於傳統造型髻鬟交錯來說更加簡單易上手,可以讓你既避免了髮絲散亂無依的尷尬,又能在沒有專業造型師做造型的前提下自己給自己做出一個簡單大方而又好看的造型。

女子做一個傳統造型,因為其本身的精緻莊重、一絲不苟,會讓人感覺應是畫中來,這是只可遠觀的疏離之美,雖然也很美,但總會缺乏靈動跳脫之氣,於當下的日常生活環境相違和。這樣的造型更適用於一些隆重的場合。而現代造型的輕靈利落,隨性又不失規矩的特色,恰到好處地補充了傳統造型一些不盡完美的地方,讓漢服造型更適應日常生活,舊時之美與摩登時尚碰撞後,產生的結果不是水火不容,而是一種新的平衡與和諧之美,它亦舊亦新、新舊合璧,最終無所謂新舊、圓融一體。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把時尚元素融合到漢服文化的現代化傳播當中,能夠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出我們傳統民族服飾的特色。這種結合併不是現代僅有的創造,而是歷史進化的產物,更是傳統服飾文化的一種延伸。文化的融合和創新才是它得以進步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作為美,它們始終都在

古今融合、新舊融合,不同造型和手法的創造性嘗試,其源動力主要來自於時代潮流的巨大推動作用。潮流即為歷史發展的大趨勢,順應潮流,也是設計師必然也必須要做的事。華夏文化之所以綿延千年,不曾斷裂,是因為我們的先輩始終不曾固步自封,且兼收並蓄,努力順應潮流,使得中國文化如同海納百川一般不斷融合吸收各種文明的精華。

我們的服飾文化、妝造文化,作為其中的一部分,自然也要順應時代潮流而發展。漫漫歷史長河,夏商殷周、秦漢魏晉、唐宋明清,每一朝每一代都有其特色鮮明的服制妝造。錦繡燦爛,美不勝收。作為時間,它們已經走遠,可是,作為美,它們始終都在,從未遠離。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希望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激活舊時之美在現代生活中的生命力。讓傳統生活中的風雅情致,女子妝後的怡人神韻,經過現代審美的整合,以一種更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的形式出現,讓更多人接受喜愛,最終樂於傳播傳承。

如今,人們的追求已從傳統的維持生存轉向更好地生活,追求精神富足已經是普遍的社會現象及需求。在充分開發了智商、情商之後,「美商」也應被重視及深層開發。只有見識過美,懂得什麼是美,才能對美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即審美。從這一方向入手,將古今融合,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審美,創造出既符合現代品味,又不失古典韻致的造型,提供一類美的素材,去傳播美的概念。

(圖片來源於美術報及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OtpRWwB8g2yegND5M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