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一份職業性很強的工作,可是我們很多父母都沒有經過培訓就上崗了,表現得很不專業。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任務一:身教重於言教
關於親子教育,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否則就無權要求孩子這樣去做。
規則1:再怎麼富裕,都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教育孩子:不必要的花費,就是浪費!幾塊錢也是浪費!
規則2:閱讀是孩子形成獨立人格的基礎。
規則3:跌倒了,自己站起來!負責的第一步——告訴孩子:這是你的責任!孩子出了問題,自己要負責。
規則4:以身作則:守規矩。從過馬路不闖紅燈這樣的小事做起。再小的事都要以身作則!父母坐得直,孩子就行得正。
規則5:遲到一分鐘也算遲到,父母要這樣教孩子守時!為了孩子,父母必須自己先學會守時。
規則6:父母要說到做到!對孩子守信,可不是隨便說說,父母說話算數,孩子才會守信。
規則7:成為圖書館的常客——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為孩子打開知識的大門。
規則8:家庭氣氛和諧,才能教出性格平和的孩子,不要在孩子心裡埋下暴力的種子。
任務二:能力大於成績
讓孩子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夢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
規則1:孩子像花也像大樹,需要呵護更要歷練!死知識和活能力,都是學習,都很重要。
規則2:既要學業好,更要能力強,寵物是最好的老師——教會孩子熱愛生命、付出愛心和動物相處,就是一種學習。
規則3:孩子從小能和動物相處,長大就能和他人相處,擁有柔軟的心,關懷弱勢,善良比金子更可貴!
規則4:父母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讓孩子為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訓練孩子的邏輯思辨能力,動腦筋,就能克服困難,解決難題。
規則5:從餐桌上學禮貌,隨時隨地機會教育,培養孩子的禮儀。
規則6:父母放手,是孩子學習獨立的第一堂課!
規則7: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
規則8:相信孩子的感受與判斷力,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任務三:尊重優於權威
不貶抑、不縱容,讓孩子自然成長。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然而許多父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分場合地教訓孩子,全然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到傷害。
規則1:愛無敵!愛孩子就讓他知道,自己不是撿來的……愛要大聲說出來,讓孩子知道。
規則2:居高臨下、大聲訓斥、缺乏耐心,只會讓孩子充滿壓力。父母要把孩子視為個體,平等對待、相互尊重。
規則3:不干涉,多鼓勵,讓孩子自主學習。
規則4:即使孩子犯錯,也不能隨便打罵,孩子也有尊嚴,不是孩子不成器,是教育出了問題。
規則5:尊重孩子的發言權,理解孩子的想法,對孩子說話時,要半蹲,眼睛相互對視。
任務四:規則大於寵愛
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如何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許多父母的做法是不斷地說教,但是聰明的父母會為孩子立下規矩,從小讓孩子建立規則意識。他們會和孩子協商,制訂一些規則,並且要求孩子遵守這些規則。
規則1:訂了規則,就要堅持下去,讓孩子按照規則行事,才是關鍵!
規則2: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長不要幫忙。
規則3: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會遵守規則。對待孩子,有兩個原則:事先約法三章,事後毫不妥協。
規則4: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能與不能、可以與不可以」的概念。
規則5: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規則6:禮貌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培養的。沒有人會因為表現得有禮貌而出錯。
任務五:放養優於圈養
這個不行、那個不准,怎麼教出好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並且必然成為一棵大樹。
而在長成大樹的過程中,園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的好性格與好習慣、給予孩子鼓勵、培養孩子的自我及主動爭取表現的精神等。
規則1: 教育孩子獨立,不能捨不得。
規則2:培養孩子好習慣和好性格非常重要,從小教起,從小事入手。
規則3:告訴孩子,不要斤斤計較、鑽牛角尖。教孩子學會原諒、寬容待人。
規則4: 鼓勵和肯定是孩子成長必需的雨露和陽光,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規則5: 如果孩子大聲說「不」,應該為他開心,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