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咱尤溪農民真「新潮」!種田都玩起高科技……

2019-10-22     福建微尤溪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縣農業機械化發展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從一粒稻種到一粒米,我縣的水稻生產已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傳統農業也逐步向現代化農業邁進,農民身份更是有了大轉變。

記者 楊紫荔:我現在來到的是台溪鄉的清溪村,這裡不僅有萬畝的茶山,還有千畝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範基地。近年來,我縣依託稻豐農機專業合作社,這樣的龍頭型農機中介組織,將全縣的水稻全程機械化進行推廣和示範,為農民種植水稻帶來了「福音」。

眼下正值水稻收割的繁忙時節,各類農機開始「大顯身手」。稻豐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忙著對收割機進行調試,確保每一次的水稻收割的高效率。

稻豐農機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 鄭世寬:以前我們種幾畝地是忙得不可開交,現在我一個人可以種了幾百畝地,也更輕鬆。比如種子如果收割進來,必須在4個小時之內要烘乾。現在我們用機械化烘乾,可以大規模地去做,省力,而且還提高了效率。

全程機械化不僅讓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也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洋中鎮龍洋農機專業合作社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傳統農業的升級轉型,機械化作業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新的活力。

龍洋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李名旺:現在我們用的是機械化之後,最基本的解決了請工難的問題。第二個就是我們合作社,有這套全程的服務,大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記者 楊紫荔:在龍洋農機專業合作社裡,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新購進的這兩台收割機之外,這邊還有高速插秧機、手扶式插秧機以及無人植保飛機等等各類先進的農機具,這也讓人不禁感嘆,我們的農民朋友這麼「新潮」了嗎?連種田都能玩起高科技產品了!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日益普及,人們對種田的理念有了深刻的轉變,越來越多的農民積極使用新型農機具、應用新技術,農民的身份也有了大轉變。

龍洋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李名旺:現在不一樣,就像我們每個合作社,就像我一樣理事長、還有成員之類,說這個是種糧大戶,種幾千畝,我們也感到很自豪。

稻豐農機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 鄭世寬:新時代下作為新型職業農民這個身份,應該有文化、懂技術,做會經營的勞動者,我們要成為新品種研發的技術人員,新技術的推廣帶動人,勤勞致富的領頭人。

據了解,全縣目前擁有拖拉機2026台、微耕機8405台、插秧機695台、植保機械11968台、聯合收割機242台、收穫後處理機械6568台。農機合作社72家,農機戶9250個,農機從業人員1.05萬人。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7.5%,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4.4%。

縣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 副主任 紀承華:我們購機補貼,那配套給農民的投入,每年一一配套上去也要3億多,這樣的將近整個有5億多的投入,我們通過項目扶持,使每個鄉鎮武裝1到2個規範化的合作社。現在到2025年,我們計劃培訓1000人的新型職業農民,來推動、帶動我們整個全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記者 楊紫荔:插秧不用人彎腰,治蟲不用下田,糧食不用晾曬。可以說,我縣的農業機械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發展歷程,以水稻為主的農作物生產,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農業生產也在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發展。

來源:尤溪縣融媒體中心官方微信 福建微尤溪

轉載請註明出處 否則視為侵權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

小編工資有望漲5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PtNB24BMH2_cNUgJP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