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將增添一條新的高速公路,計劃2021年9月建成

2019-11-11     廣州從化發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11月10日從中交四航局獲悉,廣連高速計劃2021年9月建成,未來粵北到廣州將增添一條新的高速公路。

廣連高速,起於廣州從化,途經清遠,終於連州市粵湘兩省交界處,全長235公里,總投資超400億,是目前中交四航局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這條路通車後,可以縮短廣東北部地區到廣州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改善粵北地區交通出行問題,讓粵北人民乃至湖南地區也能享受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紅利。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隨中交四航局一公司一行人前往清遠市陽山縣嶺背鎮廣連高速工地。一路盤山而上,穿山林、入村莊,路見倆小伙騎著摩托車平穩穿梭,喜笑顏開。隔了數月,村裡原先的老泥路變成了條條水泥道,這是廣連高速公路TJ10標、TJ11標項目人員修建的施工便道,既方便運輸,又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廣連高速TJ10標、TJ11標同在陽山縣嶺背鎮,兩項目部相隔雖有一刻鐘的車程,但標段頭尾相連,各自獨立又相互配合。TJ10標路線長9.044公里,除橋樑任務外,「高峰隧道「是全線建設的重控工程。TJ11標路線長14.207公里,共有橋樑12座,預製梁場占地超2萬平。兩個標段建設者自2017年進駐現場以來,發揮各自優勢,打造專業化、標準化、數字化、精細化山區高速建設標杆;注重生態環保,建設節約資源、節能高效的綠色工程;發揚央企擔當精神,為民修橋造路、精準扶貧,贏得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好評,讓廣連高速項目真正成為當地群眾及粵北地區的幸福路。

技術為先,智慧工場造幸福通途

近日,記者來到TJ11標的預製梁場,在群山環抱的嶺背鎮,占地超兩萬平的梁場顯得尤為開闊。進入大門,左側是棚型鋼筋加工區,右側的箱梁預製區和存放區,只見七八台龍門吊巍然而立,箱梁台上依次擺放著幾十片箱梁、45個台座,向遠處不斷延伸,達900多米。


乍一看,TJ11標的預製梁場並無特別之處,但參觀完一圈後,才知這深山工場別有洞天。

鋼筋加工場內乾淨整潔,8名頭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施工人員正有條不紊開展作業。地面畫上了行車通道指引,下料有指定區域,鋼筋加工按照數控設備程序設定自動進行,加工完的成品分類放置,場內處處井然有序。


除施工標準化外,梁場的智能化、信息化更是一大特色。場內的每台龍門吊均設置了人臉識別系統,非專人刷臉立即斷電,保障安全;台座的每根支管上,都嵌入了自動噴淋噴頭,根據檢測溫度濕度自動調節噴淋,保證梁片養生充分。


在梁場監控監測信息中心的大螢幕上,記者看到,每一塊梁片都有專屬二維碼「身份證」,一掃便知過往所有信息。高度智慧化的科技管理手段的運用,令人大開眼界。TJ11標項目經理劉長明自豪地介紹:「我們打造的標準化、智能化、信息化梁場,對安全、質量、效率都有很大的提升。一般高速公路需要梁片七八百片,而我們負責兩個標段的梁片預製,要生產1500多片,相當於翻一番。平均下來,我們每月生產梁片超120片,每天生產4片以上」。

安全為本,創新夯實幸福路

山的另一邊,TJ10標高峰隧道項目也進展順利。TJ10標項目經理費卿介紹:「高峰隧道是廣連高速中最長的隧道,總長4315米,我們十標和九標從隧道兩端各自開工,各占一半。如今我們已經挖了1563米,差不多完成了任務的三分之二。等這條連接青蓮鎮9標與嶺背鎮10標的隧道一通,我們去青蓮鎮9標的路程,就從兩小時縮短至5分鐘。」


然而回想2017年8月份,項目建設者剛進場時,征服高峰隧道的任務困難重重。「我們十經部負責的隧道段圍岩級別都是Ⅴ級為主,級別越高,圍岩越差。不僅如此,我們這邊還有6段岩溶發育區,容易發生岩溶塌陷或涌水突泥地質災害」,廣連項目十經部項目經理費卿指著隧道截面圖說,「你看這裡,還有個斷層,山體的兩個岩面錯開近一米,破碎帶也多」 。


隧道長、環境差、潛在風險大,施工難度可想而知。TJ10標的項目人員發揚不畏艱險、勇於創新的精神,組織了專家交流指導,項目經理也親赴西北向中交一公局新疆東天山隧道項目學習經驗。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邊學習邊實踐抓落實的過程中,TJ10標逐漸摸索出自己的山區特長隧道施工方法。工程人員介紹說:「在山體斷層處,我們非常小心,一個循環只進尺一榀」。其次是提高隧道機械化程度。項目總工李樞介紹:「增加機械投入後,進洞人數明顯減少了,原先需要二十多人的工作量,使用濕噴機械手後,僅需2-3個操作人員。一台較高端的拱架作業台車,僅需4名操作員上陣。另外我們項目還投入700多萬從日本引進了一台超前水平鑽機,可以實現高達150m的長距離預報,提前探測洞內圍岩狀況,對規避風險起到極大作用。」

除此之外,高峰隧道項目還增加視頻實時監控系統,不管是洞口周圍還是洞內情況,管理人員都能一目了然,確保項目施工到位。項目進洞500多天以來,高峰隧道未出現任何事故,是名副其實的平安工地,成為中交集團「機械化、標準化、信息化」的隧道施工示範點。

環保節能,綠色工程緊連幸福路

驅車行駛在施工便道上,途經正在建設中的路基護坡,只見幾台挖掘機不挖只鑿,如雞食米。TJ10標項目書記李文昌告訴筆者,他們這是在用「鑿岩」的方法把大石塊加工成適合壘砌護坡的小石塊。因為一些高速公路跟村民的房屋很近,為了不影響村民的房屋安全,項目部寧願用這種成本非常高的方式慢慢鑿,也不選爆破。

而填路壘牆所用的石塊材料,均是洞渣再利用。根據TJ10標項目經理費卿介紹,高峰隧道挖出洞渣約70萬方,其中40萬方用於造路,20萬方用來加工做混泥土,不僅為項目節省成本,更是為老百姓保住了40餘畝良田免於被征為棄土場。

「高速路建造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地特別好,非常適合種玉米、種紅薯、搞綠化,現在那些土壤都被我們留了起來,也想做點該做的,把綠水青山保留起來,盡少占用征地,讓老百姓生活能夠儘量保持原態」,李文昌說。

「我們中交集團有個理念,就是以最大考慮能夠保持植被跟原有社會風貌的情況下開展項目。像施工產生的岩塵我們都會儘快用洒水車和綠化進行治理。在辦公區域,我們也積極相應國家號召,將垃圾分類處理,並聯繫專業的公司收走,不給當地環境留麻煩」,李樞說。

這種為民考慮、生態環保、節能高效的綠色工程理念,在項目中處處有體現。例如,TJ11標的「前卡式千斤頂」微創新,使得梁片的鋼絞線預留長度減少了60-80厘米/束(兩端),鋼絞線節省率可達2%,節約鋼材的同時,也為項目節省成本約40餘萬元。

精準扶貧,人文關懷情滿幸福路

10月17日,時值第六個全國扶貧日,第27個消除貧困人口日, TJ10、TJ11項目部各自召開了「國家扶貧日」座談會。

三個月前,按照中交四航局黨委的扶貧工作要求,TJ11標項目部正式啟動雲南怒江扶貧工作,從怒江州蘭坪縣對接了10名需要幫扶的傈僳族老鄉到項目部工作。除耗榴發阿發曾在東莞打過工外,其餘9名老鄉此前從未出過大山。

TJ11標項目部為了幫助老鄉們更好更快融入,在日常生活中,保證他們在項目上吃得好,住得好,行得便。了解到10名傈僳族老鄉中有兩對是夫妻,還特地增設夫妻房。在工作上,項目書記王曉光對精準扶貧人員的技能學習尤為關注,特地根據每位老鄉的文化程度和興趣愛好安排崗位。阿發對機械感興趣,就安排他學習鏟車的操作與駕駛。耗銀海運動好,有顆做警察的心,便安排他做預製梁場的安保工作。

王曉光強調:「怒江的兄弟姐妹是帶著希望來到這裡,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來到這裡,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扶貧、扶志、扶智就是要他們在日後的生活中也能有一技之長,從根本上脫離貧困。」

扶貧日當天,耗榴發特寫一封感謝信送於項目部,信中寫道:「在廣連十一標項目部的日子是我近幾年最有意義的一段時光。在這裡我學會了開鏟車的新技能,也認識了新朋友,通過技能學習讓我不再擔心今後的生活,我衷心感謝國家,能讓我們有機會被認可」。

TJ10標項目書記李文昌的隨身手冊上,密密麻麻地記著一組人名和數字,這是項目部的愛心捐獻表。此前,項目部一名外聘人員,因家中父親患重病使得家中因病返貧。李文昌得知情況後,即刻組織了限時愛心捐款行動, 81名員工自發獻愛心,雪中送炭捐獻愛心款總計三萬餘元,解決了項目同事的燃眉之急。

中交四航局項目施工人員所在的駐地村,村容村貌都在逐漸改善,兩標段共為當地村民修築30多公里水泥路。在嶺背鎮黃屋村,TJ11標項目部無償為村民安裝了10盞太陽能路燈、新修公共廁所1座,還曾主動為黎埠鎮馬驚小學翻新球場。項目部兼顧生產不忘民生,當地村委會和小學還特寫兩封感謝信表達謝意。「我們央企還是要有央企的擔當,很多時候只要能幫老百姓解決他們衣食住行的困難,我們都是在全力去推進,即使鎮政府和村委沒找我們,只要在我們工作視野的範圍內,我們都會盡力去做」,王曉光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ImDWm4BMH2_cNUgkjS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