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午飯的時候,單位幾個新來的小姑娘嘰嘰喳喳討論著剛做的美甲顏色。法式、鑲鑽、光療……這些陌生又新奇的名詞屬於年青一代。那些花花綠綠的指甲油雖然漂亮,但我更喜歡自己用指甲草包指甲,喜歡來自於大自然的美。
祖母、父親、姑姑們都愛種花。
祖母住的院子和我父母住的院子中間有一堵寬厚的矮牆。
記憶中,牆上的盆盆罐罐里都是花,南牆跟石榴樹旁還種有一水坑的荷花,甚至南邊的高牆上還長有披散著身子、直直愣愣、滿身是刺的仙人掌。
一進入春天,一直到初冬,花兒們次第開放。其中開得最漂亮的要數荷花,還有仙人掌花,但仙人掌輕易不開花,幾年才偶爾開那麼一次,其他的花兒每年都會開上一次,但花期都短,所以這些花兒並不是每年都種。
指甲草每年都種,並且花期最長。指甲草我們叫小桃紅,因為我們喜歡用小桃紅花來包紅指甲。
小桃紅很好養,初春時節,種下花籽,便長出一棵幼苗來。一兩個月,莖是莖,葉是葉,莖是半透明的,有些像紅玻璃,葉是一層層有著鋸齒的綠色長葉子,整株有些像微型的椰子樹,等葉間的距離拉開了,吐出花苞,小桃紅就開花了。
小桃紅花期較長,一般從六月開到九月。如果養護得好,霜降之前搬入室內,初冬時還能開出最後一部分花兒。
小桃紅品種較多,我們家就種過單瓣的、雙瓣的;花色也多,有白的、紅的、粉的、紫的,還有紅白、紫白等雙色的。
小桃紅花雖普通,花朵小,並且沒有香味,但卻給我們小孩子帶來很多快樂。
記得剛進入夏天,麥子熟時,小桃紅花也開了,我們也該包紅指甲了。包紅指甲前,需要先找一些植物的葉子做包裹。
做包裹的葉子大有講究,葉子要光滑、柔韌性好;葉子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包裹得太厚,太小包裹不住手指頭。原來曾用過黃豆葉,大小倒是可以,只是太脆。
一番比較,最終發現最好用的是眉豆葉、蓖麻葉和野麻梭葉。
但眉豆葉和蓖麻葉不敢掐,眉豆是自家種的,量少不能掐,生產隊種的蓖麻雖然在路邊到處都是,但掐葉子後會影響收成,被大人看見了免不了要挨訓斥。
野麻梭最常見,田野里、路溝旁或坑塘邊到處都是,所以掐得最多的還是野生的麻梭葉子。
包紅指甲一般選擇在晚上。準備包紅指甲的那天,下午放學的路上或在割草時順手就能挑揀一些野麻梭葉子。
割完草回到家,趁著天還沒黑透,便把盛開的小桃紅花摘下一些放到小碗里,匆匆忙忙扒拉幾口晚飯,把雙手洗凈,便開始包指甲。
找一些明礬搗碎,和小桃紅花放在一起,用筷子頭搗成泥狀,然後用手指頭一點點捏到每一個指甲上,攤勻,敷嚴、按好,用麻梭葉子把手指頭纏兩圈,多餘部分折下來,裹好,然後再用線纏上,打結。
一般情況下都是兩人互相配合包,姐妹之間或玩伴之間,偶爾也有母親給女兒包的。但那時大人們家務活還忙不過來,母親對女兒包紅指甲大都採取不過問、不關注的態度。
偶爾姐姐妹妹有事情不在身邊,或找不到玩伴,就只能自己給自己包了。
我小時候經常自己給自己左右手互包,包裹時不費什麼力,但纏線打結時,需要用牙咬著線的一端和另一隻手來配合,後來老練了,單手打結變得稀鬆平常。
包紅指甲纏裹的線,我們一般用乏線。最開始不懂生活家計困難,更不懂物力維艱,曾用過母親縫衣物的新線,但她看見了很心疼,不免會責備幾句。
後來發現拆洗棉衣棉被時,那些被母親拆下來的線是不會再用的,老家叫乏線,我們便收集一些接起來,纏成線蛋兒放在抽屜里,或理順成縷掛在牆上的釘子上,包指甲時剛好能派上用場。
手指甲雖然包裹好了,但等到指甲變紅還需要時間。
舉著兩隻手不敢動彈總不是個辦法。對於不善熬夜又沒有耐性的孩子來說,睡覺是打發時間最好的方式。
躺在床上,把兩隻手平放在身體兩邊,並一再告誡自己,不能翻身,手更不能亂動。一覺醒來,第一件事便是解手指上的纏線,打開麻梭葉子看指甲紅了沒有。
有時一夜真的沒動彈,麻梭葉子全部包裹得好好的,十個指甲全部變成了艷麗的紅色,便會高興地伸出手給母親看、給姐妹看,也會炫耀著給玩伴看。
有時也許睡夢中翻了個身,或被蚊子叮了一下撓了個癢,個別手指上包裹的麻梭葉子套和小桃紅泥發生了偏移,指甲只有部分染紅了,手指旁的皮膚也被染紅了;更有甚者,個別麻梭葉子早已脫落在床上,那個指甲只是略微發些黃而已。
十個手指甲的顏色深淺不一,怪不和諧的,第二天準會再包染一次。但指甲上的紅會隨著長指甲或洗手慢慢變淡、消退,女孩們總會隔些時日,再包一次。
小桃紅開花期間,女孩子們總會反覆包染,最後,指甲會呈統一的櫻桃紅。「指若削蔥根,十指若丹蔻」。
小桃紅花謝了,莖和葉搗爛依然可以再包一次紅指甲,直到來年的春天,女孩子指甲的末端還殘留著一抹紅色。
小桃紅看似普通,卻因為能包染紅指甲,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它又叫鳳仙花、指甲花、染指甲花,又因為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名金鳳花。
據《本草綱目》記載,小桃紅還有活血通經、祛風止痛等功效,其花、莖、葉都可以入藥,主治灰指甲、癰腫、膿癤等,現在好多美髮店,把小桃紅花配以蜂蜜、蛋清等給女性染頭髮,據說能使白髮著色、起到養發護髮的功效。
寫下這個題目,源於前幾天豫記作者群里聊起紋身、隆鼻、削骨的話題。
以往的環肥燕瘦,舊時女人的裹腳,在當時的時代都以為美,但我仍然提倡最本真的自然美。
「腹有詩書氣自華」,那些知名的科學家、學者等,哪一個不是透著儒雅莊重的高貴氣質來?書讀多了,靈魂豐富了,人自然就美了。
又到小桃紅開的季節,寫下此文,是以為記。
(圖片源於網絡)
馮君| 撰文
王小米| 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