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說話講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達情感,古詩詞更是如此。
詩人們在歌詠花的同時,其意象內涵被不斷地拓展,豐盈,逐漸形成特定的精神內核,融匯到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流傳至今。
要品賞詩詞中花的意象,自然要從梅、蘭、竹、菊說起。
梅花、蘭花、竹子、菊花,被稱為「花中四君子」。分別以其傲、幽、堅、淡的品格,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同時也是詩詞及畫作創作中的常見題材。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雅士都在用不同的形式讚美著四位謙謙君子。
01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是為高潔志士
梅花是中國古代常見的審美意象。它以其經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古代文人反覆詠唱,詩人藉助這客觀之象,融進自身的主觀之意,賦予梅花各種美好的品格。
梅花的主要意象有六:
一是引領眾芳,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二是凌寒不屈的頑強
三是高潔脫俗的風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四是隱者高士的象徵
五是清冷淡雅的美人
六是傳遞情感與祝福
提及梅花,就不得不說北宋王安石所作的《梅花》。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讀起此這首詩,腦海中似乎浮現出一副唯美至極的畫面,聞到了冷冽的空氣中那一縷幽香。但在讀懂了「梅」這一意象後,對詩詞的領悟會更為深刻。
首二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末二句寫梅花潔白鮮艷,香氣遠布,讚頌了梅花的風度和品格,這正是詩人幽冷倔強性格的寫照。
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所以,讀懂了「梅」的意象,才能真正的讀懂此詩,當我們面對艱難的困境時,若能繼承這梅花的高潔品質,才是真的學到了此詩的精髓,將詩詞內化於心,用於生活。
02
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
是為世上賢達
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
因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蕩胸襟,正適合諸多文人畫家清高、飄逸、雅興的表露。
他們以蘭花為載體,把自己的理想、情趣、美感、個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幽蘭
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石蘭
梅堯臣
石言曾非石上生,名蘭乃是蘭之類。
療疴炎帝與書功,紉佩楚臣空有意。
「蘭」的意象豐富了詠物詩的審美與內涵,詩人也賦予了自然之蘭種種全新的含義,使其本身具有多種深意,也有學者歸納,蘭花的意象可概括為「隱士」、「君子」、「美人」、「金蘭之誼」四個方面,在不同的詩境中,表達著不同的情感。
清幽淡雅的蘭花,你是否喜歡呢?
03
竹,篩風弄月,瀟洒一生,清雅澹泊
是為謙謙君子
竹具有不剛不柔,凌霜雪而不凋的自然屬性。其奮進挺拔,搖曳多姿,清香襲人之韻;不畏酷暑、不屈霜雪,生不避貧壤,伐而可復生之性;高風亮節,清風瘦骨,虛心有節之品,讓詩人們創作出多姿多彩的「竹」的意象。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作為生於修林之中,長於幽泉之畔,集瀟洒風度和嫵媚之態於一身的竹子。它的經寒不凋,堅韌挺拔,令無數文人墨客流連忘返,詠嘆不絕。
04
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
是為世外隱士
提及菊花,就不得不提中國田園詩人鼻祖,東晉隱士陶淵明,人皆言之愛「斗酒聚比鄰」,「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菊花的品質其實也正是陶淵明一生「清風高潔」的象徵。
高潔的菊花,悠遠的南山,自由的飛鳥,構成恬靜的意境,襯托出詩人「清風高潔」的品質。
飲酒(其五)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藉助歸隱後的美麗景色表達了陶淵明內心的恬靜和平和,一個「悠然」將作者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蘇軾云:「因採菊而見山,意與境會,此句最有妙處。」
難怪此句千古傳唱至今。當下的我們生活節奏快,是不是也該抽時間體會一下美景和那份「悠然」呢?
除了「梅蘭竹菊」之外,古詩中詠花佳句詩舉不勝舉,不同的花在詩詞中的意象也有所不同,表達著不同的感情,傳達著不同的品質,被賦予著不同的文化美和精神美。
詩人們在歌詠花的同時,其意象內涵被不斷地拓展,豐盈,逐漸形成特定的精神內核,融匯到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流傳至今。
讀懂了花的意象,才能真正的讀懂詠花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26lDXABjYh_GJGVMWH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