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兵心依舊 文/曹 晶

2020-04-02   終南文苑



那天干休所報告說,老幹部孫慧心和老伴萬承奎全家要為災區捐款12萬元。在我印象中,老兩口從教幾十載,桃李滿軍營。退下來後,這對杏林伉儷青春依舊,餘熱生輝,共同投身健康教育工作,著作頗豐,碩果纍纍,外人眼中的他們,鶴髮童顏,情投意合,令人羨慕。然而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們這一輩子過得可真不容易,唯一的女兒先天性智障,今年50歲了,可智力僅有小學水平,這麼些年來老兩口帶著女兒一邊天南地北、四處求醫,試圖憑藉自己的醫學知識創造著人間奇蹟;一邊積極參加體育鍛鍊、愛心捐助和科普講座等各類社會活動,一定要讓這個折翼的天使綻放出生命的精彩。

  去孫教授家中接受捐款那天,他們一家三口端坐在客廳沙發上,孫教授特意穿了件紅毛衣,女兒萬山紅坐在兩位老人中間,始終低著頭,用手摳著衣角。萬教授手搭在女兒肩上,輕撫著她。「國家遭遇了這麼嚴重的疫情,當醫生的應該到前線去,可我們年紀大了,想去去不了,我們心裡著急呀!我倆都是有著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只能通過這種方式獻出小小的一點愛心。」說到這裡,孫教授哽咽著講不下去了。萬教授告訴我們,在捐獻的12萬元中,有2萬元是女兒萬山紅從自己多年的壓歲錢中拿出來的。我們還驚訝地看到了萬山紅親筆書寫的這樣幾個字,「我是黨的女兒,我要獻愛心,捐款兩萬元。」字跡工整,挺拔雋秀。當我們大家為她鼓掌時,萬山紅始終低著頭,臉上掛著靦腆的笑。我留意到在她的綠毛衣正中胸口位置有個很特別的圖案,湊近了看,竟是軍帽上的一枚帽徽,火紅的五星被一片翠綠包圍著,宛如草原上的絢爛日出。離開時,兩位老人拿出幾十本倆人編寫的健康保健著作,委託轉交給部隊官兵,還特彆強調等疫情結束,他們一定會走出去,給廣大工休人員講解衛生保健知識。

  早在今年除夕之夜,空軍軍醫大學醫生史慶輝接到火速集結、馳援武漢的命令。他的母親張茹英是駐西安干休所的一位老幹部遺孀,那天剛出院回到家裡就聽到了這個消息,她想給兒子煮碗出征餃子,可思前想後,拿起手機,留下了一段視頻,「兒子,當媽媽知道的時候,你已踏上去武漢的征程。面對疫情、挺身而出,作為醫生責無旁貸,雖然我有點擔心,但媽媽堅決支持你。」這條視頻,被《人民日報》官微轉發,閱讀量超過10萬+,一位新時代的英雄母親送兒出征的畫面,瞬間感動無數國人。

  有人說千事難,萬事難,涉及老幹部的事難上難。特別是疫情當前,家長里短、吃喝拉撒,柴米油鹽、雞零狗碎,管控難度可以想像。春節過後,為防止交叉感染,省軍區要求回家過年的保姆暫時不能從外地返回。這對於不少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幹部來說,還真的是有些犯難,然而讓工作人員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候,老幹部們卻沒有一個人給組織添麻煩。年還沒過完,老幹部王樹斌的保姆因為記掛老人,一個人從咸陽趕了回來,站在門口幾個小時,任誰怎麼勸都不願離開。老人聽說後有點急了,拄著拐杖站在門口,塞給她一百塊錢路費說:「孩子聽話,快點回去,我是個老兵,這個時候必須服從命令。」「我不在身邊,您吃喝咋辦、生活誰辦?」老人斬釘截鐵地說:「我有手有腳,再不行還有組織還有干休所!」聽老人這麼說,保姆一步三回頭地哭著走了。

  「為何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抗擊疫情的這些天來,我和所有人一樣,耳畔總會時不時回想起艾青這句詩。因為我知道,除了前方勇士的一往無前和後方百姓的萬眾一心,讓我感動的還有這樣一群老兵們的高尚品格和無私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