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欣然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我不會因為自己看不見這個世界,就讓這個世界看不見我----吳磊《寵愛》
作為2019年最後一天上映的賀歲片,《寵愛》拿下了2020元旦票房冠軍,首映當日票房1.7億元,截至1月10日超過5億元。
這部由徐崢監製,楊子執導,于和偉、鍾漢良、陳偉霆、檀健次、闞清子、郭麒麟、張子楓、李蘭迪等眾多明星主演的年末暖心劇,講述了人與寵物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關於親情、友情、與愛情的故事。
同一棟小區的6個不同家庭,圍繞著寵物,發生著溫暖又傷感的故事。這些各自獨立的故事,跨越了人生的各個階段,從青春期、初戀、熱戀、結婚到中年。
每個故事,都與情感有關。
不少觀眾會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何要把六個不相干的故事,強行拼湊在一起?這個疑問,一開始我也有。
觀影完畢,才恍然大悟。這六個看似不相干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共同的內涵,那就是:遇到意外打擊,或者不能接受的事,該如何與它相處的問題。
其中最打動我的3個故事,涉及了3個重要的話題,分別是:關於意外、關於孤獨、關於死亡。
而這,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的事。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重溫這三個故事吧。
第一個故事。
主角:吳磊、張子楓
關係:初中同學
遭遇情境:意外失明
寵物:金毛小扎
吳磊和張子楓是初中同班同學,兩人青梅竹馬,相互保護和喜歡,在燥動不安的青春期,情感萌動,情愫暗生。
一次意外,讓正值中考的吳磊突然失明。
這意味著,他不僅要重新適應生活中諸如吃飯、穿衣、走路、上學這樣簡單的事,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盲文,參加中考。
陷入黑暗世界中的吳磊,決定放棄中考,因為這對他來說,真的太難了。
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刻,張子楓默默陪伴著吳磊,給他寬心,陪著他上下學,鼓勵他站上天台,挑戰自己。和她一起陪伴著的,還有一隻金毛犬--小扎。
吳磊開始慢慢恢復生活的勇氣,可接下來,張子楓的搬家,卻讓他再一次陷入了絕望中。他把自己困在房間裡,不理任何人。
為了讓吳磊可以獨自堅持下去,張子楓留下了夥伴小扎,並用了2個月時間,把這隻普通的金毛,訓練成了一隻出色的導盲犬。
在張子楓的堅持下,吳磊終於邁出了第一步,他第一次獨自出門,牽著小扎去學校。後面跟著媽媽和所有關心他的人,媽媽舉著一個牌子,告訴路人:這是他第一次獨立,請相信他。
在小扎的帶領下,吳磊順利地走到了學校,他蹲下身,撫摸著小扎,說出了全片最有哲理的一句話:如果你都能接受自己是只導盲犬,我為什麼不能接受自己是個盲人呢?
那一刻,年輕的吳磊,開始與命運和解。
當患有恐高症的張子楓,站上天台,向吳磊告白: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還有我,我們要上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學。她的善良和勇敢,讓吳磊重新煥發了力量與勇氣,他接受了命運帶給他的,這次重擊。
所謂恐懼,歸根結底都是不敢把自己交出去。
有一天,你終於發現:這個世界遠比想像中,要安全和友善得多,沒有那麼多人可以傷害你,反而有很多人會保護你的時候,就離幸福不遠了。
第二個故事。
主角:郭麒麟
關係:迷路者與指路者
遭遇情境:孤獨
寵物:流浪狗巴頓
影片講述的6個故事中,郭麒麟是唯一一個沒有CP的人,但這一點,更能體現故事本身的意境。
郭麒麟飾演的是一位外賣員,每天奔波在都市裡,和所有正在打拚的年輕人一樣,"奔跑"成為他生活的主旋律。
一次送外賣時,他在小區里迷了路,跌了一跤,遇到了一隻聰明的流浪狗。
出於善心,他把肉串喂給了餓壞的狗狗;作為報答,狗狗帶著他在小區里認路。從此,一個人和一條狗,成了夥伴,它帶著他每天在小區里送飯,他看著它每天津津有味地吃飯。
不停奔跑的人,和不停奔跑的狗,兩顆孤獨的心,在偌大的城市中,相互取暖。
郭麒麟給流浪狗起了好幾個名字,最後從社區寵物醫院中得知,它叫巴頓,原來的主人是個郵遞員。後來郵遞員走了,把它送到了寵物醫院。
再後來,巴頓就消失了,成了一隻誰也抓不到的流浪狗,每天等著主人回來。
郭麒麟與巴頓,就象兩個迷路的夥伴,相互指引和陪伴著。郭麒麟迷路時,巴頓為他指引方向;而巴頓找不到方向時,郭麒麟用臂膀,給了它一個溫暖的家。
當郭麒麟穿著郵遞員的衣服,向著巴頓張開雙臂,它眼神遲疑,慢慢地走向了他。這個誰也抓不住的小傢伙,最終選擇了重新信任一個人。
郭麒麟把巴頓緊緊抱在懷裡,對它說"相信我,我會永遠永遠陪著你的"。
那一刻,所有的孤單,都開始變得溫暖。
孤獨,是人生來就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最不情願面對的問題。我們孤零零來到世間,也終將一個人離去。無論遇到多相愛的人,也會有一個人先走,另一個孤獨地活著。
有個"格子紙"最近火了。那不是普通的紙,而是一張記錄人生的格子紙。
按照平均壽命75歲,人生一共是900個月,不過是個30*30的表格。如果你今年50歲,人生就只剩下三分之一,也就是300個格子;如果你的父母今年50歲,你陪伴他們的日子就剩下300個格子。每過一個月,就少了一個格子。
如果一年只見一面,餘生就只剩下25個格子了。
人生最痛苦的,其實不是愛人和親人過世的那一刻;而是有一天,你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坐著,突然想到那個人,而他(她),已不在世間。
趁還有時間,請珍惜眼前人;當最終孤單,你才會心安。
第三個故事。
主角:陳偉霆、鍾楚曦
關係:新婚夫妻
遭遇情境:死別
寵物:羅威納護衛犬豪七
陳偉霆、鍾楚曦這對幸福小夫妻和護衛犬豪七的故事,承包了電影里的最多淚點。
豪七,是鍾楚曦從小到大的保護神。因為有了豪七,她不再孤單;因為有了豪七,她遠離危險。對於豪七來說,保護女主人,就是它此生最重要的使命。
當陳偉霆與鍾楚曦成為夫妻之後,豪七表現出了對男主人極大的敵意。它每每在二人親熱時,把陳偉霆撲倒在地,有一次,還咬了他的屁股。
一人一狗,兩個雄性動物,以不同方式保護著女主人,彼此卻無法融合在一起。
這種"愛"的爭奪戰,一直持續到豪七患上重病,再也無法保護女主人。他們的 "家庭關係",也從這裡,開始轉折。
寵物醫生說,豪七的病已經無法治療,它活著只是忍受痛苦。
那一晚,鍾楚曦要去飛航班,她和豪七告別,象小時候那樣,問了它一句話:"豪七,誰最愛我?"豪七靜靜地看著女主人,緩緩地抬起了它的右爪。
女主人與豪七親吻告別,這一別,便是生死相隔。
鍾楚曦剛上機,豪七就倒下了。陳偉霆送它去醫院,醫生說它現在特別痛苦,請他決定是否可以安樂死。豪七努力睜著眼撐著,想等女主人回來,可此時,飛機馬上就要起飛了。她淚流滿面地說,不要等我了,請丈夫自己做決定。
陳偉霆握著豪七的小爪子說:"你保護她保護得很好,你的任務交給我。我不會讓她受委屈,你安心去吧。"
收到了保證的豪七,抬起了左爪,撫摸了陳偉霆的臉;它拼盡全力站起來,用舌頭友好地舔了陳偉霆的臉,然後慢慢地閉上了眼睛。終此一生,豪七,實現了保護主人的"諾言",它無憾了。
與其說,是"死亡"讓兩位雄性動物握手言和;不如說,是"愛"最終化解了敵意。離別那幕,令人淚崩。
淚眼婆娑中依稀發現,讓我們心痛不已的,已不再是個寵物,而是陪伴我們成長的夥伴,以及疼愛我們的親人。
離別是常態,相聚是奢華。總有一天,我們要面對生離死別。
另一部賀歲愛情片《大約在冬季》中的女主角安然,在40多歲的年紀,經歷了兩次摯愛的生離,兩次至親的死別。
女兒說她冷血,因為無論是送走丈夫,還是送走公公,她都沒有哭。而兩次放棄治療的決定,都是她做出的,為此,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道德譴責。
《寵愛》和《大約在冬季》這兩部影片,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如果一個人活著只剩下痛苦,還要不要努力維護他的生命?
是要痛苦絕望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死去?這是個既深刻又敏感的話題。這是陳偉霆面對的選擇,是安然面對的選擇,也可能是我們每個人,可能會面對的選擇。
因為死亡,是每個人最終的宿命。
總有些東西是我們無法接受的,比如不能接受的人,不能接受的事,不能接受的意外打擊,不能接受的生離死別。
但是,當它們猝不及防地出現在生命里,到底該如何與這些不想要的東西相處?
《寵愛》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人與寵物相處的溫情;也不僅僅是展現父女情深和浪漫愛情;更重要的,是關於人生困境的反思。
世上有兩種事,一種是值得死磕的,另一種是不值得死磕的。判斷是否死磕的標準,是這件事是否在你的掌控之中。
對於自己掌控之中的事,努力去改變,就叫作堅持。對於掌握在外界他人手裡的事,努力去改變,就叫做較勁。
比如故事中闞清子面對的潔癖、楊子姍面對的寵物爭寵就屬於前者;而吳磊面對的失明、李蘭迪面對的父母離異、以及陳偉霆、鍾楚曦面對的死亡,就屬於後者;而郭麒麟面對的孤獨,二者均沾。
越是抗拒的,越是需要面對的。六對CP用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當命運無常,迴避、抗拒和對抗,都不是好的辦法。
正確的方式是:改變自己能改變的,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因為智慧,我們選擇接受現狀;因為愛和渴望,我們選擇改變自己。
【我是諮詢師欣然,為大家解答問題,分享知識,如果某些話題引起您的思考和共鳴,請關注我,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