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秋乏。進入秋季之後,很多人會感到渾身乏力、沒有精神……這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但一些心臟病症可能就隱藏在人們普遍接受的「規律」中,尤其是對中老年人來說,精神不振、乏力很可能是心臟病的徵兆。
犯困大概集中在9點到10點,而如果之後再有困意的話,那就再不是簡單的犯困,畢竟一天的大部分時間總該是清醒的,總是昏昏欲睡可能是你的心臟供能不足了。
白天愛犯困的老人,特別是老年婦女,與白天精力充沛者相比,更容易患心臟病,而且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增高。但這並不包括午睡,因為人較佳的睡眠模式就是睡子午覺。子午覺的意思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時是指晚11 點至凌晨1點,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3時。這兩個時間保證深度睡眠,對心臟是極好的。
有調查顯示,在白天容易犯困的人群中,女性比起其他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性高65%,而男性患心臟病的可能性也要高出35%。這種怎麼睡也睡不醒的狀態說明了身體有患病的可能。
人們所進行的任何活動都離不開大腦的分析和綜合,由於腦細胞活動量大,因此需要充分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其中對葡萄糖、氧的需要量可占到全身需氧量的三成,因此供血供氧供營養的心臟要把它泵出血液的五分之一供給腦組織,心臟功能受到影響首先體現在大腦的新陳代謝上。
心臟完成「必需品」的供應,要依賴人體的兩大血液循環:肺循環和體循環。當心臟出現疾病時,兩種血液循環勢必受到影響,對此最為敏感的大腦其對事物的反應會發生障礙,體現在外就是人提不起精神,時常需要休息。如果不解決心臟問題,那麼這些昏昏欲睡的患者是很難「睡醒」的。
心肌的急性缺血往往會導致胸悶胸痛,而且高發於活動或晨起時,疼痛為陣痛,持續數分鐘,多從胸口區向四周發散,亦可引起牙痛。疼痛間隔時間越短說明病情越嚴重。
還有一種隱匿性心絞痛,雖然不會出現疼痛,但也會出現心律失常的症狀。另外可有上腹脹痛不適等胃腸道症狀,可能表現為上腹脹痛不適等胃腸道症狀,特別是疼痛劇烈時常伴有噁心嘔吐、臨床上易誤診為急性胃腸炎、急性膽囊炎、胰腺炎等。
提醒:秋乏睏倦,老年人更需仔細辨別心腦血管疾病,充分重視,以免耽誤病情。
如您有心臟疾病相關疑問,可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程雲閣醫生】留言或發送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