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螺螄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2019-09-10   末末silvia

螺螄粉是一種奇幻的食物,如果說臭豆腐,臭鱖魚挑戰的是人們對「臭」的底線,那麼螺螄粉一次挑戰了三種超乎尋常的味道:酸,辣,臭。在這三重味道的加持下,出現了兩個群體,一個群體愛到不能控制,另一個群體則是遠遠的躲著,生怕愛吃螺螄粉的人出現。我曾經屬於後者。因為那味道,滲透力太強。

我的同事中有螺螄粉愛好者,她跟我無數次描繪了這其中的香,她甚至翻來了抖音的一段真實故事。曾經有個人想不開要想跳跳樓,後來他在跳之前點了一分外賣,留言說:

不要問我幾樓,送頂樓天台左上角走到底就看到我了,這是我最後一頓螺螄粉,麻煩做好吃點。

後來他吃完了這碗螺螄粉,最後發現自己對世間仍有留戀。雖然故事的真實性還待驗證,但它可以說明螺螄粉這種奇妙的食物,是有治癒力的,雖然它的味道在部分人心中不值一提,但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卻是魂牽夢繞,彌足珍貴。


螺螄粉的誕生地:柳州

有人說,南方人似乎對酸和臭更鐘情。從臭鱖魚到臭豆腐,到酸辣粉到螺螄粉,無一不是南方人的愛。沒事嗦一碗粉,感覺快樂似神仙。

之前寫過花樣吃水果的文章,裡面就講到了「酸嘢」。廣西人愛吃酸,街頭巷尾都有「酸嘢」,嘢在粵語中是「東西」之意,對於當地人來說,梨、蘋果、桃子、李子、番石榴、黃瓜、蘿蔔都是「酸嘢」,經一頓腌制過後,酸味將賦予其嶄新的鮮味。

而螺螄粉誕生的地方在廣西柳州,如果可以自在地在中國的城市穿梭,那麼理想的狀態是:吃在廣州,活在杭州,穿在蘇州,死在柳州。而死在柳州沒有貶義詞,只因這裡盛產木材,有上好的棺木。

柳州工廠 @視覺中國

柳州在廣西並不是很知名的城市,在桂林的盛名之下,柳州有一點「小透明」。它曾是西南的「鐵西區」,和西南工業緊密相連,而如今工業重鎮輝煌走向衰落,沒想到卻是螺螄粉這種不見經傳的小吃,又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柳州。

去到柳州,你會感受到這是一個有點野的城市,從方言之中就能感受到。當地人說話音調起伏大,這裡的女人潑辣,這裡的男人開車橫衝直撞。

當然,我想說的是這片土地上的人豪爽,熱情,因此對於食物的包容度非常大,而且一旦愛上了,就很誠實,絕不會遮遮掩掩。

螺螄粉對於柳州人來說非常重要,在當地人甚至要用「不食螺螄粉,枉做柳州人」的口號,來表明自己對螺螄粉的忠心。對於柳州人來說,早茶、午餐、晚飯、宵夜吃螺螄粉都沒毛病,有種命根子的感覺。

把干米粉浸入沸水中,反覆搖晃,使其均勻受熱至鬆散軟糯。盛出,澆上一勺熬制好的螺螄湯底,按個人口味添加酸筍,佐之以腐竹、木耳絲、酸豆角組成的配料。均勻攪拌,一碗飄滿紅油、鮮辣爽口的螺螄粉就誕生了。

這種奇妙的味道前後歷經的時間也不過三十多年。但柳州人對它卻很執著,他們想到了所有能想到的吃法:干撈螺螄粉、炒螺螄粉、鴛鴦螺螄粉、螺螄粉火鍋……只為不負一碗螺螄粉。

干撈


臭的根源:不是螺螄

螺螄粉究竟是一碗怎麼樣的粉?有一個公式可以告訴你。

米粉+新鮮的螺螄肉+配料(腐竹、花生、蔥花、香菜等)+配菜(油果、豬腳、鴨腳、滷蛋等)+靈魂點綴物酸筍=螺螄粉。

雖然叫螺螄粉,但吃過的人會發現螺螄粉里沒有螺螄,因此螺螄並不是臭的根源。那麼,螺螄粉那種酸辣臭的奇妙口感,是從哪裡來的?

同事告訴我了,秘密是裡面的酸筍。如果你真的想要試試螺螄粉又怕這股味,只要不往裡面加酸筍,殺傷力至少降低一半。當然,這樣螺螄粉也就不是那麼地道的螺螄粉了。

酸筍對於螺螄粉而言,是靈魂,我們害怕的「臭」,也是因為粉中是加入了酸筍,這樣的筍經過腌制之後吃起來是咸香酥脆的,是我們最常見的腌制菜系,雖然聞著味道是不太好的,但是酸筍的味道是對於我們提升食慾是有一定幫助的,所以這也是大家吃過之後對它忘不掉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在《舌尖上的中國》中,也有一期專門來講螺螄粉,裡面就拍攝了這種酸筍的原型:大頭甜筍。它常在6月中旬-9月中旬長成,鮮嫩不如冬筍,但很適合腌制。

酸筍的工藝很早就有記載,明人顧岕在《海槎余錄》描寫海南島酸筍:酸筍大如臂,摘至用沸湯泡出苦水,投冷井水中浸二三日,取出,縷如絲,醋煮可食……

腌筍的過程並不複雜,使用泉水和老酸水,用土法在大瓦缸中腌制半月,取出後,便成就了天然酸味的柳州酸筍。

靈魂擔當酸筍不僅出現在柳州,南寧的老友面,柳州的螺螄粉,桂林的米粉,侗族風味酸辣湯,這些組合中,酸筍都是門面。

說完了靈魂,再來說湯底,因為吃粉的人吃到,湯底就奠定了粉的基調,湯底好喝,螺螄粉的味道就跑不偏。這時候,傳說中的螺螄就登場了。

螺螄粉的湯底大多由螺螄、豬筒骨和多種藥材香辛料熬成,各家店鋪會做一些微調,比如加入整雞或者將豬筒骨換成牛筒骨、配置自己的專屬滷料等。

蔥姜蒜紅椒紫蘇倒進熱油,新鮮的石螺再進油鍋翻炒,嗆出香味時,湯就要來了,香料配得精妙,豬骨熬得醇厚,一碗湯頭又鮮又醇,辣得爽口,香得精巧。裡面用的螺螄是當地石螺,沒有田螺肉厚但多了一種獨特的螺腥味。入湯之前,螺螄要先經過爆炒,增加整個湯底的厚度。

而在湯底熬成後,螺螄就被撈掉了,因此你在螺螄粉中找不到螺螄。

最後再來說粉。螺螄粉使用的是干米粉,這也是就是為什麼它能夠迅速推廣,它的粉不是每日現制的鮮粉,而是特製的干米粉。特製的地方主要體現在柔韌性,它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和澱粉,還加了一些小米,質地更加柔韌富有彈性,比一般鮮米粉更加彈滑,也更加耐煮。

能掛住湯,吸滿湯底的精華,才是米粉的使命。

最後加入炸腐竹、木耳、花生米、黃花菜、豆腐、鴨腳……這些配料有一個共性,也是吸湯,它能幫你更多樣地感受螺螄粉湯底的美妙。

去到柳州,只要找到街邊那種所有配料一字排開的小車,司機就會告訴你世界上最爽最好吃的螺螄粉在哪裡。

網紅螺螄粉的變形記

如今螺螄粉的江湖地位很深厚,它早已衝出了柳州。

曾經螺螄粉起源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柳州夜市,從「小攤美食」發展而來的。當時有店家意外發現煮螺螄的湯配以米粉味道特別鮮美,一經推出大受歡迎,螺螄粉由此開始風靡柳州……

但即便如此,螺螄粉原本也只是當地人愛的小吃,而從風靡柳州到變成全民心中的美食網紅,其中有新聞的推動,也有網友獵奇的心理。

2017年7月,#少女為螺螄粉離家出走#成為了一條百萬閱讀量的微博話題。

起因是廣西欽州一13歲少女離家出走,因為聽說柳州螺螄粉有名而獨自坐車去柳州,最後沒錢買票回程找民警求助,由此上了新聞……

富有爭議的「臭」味讓螺螄粉自帶話題性,經由各路B站博主的吃播視頻、甚至明星微博助推,激發了許多人的感官好奇和體驗訴求,進而讓螺螄粉一躍成為「網紅」,並進一步轉化為了電商平台上的真實購買。

國外的網站也開始流行吃螺螄粉,大家最初都是把這作為一種勇敢的嘗試。還有很多美食博主也在認真地發布螺螄粉的測評,再後來,一發不可收拾。

有的人,是真的就這樣像中了病毒一樣愛上了,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在各大平台開設的螺螄粉網店超過6萬家。光在淘寶,廣西螺螄粉去年一年就賣出超過2840萬件,擊敗烤冷麵、熱乾麵、擀麵皮等成名已久的地方小吃,成為最受歡迎的美食。

如今很多身邊的人,想要吃螺螄粉的時候就會去淘寶下單。

打開一包螺螄粉,會很有成就感,因為各個料包都被一一分開,它們能攤平一張桌,製造「豪華」的感覺,同事買了一包,我竟然還在裡面看到了小龍蝦湯底,真的是很混搭。

有人說那種上癮的感覺,和現在人群的孤單不無關係。

夜幕降臨的時刻,網絡與螺螄粉,會讓人們想家,就像吃泡麵一樣,一個人對著電腦螢幕,吃掉一碗螺螄粉。這種味道,也許能更讓人短暫忘掉煩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