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野生菌你知道多少?

2019-08-11     野生菌114

說到雲南野生菌(請讀jier,第四聲),雲南人對此滔滔不絕,如數家珍。而對於不太了解菌的大家卻談菌色變、避之不及。生怕自己變成新聞中吃菌子中毒的熱點......(漲知識又保命的文章還不趕緊收藏?)



其實一到雨季就是菌季,這是雲南人最不淡定的季節。雖然每年」著菌鬧著「(吃菌發生暈厥)的案例不在少數,但是作為食物鏈頂端的雲南人,中個毒怎麼可能擋得住雲南人對菌子的熱情?!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雲南人對可食野生菌情有獨鐘的原因吧!



雲南省得天獨厚的氣候孕育了種類多樣的菌子,據統計,雲南野生菌約有250種。而菌子也分好與壞,可食菌子種類並不多,毒菌子倒是各有各的美麗(攤手)。所以區分菌子是一件很重(yao)要(ming)的事情呀。大多數可食菌子如上圖,作為文山人的小編都想請假回家撿菌子了呢,最近雨多菌子可以賣好多錢呢(在丟工作的邊緣瘋狂試探)哈哈哈......

一 雲南野生菌之菌圈鄙視鏈


菌子千千萬,不要以為」眾菌平等「,按照營養價值、口味、價格等等,菌子可以排個名,甚至產生了上圖的鄙視鏈。而雲南菌界最被鄙視的就是「人工菌」,在雲南人看來,「人工菌」都不能算作菌子,甚至不屑於去辨別它們是平菇、草菇、金針菇......甭管啥,反正咱不買!

(一)鄙視鏈頂端:雞樅、乾巴菌、牛肝菌

體形大、口感好,通常備受關注。聲名在外的松茸、松露不必多說,在雲南人眼中,雞樅、乾巴菌、牛肝菌,才是菌中大戶!



1.雞樅:清甜細膩



生長在酸性土壤上的松樹林中,可能是儀態最端莊的菌類,長腿銀傘帽,滋味清甜口感脆嫩,老少皆宜堪稱菌中天秤座。

2.乾巴菌:異香柔韌

生長在腐朽的松木上,體態皺縮不易清洗,皺褶里經常夾雜有松針,但也因此帶著松樹特有的清香,束狀的菌肉很有嚼勁。

3.牛肝菌:鮮濃肥嫩

一般生長在栗樹下的矮灌木叢中,菌傘和菌帽都渾圓緊實,口感肥厚滑膩。牛肝菌家族龐大,傳說中的「見手青」紅牛肝菌,就是其中一種。



(二)鄙視鏈中產階級:羊肚菌、虎掌菌



4.羊肚菌:爽脆清香

形同其名,菌帽凹凸不平,非常像倒扣的羊肚子。由於喜愛較低的氣溫,在雲南主要產地是麗江和香格里拉。羊肚菌也是一種刁蠻的菌子,在發生過山火的土壤上生長更旺盛。

5.虎掌菌:酥鬆易嚼

形態扁平寬大,基本沒有菌柄,攤在地上有點像大老虎的腳印,口感細嫩。主要出產自麗江和楚雄的高山地區,與大樹的樹根共生。

(三)鄙視鏈地段分割線:青頭菌



6.青頭菌:滑膩脆口

溫良的青頭菌是小家碧玉的少女,在菌子尊卑體系中也是一條分界線:地位在青頭菌之下的菌子,通常就被雲南人統稱為「雜菌」了。

雜菌中可圈可點的菌子並不少,比如奶漿菌、銅綠菌、谷熟菌和雞油菌,體型大小都相似,顏色分別是暗橘紅、黃銅色、小麥黃和鮮黃色,口感或脆或糯各有不同,是四位姐妹花。



二 野生菌的吃法

雲南人吃菌子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生吃、煮湯、燒烤、油炸、爆炒等等。最重要的是,不要中毒,菌子本身也許沒有毒,但是製作方法不當也會中毒。比如說炒不熟、搭配食物不對等等。如果不能辨認是否毒菌子,一般家常的做法就是放蒜或者是蔥根一起炒,蔥或蒜沒有變色就是沒有毒。



油炸雞樅



爆炒




煮湯




要是我發美食動圖,是不是會被讀者衝上來胖揍?

以上,大家是不是認識了可食野生菌,學會避免誤食毒菌,正確的辨別菌子,還學會了各種美味菌子的做法。大家是不是開始摩拳擦掌,想嘗一下地地道道的野生菌了呢?(唉唉唉,請注意一下哈喇子)

這大概就是雲南人鍾愛野生菌的原因吧,天賜的美味,滋補養顏,營養價值又高,一年也就這麼短短兩三個月能夠吃到。貧窮的我現在也是一口下去好幾百呢~


最後,大家跟雲南野生菌有什麼故事,或者是對菌子有什麼看法可以在留言區留言

文章來源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FmwiGwBvvf6VcSZ5q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