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歲月三線情——走進重慶雙溪機械廠

2019-11-23     宜豐會長大叔

前言

雙溪廠全名國營重慶雙溪機械廠,代號147工廠,屬於小魚沱與打通煤礦之間的張家壩山區,工廠成立後為國家國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力支持了對越南的自衛反擊戰。

走進廠區看到的都是破敗的景象,但廠房的材質、基本骨架和其所圍合的空間依然存在,它所表達出的那個時代語言的以及工業建築獨特的姿態,依然如故的默默地以為它們還在履行著它們的歷史使命。

因廠區位於位於洋渡河和石龍河兩條小溪交匯的山谷中,因此命名「雙溪」。

因區域內水資源豐富,近年來漂流旅遊逐漸走熱。


雙溪廠的部分家屬區正好位於洋渡河和石龍河兩條小溪交匯的山谷中。

工廠建設有廠區、兩個家屬區(一區、二區),自來水廠、配套有幼兒園、子弟小學校、子弟中學校、技工學校,附屬醫院、電影院等,雙溪廠的部分家屬區正好位於洋渡河和石龍河兩條小溪交匯的山谷中。

雙溪廠的部分家屬區正好位於洋渡河和石龍河兩條小溪交匯的山谷中。

洋渡河和石龍河兩條小溪交匯的山谷。

山谷一側的家屬區住房。

廠區的道路。

三線建設選址的原則是「近水、靠山、分散、隱蔽」。西南多喀斯特地形,張家壩也不例外,暗河、溶洞密布。

選擇這裡主要是因為有3個天然的大溶洞,適合做隱蔽保密生產,但後來發現最大的2號洞裡老掉石頭下來,不適合做車間,1號洞最高,從山下進入一號空洞必須修建一條上百米長的纜車道。

當前進入廠區的道路狀況較差。

圖為廠區入口路段旁的小型車間。

圖為雙溪廠的大門入口處,門上仍掛有「國營一O七廠軍品試驗基地」的門牌。

進入廠區後可以看到地上雜亂堆積著大量的煤渣堆,工人正在從事洗煤作業。

廠房依山而建,山崖上修築的軍品倉庫清晰可見。

圖為雙溪廠內的廠房。

雙溪廠內的廠房,目前部分已用作養雞場使用。

雙溪廠內的一處軍品庫房。

圖為雙溪廠內的一處傳送運輸設施,當時為了方便軍品運輸到上山儲存修建的一條纜車道。

雙溪廠內的一處軍品庫房。

工廠利用河流自然沖積的山穀穀地建設廠房,並利用西南地區的喀斯特地形,因地制宜的在一些巨大的山體溶洞中建設秘密廠房從事軍工生產。

抗戰時期由廣西內遷至重慶的原第四十兵工廠也曾在這些山洞裡製造過子彈。

圖為廠區內的運輸管道。

大部分車間建在冬暖夏涼的山洞裡,採光全靠電燈。

山洞不是筆直的,生產需用的行車、軌道等依據自然的山洞走向一段一段地修建,拐彎的地方就沒有設,洞裡高低不平,所以車間裡還有台階。圖為廠區內的運輸管道。

圖為一條運輸軍品到上山儲存纜車道,目前山上的小部分山洞作為蘑菇養殖基地,養殖人員正利用纜車將貨物運送至山上。

在陡峭的山壁上仍可以清晰的看到人為修建的痕跡。

沿著河谷修建的雙溪廠盡頭是一處打靶場,也就是當年做軍品試驗的地方,現今是一處農家樂。

沿途也存有一些文化的印記,圖為山崖下的一排佛像。

早期的蓄水池現今用於漁業養殖。

據農家樂負責人介紹,電影《彭德懷三線建設》曾在這裡取景拍攝。

圖為雙溪廠的軍品試驗場地。

照片顯示的峽谷深處為武器試驗發射的方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vZWmm4BMH2_cNUg9Nt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