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最早的大學:中國稷下學宮與希臘阿加德米學園,有何不同?

2020-04-13   尋菡探史

稷下學宮

說到世界古代的學術聖地,中國的稷下學宮與希臘的阿加德米學園是兩個不得不提及的學府。這兩個地方為古代學者提供了進行研究活動的場所,並且在管理上也表現出極大的包容性與自由性,這在社會體質上具有本能弊端的古代是十分少見的事情。

它們幾乎是在同一時代產生,並且在形式上表現出相同特點,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對後世教育的發展也提供了深刻的啟示。而這兩所學府雖然擁有眾多相似之處,但由於身處不同的社會環境,在具體的內容、制度等方面,卻又呈現出不盡相同的特徵。

兩所學府成立的原因皆與時代背景有密切關係

1、齊國政府在治理上採取積極的人才吸引政策

在太公望被周王朝分封至齊地後,齊國在治理上呈現出積極的開放態度。面對當地的土著文化,相較於魯國粗暴的「變其俗,革其禮」,齊國選擇了更為溫和的「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使其在文化上擁有一種他國難以比肩的包容性,「舉賢而上功」的固有政策更是吸引了大量人才的到來。

阿佳德米學園

即使田氏代齊後,這一政策也並未改變,而是一直延續下去。到了戰國中期以後,從各國的發展來看——三晉常年戰爭、秦國被打壓、楚國疆土被吞併、燕國地處偏遠,只有齊國處於一個較為和平與安穩的境地,這對眾多學者來說,自然是一個極有誘惑力的吸引條件。在這種內有政策扶持、外有人才趕來的情況下,稷下學宮便在政府的推動下自然而然地成立。

2、希臘民主政治在經歷戰敗後陷入混亂階段

而阿加德米學院的建設,則是希臘社會風氣的變化所間接導致的結果。對內,雅典在廢除氏族制度的貴族特權之後,工商業迅猛發展;對外,以雅典為首的希臘各城邦在面對波斯的入侵時取得勝利。這兩件事的發生導致雅典在各城邦中的地位直線上升,並在後期呈稱霸趨勢。然而,強盛帶來的卻是雅典過度的膨脹,在對外戰爭的侵略中,它慘敗於斯巴達,「雅典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他們失去了全部農民、全部牛羊和役畜都喪失了」,雅典幾乎一蹶不振。

經伯利克里改革之後的民主制度也在這種軍事打擊下支離破碎,甚至蘇格拉底也在這種失敗的民主政治中丟失性命。目睹這一切發生的柏拉圖迫切想要找到一種拯救希臘的方法,在經歷十幾年的逃亡歷程後,再次回到雅典,他已經成為一位頗有名望的學者。在民眾的支持下,柏拉圖成功創辦了阿加德米學院,並在此後的四十年里教書育人、研究學問,傳播自己的理念。

3、不同原因的推動促成了兩所學府的不同使命

而從這兩所學府建立的時代背景和原因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顯著的區別。稷下學宮的成立與齊國政府有著莫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是其一手推動而成也不為過。齊國身處一個戰亂頻繁的年代,當各國都在變法圖強時,它不得不通過招攬更多人才以強盛自己,這使稷下學宮在學術探討上更多呈現出實用這一方向。雖然一些學者的觀點並不被政府採納,但因為不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進入一個輝煌階段。

阿加德米學院的成立則與柏拉圖的個人努力有著分割不開的關係,官方不僅沒有對學院給予支持,甚至還曾多次阻撓柏拉圖的行動。柏拉圖建立阿加德米學院的目的也十分明顯,那就是通過文化繁榮來探討出挽救雅典的最佳道路,這也使該學院在學術研究上呈現出一種理想化色彩。

具體的辦學風格上各自具有鮮明的特色

1、稷下學宮的討論呈現出思想多元化與包容性的一面

在稷下學宮的管理上,齊國的統治者總是顯得格外包容,「齊宣王褒儒尊學,孟軻、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祿,不論職而論國事。蓋齊稷下先生干有餘人「。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雖然一些著名學者受到過齊國的高官厚祿,但卻並未因此而受到言語上的限制,反而只是讓其思想的傳播更加便捷而已。沒有人需要擔心因自己的話與齊國政府的主流思想不符而遭到其打壓和逮捕,只要有真才實學,無論原先的地位、家世如何,都可被官方尊為賢人。

齊國統治階層

2、阿加德米學園的學術氛圍冠絕西方的教育場所

柏拉圖創立阿達德米的學園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文化的繁榮,從而探討出一條拯救雅典的道路,在這種辦學主張下,阿加德米學園的學術氛圍自然十分濃厚。同時,由於柏拉圖本人的名望,不僅有與他智慧相當的賢者來到學園,也有許多前來求取知識的青年人,他們在一個共同的環境下生活,互相探討學問與促成進步。在討論的內容上也多種多樣,藝術、哲學、天文、數學等等都是火熱的學科。彼時的阿加德米學園正如書中描寫道:智者在一些大廳里演講,哲學家則在花園的林蔭下教學。

3、政治環境對辦學風格的形成極其重要

為了使自己的篡位更加名正言順,田氏選取了同為陳國人創立的道家來作為一種主推思想,一來能鞏固統治,安撫民心,二來也為自己日後的爭霸中原做出準備。而道家的黃老思想最為推崇的便是「無為而治」,這使政府在沒有十足藉口的時候,是很難對稷下學宮做出嚴格管控的。但無論管理方式如何,這些學者在討論的內容上依舊是以治國為主要內容,建議和主張也通常多上報於高層統治者,與平民百姓並無太大關係。

但雅典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民主政治幾乎達到巔峰,同時對外實行開放政策,吸引了大批有些學者的到來,「事物的新秩序引起重大的經濟變化和民主制度的建立,這進一步推動了獨立思考和行動;隨之而來的是這樣一種慾望⋯⋯學習新的研究課題的要求越來越強烈」。這種民主思想深深印刻在希臘人心中,並在後期通過阿加德米學園的學術討論之風表現出來。

伯利克里改革

世界文化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

1、稷下學宮的存在推動了古代文化的進一步繁榮

由於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並立的局面,導致沒有強有力的官方能夠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一種特定的思想,人民群眾呈現出較為自由的狀態。同時,由於爭霸的需要,各國流行起養士之風,如「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的觀念占據主導地位,「百家爭鳴」也因此出現。

而稷下學宮則為這些學者提供了一個有十足安全與物質保障的地方,他們不但擁有十分寬泛的言論自由,其中見解深刻者更是可以成為政府的座上賓、同輩的領軍人,為他們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打下基礎。

雖然在主觀上,齊國設立稷下學宮是為了使人才為己所用以強盛國家,但在客觀上卻還是有力促進了百家爭鳴的進一步興盛——各家進行無縫交流,且取長補短,完善自身。除此之外,稷下學宮的這種自由風氣一直為後世看作標榜,視為教育界的典範。正如余秋雨所評價道:我們在現代爭取了很久,嚮往了很久的學術夢想,原還以為是多麼了不起的新構思呢,誰知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三百多年前就實行了,而且實行了一百多年!

2、西方近代人文主義的復興深受阿加德米學園的影響

與稷下學宮相比,阿加德米學園的存在時間更為長久,影響也更為直接。在稷下學宮因齊國的覆滅而消亡後,中國歷史上再難出現如百家爭鳴那般的學術盛況,似乎稷下學宮的直接影響力也僅限於那個特定的時代。但阿加德米學園卻不同,它在經過了中期學園派、新學園派的嬗變兩大事件之後仍屹立不倒,一直到被東羅馬帝國封查,總共存在了九百多年。可以說,阿加德米學園幾乎貫穿了古希臘歷史的始終。

當西方發展到了近代之後,出於對人文復興的理論要求,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古希臘的民主政治當中,而阿加德米學園也再次散發出光芒,「歐洲人又重新追尊希臘的時候,學園的傳統為他們準備了一份可以繼承的遺產」。由於當時阿加德米學園的學術研究範圍極為廣泛,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都有所涉獵,這使其知識即便是在千年後的中世紀,也能發揮出相當大的實際作用。一定程度上來說,西方許多大學的辦學理念也是吸收借鑑了阿加德米學園的。

學園遺址

總結

雖然稷下學宮與阿加德米學園在具體細節上還是有所不同,但從整體上來說,這兩所學府的建立與存在不僅是當時的一項創舉,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稷下學宮是在齊國統治階層支持下繁榮發展的,但最終也因為統治者的倒台而消亡。而阿加密的學院是柏拉圖個人主觀的呈現物,雖為統治階層所不容,但還是屹立九百年而不倒;兩者皆是當世思想文化之聖地。

參考資料:

1、《稷下學宮的興與衰》

2、《戰國時期齊國稷下學宮的管理策略》——陳元花

3、《柏拉圖學園鉤沉》——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