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中用元好問的《摸魚兒 雁丘詞》真真是道盡了世間情

2019-05-24     風舞鷹翎

武俠小說是通俗小說的重要形式,金庸先生的武俠著作更是其中翹楚。既然是通俗小說,便免不了人間煙火,愛恨情仇。古往今來,無論是先賢智者,還是販夫走卒,終究窺不一個個「情」字。尤其愛情更是令人百轉千回,無法自持。這就是為什麼愛情這一主題可以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寫了又寫,在凡夫俗子間說了又說的原因。金庸的眾多作品中,寫「情」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神鵰俠侶》了,其中「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句,令人印象深刻,更是能勾起許多人青春美好的回憶。

元好問的《摸魚兒 雁丘詞》道出了「情」的意境。

元好問是南宋和金對峙時期的金朝文人,是當時北方文學的代表,世稱遺山先生,詩文詞曲皆通,尤以詩的成就最高。在以詞為盛的宋金時代,元好問的詞作也別具一格,在他傳世的眾多作品中,最為大眾熟知的,恐怕就是這首被金庸先生借於作品中的《摸魚兒》了。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一群才華橫溢胸懷大志的試子,在興致沖沖相約赴試的路上,遇到一位捕雁者呆呆的立於路邊,眾人好奇,上前問起原因。捕雁者說:「今天早晨我在這下網捕雁,逮到一隻,把它殺了,另一隻掙脫了網,哀嚎著在天上盤旋,久久不能離去,後來竟然自己急飛撞地而死,讓我不敢相信。」文人總是多情的,大家聽到這個故事後相顧無語。元好問買下了這對雁,在汾水邊給它們用石頭壘了一座墳,號「雁丘」。大家感嘆雙雁的一往情深,紛紛為之賦詩。元好問心中感慨,亦為之作詞,於是便有了這首《摸魚兒 雁丘詞》。世上萬物皆有靈性,這兩隻大雁在秋高氣爽的八月間,揮翅南飛,一路上縱然千辛萬苦,但是彼此相伴,雖苦亦是樂途。誰知天降橫禍,被人捕入網中。本能的掙扎卻逃不開命運的安排,一隻終於掙脫,一隻死於人手。逃離的雁兒沒有離去,儘管它可以飛的更高,高到看不見塵世;飛的更遠,遠到瞧不見悲哀。可是它沒有走,它一遍又一遍的看著愛侶,是否在回想覓食捕魚時的嬉鬧,寒風凌冽時相互依偎取暖的溫馨,還是一起飛向溫暖南方時對未來的憧憬,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它沒有走,失去了伴侶,它沒有了活著的理由,在這片曾經有過漢武帝巡遊的熱鬧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性命,融入了現如今蕭瑟冷落的環境中,衰草淒淒,好似訴說著悲情。

時隔將近八百年,花開花落,寒暑冬來,人世間風雲變化,多少英雄豪傑都化為一捧黃土,了無聲息。兩隻雁兒卻在遺山先生的詞裡面有了一座墳,埋著的是愛,活著的是情

江湖兒女皆英雄,唯有「情」字擾終身。

著名女作家三毛說過:

金庸小說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寫出一個人類至今捉摸不透的、既可讓人上天堂又可讓人下地獄的「情」字。

《神鵰俠侶》開篇即寫情,李莫愁來到陸家莊為的就是了卻多年的情愫,緣何舊情難了,平添新恨。其時陸展元、何沅君已死,就算有什麼情仇也改一筆勾銷了,可惜的是逝者已逝,生者卻在情字上始終無法釋懷,擾了心性,亂了江湖。

過了良久,萬籟俱寂之中,忽聽得遠處飄來一陣輕柔的歌聲,相隔雖遠,但歌聲吐字清亮,清清楚楚聽得是:「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李莫愁的出場,似是江南煙雨中思春的女兒,柔情萬種。

李莫愁初入江湖時,就像我們現在「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心境一樣,只是一個嚮往江湖,不想在古墓中終老的妙齡女子。她年輕貌美,武功高強,江湖上無數年輕俊傑對她心往神馳。說情即講緣,李莫愁的緣分來的突然,來的猛烈,這個被人嫉妒的男子,就是瀟洒飄逸的陸展元。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書中沒有描述。只知兩人曾經愛的死去活來,到最後無疾而終。陸展元選擇了何沅君為妻,李莫愁也因此性情大變,縱橫江湖殺人如麻,誓要滅陸家滿門。從她的所作所為可以得出,陸展元是受不了李莫愁過於執著的愛才離她而去的。李莫愁生長在古墓中與世隔絕,遇到一個心儀的男子,不懂得愛情需要距離,只想著和他日日廝守,不離不棄。她過於強烈的情終究是把陸展元推離了自己。

元好問的《摸魚兒》李莫愁讀通了,卻沒有讀懂。江湖上從此多了一個叫赤練仙子的女魔頭,陸家莊有了一座座墳塋。

江湖上的高手們參的透絕頂武學,看得破生死,就是避不了情的紛擾:武三通對何沅君、黃藥師對梅超風的不倫之戀讓人不由皺起眉頭,心生厭惡;周伯通對瑛姑的情也登不了大雅之堂;王重陽、林朝英一生保留著自己可笑的高傲,有情人難成眷屬。這些高人們,是困在網中的雁兒,掙扎不脫就怨天尤人,或怪罪自己,或遷怒別人,於情一道,他們是在算不上什麼英雄豪傑。在《射鵰》和《神鵰》中,能真正看到情的深意的只有兩個小人物,一個是郭靖之母李萍,另一個是武三通之妻武三娘。她們一個為了丈夫活著,一個為了丈夫死去。她們是掙脫了網的雁兒,縱然粉身碎骨,也要成就愛情,雖然出場不多,卻令人唏噓不已。

誰是誰的雁,誰又解誰的情?少年之人不懂情,懂得已是而立人。

這句話說的是楊過。

作為《神鵰俠侶》絕對的男主角,楊過實在是個討女孩子喜歡的妙人。他長相英俊,行為瀟洒,談吐幽默,是個有點壞壞的少年人。女孩子對這種男生基本沒什麼抵抗力,所以陸無雙、程英、公孫綠萼、郭襄、小龍女都對他一往情深。

初始時,楊過對小龍女的情並不確定是愛。他們之間更像是一種依賴,小龍女在孫婆婆死後古墓中只剩她一人,楊過嘗盡人間心酸,無處可去。在古墓中,他們只有彼此,是親情、是愛情,二人也未嘗可知。離開古墓後,小龍女因為誤會一怒之下獨自遠走,楊過踏上尋找「姑姑」的路途。此時楊過,為的是自己的誓言:

弟子楊過,這一生一世,心中就只有姑姑一個,倘若日後變了心,不用姑姑來殺,只要一見姑姑的臉,弟子就親手自殺。

此後因緣巧合認識了陸無雙、程英等一干人等。楊過也曾對別人動過心,他強自忍耐內心的情感,只是為了那一句誓言。

要是按照正常的感情觀來看,小龍女不算是楊過的良配。過於的清心寡欲,過分的情緣深種,讓楊過這樣的大好男兒沉醉在兒女情長中,得不償失。我們讀小說時看到,楊過小龍女十六年分別後,楊過獨臂闖蕩江湖,做下了好大一番事業,成為一代大俠。在眾多愛慕者中,我覺得陸無雙和程英更適合楊過。陸無雙性情活潑,程英沉穩老練,如若陸無雙和楊過在一起,楊過會一生開心快樂;如若程英和楊過在一起,楊過會像郭伯伯那樣有所作為。

情沒有如果,只有選擇。楊過選擇了小龍女,選擇了「自投於地。」

楊過清楚對小龍女的情是在絕情谷。愛情走到最後就是親情。在經歷了種種磨難後,楊過終於明白:對小龍女的情是近似於親情的愛情。可惜的是,剛剛明白了情的楊過和小龍女又再次分開,一別十六年。

江湖歲月催人老,少年華發終變白。楊過在十六年的為情煎熬中,性格漸漸沉穩,對小龍女的愛也愈發執著。他們才是真是理解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楊過和小龍女還是困住的雁兒,只是不在網中,他們掙脫了網,飛向了天,留下了一段千古奇情,讓我們心有戚戚,無法忘懷。

正所謂: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作品均為原創。

請關注風舞鷹翎,歡迎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FK3fmwBvvf6VcSZDMib.html






大俠蕭峰和酒

2020-03-20
















早點攤的江湖

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