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富貴靈動的錦鯉游活了日本這個美麗鄉村,社區營造成功典範

2020-03-24   最美鄉村景觀

古川町,一個位於日本關西歧阜縣的山城小鎮,全城人口只有一萬六千人。四面翠綠的山脈及清澈的溪水,環抱著與世無爭的山居歲月。這風光明媚的小鎮,最令人稱道的倒不是四周的自然景觀,而是歷經四十年持續不斷的社區營造。古川町的全體居民例行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環境,其成功多樣的社區總體營造活動及成果,獲得了日本的故鄉營造大獎,也是古川町是日本社區營造成功的典範之一。



但日本的鄉村並不是一直如此

那麼以前什麼樣?

和我們現在一樣

古川町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除了天然景觀外,還有一條流經市區中央的瀨戶川。一九六零年代的瀨戶川受到極嚴重的污染,不僅外觀上有礙觀瞻,更散發出撲鼻的惡臭,深深影響到居民的生活質量。

經由町長的執著,發動了「使社會更光明,使街道更美麗」的運動,企圖用綠化美化的方式來改造周遭環境,借著建立認同形成責任感達成共識達成既定目標的過程,企圖透過全盤性規劃來達成小區總體營造的目標。

古川町市區中央的瀨戶川是江戶時代所挖掘出的人工渠,寬約1.5米,在1960年代,由於工業污染的造成古川町的淤泥滿溝,髒亂不堪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當地居民全體總動員,一起拿起水桶清理。


這項「使社會更光明,使街道更美麗的運動」獲得熱烈迴響,古川町的小區改造運動因而萌芽,且共同把三千多隻鯉魚養的肥肥的,鯉魚逆水而上的優雅姿態令人駐足,更不可思議的是居民還可用水溝里的水來洗手,清理庭院,沿岸鋪著石板步道,是條寧靜的散步街道。

在日本,錦鯉被稱為「國魚」,意寓吉祥歡樂,還象徵著和平、友誼,常常出席各國的世界博覽會。因為錦鯉的出現,當地居民們開始重視起瀨戶川的環境來,每戶居民從自家門前做起,晨昏兩次固定清理河中的垃圾。

到了冬天,大家還要一起把錦鯉打撈起來送到較深的水塘里過冬,籍此,居民會再次合力徹底清理水塘,待春天再把錦鯉放回。這樣,養錦鯉成了當地居民共同的事務。

40年來,古川這個地方,在每一次改建時,匠師都想營造出不會輸給鄰居的建築,光是古川町內,在1986年時就有123位飛驒匠師,在人口16,500人的聚落中,每130人中就有一位匠師,這個數字直到今天都沒有發生變化。


大家為了避免破壞環境,很自然地,飛驒風格的木造建築就並排群聚在其中,使整個聚落的感覺越來越好,似乎有一種保護地方景觀、協調發展的不成文規定存在著


古川町改造特色與成果



白壁土藏街:


是指牆壁塗成白色的土造倉庫,通常是較富有的地主或商人才會在住家旁建造,用來存放農獲或商品,牆壁特別厚。


古建築:


古川町是木材生產地,更是木匠的故鄉。在此的房子都是和式建築,以木頭接榫築成以及雲飾裝飾,雲飾裝飾係為建築物出檐的出挑木下有一個被稱為「雲」的裝飾性雕刻部材,正面塗成白色,這種木構架露明的飛驒街屋也是古川町的文化特色之一。


木匠文化館:


展示每一位木匠的作品及木製的益智遊戲,還有每位木匠不同的雲飾。

木匠文化館產生的影響很久遠,不僅讓古川町傳統木匠技藝得到保存和傳播,還吸引全國各地的木匠和建築師前來取經,也大大振興了當地林木產業。同時,文化館周邊環境也大大改善,町公所在此規劃了一個廣場,成為新的市鎮中心,也是當地居民最喜愛的公共空間。

隨後,當地又陸續興建了展現伐木產業的「山樵館」;展現農業特色的「鄉土民藝會館」以及記錄表現當地非物質文化「太鼓祭」的「飛驒古川祭會館」等等。這些地方不僅是當地年輕一代了解傳統知識的學習場所,也是外地遊客的必去之處。

祭典:

古川町的居民在祭典時穿著鮮艷的衣服去廟裡拜拜,放水燈,祈求天賜良緣,並用雪人作成人像和蠟燭,別具一番風味。春天即將到來時,在外地的工作的古川壯丁都會回家參加「起太鼓」的祭典,祭典時,村人台神轎繞行全町祈福,全町有九座神轎,散落在町中的各角落,由町人負責保存與維護。

每年春季四月的「飛驒古川祭」是古川町最熱鬧的日子,也是全日本的重要節日之一。九座大型祭台分屬町內九區,「花車巡遊」「起太鼓」等活動貫穿節慶,必須動用全町力量才能舉行典禮。此時,大量在外地的年輕人都會返鄉參加祭典,出錢出力共同操辦。

4月19日深夜,所有居民一起參加「起太鼓」儀式,壯漢們敲打著太鼓提醒大家,「春天來嘍~~」每年都會吸引數百萬人潮。


案例總結

400餘年的瀨戶川從灌溉、飲水、防火、排雪到目前的觀光旅遊,一路走來始終與古川居民緊密相隨,雖然功能與樣貌隨著時代變遷有所不同,當地居民也隨著歷史演進而物轉星移,但人川之間的情感維繫卻是一以貫之、綿延流長。


也就是因為這份眷戀與不舍,瀨戶川再次凝聚居民的向心力,不僅讓瀨戶川再展姿容,也讓古川町脫胎換骨,豎立了社區總體營造的新典範。


「木匠的故鄉」雅號,除了記錄著飛驒歷史悠久的木材文化外,也象徵著當地雕刻技術的再升華,透過木匠文化館的收集與展示,讓世人更加了解飛驒木匠的精緻藝術。


古川祭則是另類的小區總體意志再塑,各町組的居民不論是住在當地或是遠方遊子,通過屋台遊行及太鼓儀式,讓居民不斷地再融入小區中,重尋歸屬與認同,共同展現社區總體意志。


結語


看了這個案例,是否對我們的美麗鄉村建設也信心十足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們運用得當,一定能讓一些有特色的鄉村重新煥發新的生機。鄉村是城市最後的心靈寄託,讓我們一起努力將這份寄託用心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