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說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調查數據顯示,三高中的每一高,患病人數都在一億以上。
而三高的形成,跟人們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我們的餐桌上有一些家常菜,它們高油、高糖、高鹽,吃一頓,一天的油鹽糖可能都超標了。
最熟悉的5道「三高菜」
01 水煮魚等水煮菜
雖說魚類富含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禽類所含脂肪較低,營養專家建議大家適當選擇魚肉和禽肉。
但水煮魚、水煮肉片等水煮菜,從名字上看似乎非常健康。可是烹調這類菜往往需要大量油。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日成年人食用油攝入量為25~30克。一份水煮魚的用油量甚至高達幾百克,每一片肉和魚都沾滿了油。
某些餐館為了降低成本,可能會選擇價格低廉的劣質油,也可能被反覆加熱利用,可能帶來安全風險。
帶有干鍋、干煸、香酥等字樣的菜肴都容易出現這類問題。
02 糖醋裡脊等糖醋菜
糖醋是中國各大菜系中傳統的調料之一,糖醋裡脊、糖醋魚、糖醋排骨等,從名字就可以看出,糖是這類菜的主要調料之一,高糖是一大特色。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內,最好不超過25克。而一份糖醋排骨的含糖量高達50~75克。
高糖飲食能讓交感神經興奮,加快心率、收縮血管,再加上體內的水和鈉排泄減少,血管容量增加,會引起血壓升高。
此外,糖醋菜還有一個隱藏的特色——高鹽。
而當糖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味覺就開始麻痹,這時只要稍微加點鹽,就會讓甜味變得很明顯。
所以很多糖醋菜里,鹽的濃度要比感覺到的含量更高。此外,魚香茄條、魚香肉絲、魚香豆腐等魚香菜也存在高油高鹽高糖的問題,應少吃。
03 番茄炒蛋等需多次放油的菜
很少有人想到番茄炒蛋這道菜可能也是隱藏的含油含糖大戶。
做番茄炒蛋,絕大多數人會放兩次油。炒雞蛋放一次,撈出雞蛋,再加油炒番茄。
因為雞蛋中含有大量卵磷脂,它可以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讓這道菜看起來不會太油膩。
喜歡甜味的人在做這道菜時還會加糖。所以如果甜味明顯,其中糖的含量就要達到8%~10%。同樣,高糖還可能帶來高鹽問題。
04 干煸豆角等油炸類
干煸豆角是川菜的代表菜之一,但缺點在於用油太多,除熱量超標、損失了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維生素外,還有可能帶來安全風險。
因為油炸時,豆角可能外焦里生,沒有徹底做熟,其中含有的氰苷沒能在高溫烹煮時揮發出來,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做這道菜時,建議將豆角除筋、切好瀝干後,用微波爐加熱1~1.5分鐘。
05 地三鮮等紅燒類
這道家常名菜很多家庭都會做,茄子、土豆和青椒中都含有無機鹽——鉀,但經過高溫油炸其會大量丟失。
青椒和土豆中本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在油炸後也幾乎損失殆盡。
要想做的健康,這道菜可改進為少油、低鹽的做法:
即將鍋留底油、熗香蒜片後加水澱粉,用鹽、老抽調味。
再按易熟的程度依次放入土豆、茄子和青椒,不但減少了脂肪的攝入,還能保證營養素少流失。
好食材,更要會烹調
如何烹調食材,才能保證美味和營養並存呢?
01 少油炸和燒烤
油炸會增加食物的熱量和脂肪含量。反覆油炸還會產生不利心血管的反式脂肪酸。導致蛋白質變性、損失多種維生素,產生致癌物。
02 魚類不宜糖醋
魚肉最好用蒸、燉等低溫方法烹調,比如清蒸魚、燉魚湯,或者不經油炸,稍微煎一下後紅燒。另外,汆魚丸、涮魚片也是很好的選擇。
03 菜、肉不宜鹽腌
腌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不過一般會在20天後降到安全值,吃腌菜不要太心急。
04 青菜不宜高溫爆炒
爆炒的油溫較高,油中的脂肪酸容易氧化生成有害的多環芳烴化合物。
綠葉菜建議低溫烹調,選擇清炒、白灼、涼拌等烹調方式,可以更好地保留水溶性維生素。
05 減少鹽和糖使用量
除了食鹽白糖,醬油、蚝油、大醬等也要注意控制用量。 可以試試用其他調料、香料來改善食物的風味,比如胡椒、花椒、辣椒、陳皮等。
編輯:銘銘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編輯自:生命時報、丁香醫生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蘇式生活,因科學更品質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學解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