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16年時間,拍攝30萬張照片,總結出做好這5點就能拍好照片

2019-07-19     攝得

可能有人要發牢騷了,說照片拍那麼好看能怎樣呢,能當飯吃嗎,別著急,我下一篇文章就專門告訴你,怎樣拿照片賺錢,拿照片當飯吃。

今天先說什麼樣的照片是好照片。

我從開始摸相機拍照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6年時間,在這16年中,數碼單眼相機用報廢了3個,現在用的是第4個數碼單反,另外在玩數碼單眼相機之前,還買過一個海鷗牌的膠片單反和一個200萬像素的卡片機。

通過長期大量的拍攝照片,走過不少彎路,也取得一些成績,我想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把自己在攝影方面的經歷寫出來,和粉絲以及朋友們來一一分享。

這些年拍攝的照片,裝滿了10個硬碟,我大概統計了一下,至少有30萬張,這個數量想想還是蠻驚人的。拍攝的內容包括:自然風光、建築、網店產品、商業人像和活動現場等等。

通過這些年大量的拍攝,我覺得一張被客戶或拍攝對象認可的照片,如果能把以下五個問題處理好,那麼讓對方為拍攝掏錢就不難。

1、構圖

很多剛開始喜歡拍攝的小夥伴,一看到這個詞就頭大,構圖構圖,一拍不好就說我構圖有問題,怎樣構圖才沒問題呢,提起構圖就一頭霧水。

其實簡單來說構圖就是讓你拍攝的畫面好看,至於怎麼個好看法,攝影其實和做其他任何事情是一樣的,那就是有套路。我今天就告訴你構圖的套路。

最簡單最常用的一個方法:讓主體儘量不要居中,如果是人像,模特眼睛注視的方向要多留些空間(對稱構圖除外,對稱構圖常見於建築攝影)

模特位置偏左,臉向右的方向空間多

模特偏右,模特臉向左側的空間留多點

上下對稱構圖

左右對稱構圖

最普遍的構圖方法:三分法,有左中右三分和上中下三分兩種情況,三分法也叫井字格構圖法

大橋處於水平三分之一處,燈塔處於垂直三分之一處

上圖是一張典型的三分法構圖拍攝的照片,包含了水平三分法和垂直三分法兩個方面。

其他常用的構圖方法還有:對角線構圖,開放式構圖,封閉式構圖,引導線構圖,放射性構圖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從網上搜一下,會有詳細的介紹,我就不一一囉嗦了。

不管怎樣構圖,我的原則就是一句話,讓照片主體突出,又不呆板生硬即可。至於到底用什麼構圖,最高原則就是怎麼好看怎麼來。

構圖就是考慮拍進畫面的各個拍攝對象的:大小多少,和擺放的位置:左中右和上中下

2、角度

角度就是定了拍攝對象後,拍攝對象都有前後左右,上中下等幾個不同的方向,要從哪個方向來拍攝呢?需要我們在按下快門之前考慮和取捨。

取捨的基本原則就是哪個角度最具代表性,或者說哪個角度最生動,就從哪個角度來拍攝,前後左右,上中下,哪兒好看呢,需要仔細觀察,多觀察多拍攝多實踐,自然熟能生巧。

比如說我們要拍攝一頭大象,如果從側面拍攝,就能看到大象個頭的長短和身材的高低,如果從前面拍,能看到大象的情緒和狀態,是安靜還是急躁。而如果從後面拍攝,可能得需要人們仔細看半天,才猶豫不決的說,這好像是一頭大象吧。這就是不同角度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

側面拍攝大象

前面拍攝大象

後面拍攝大象

拍攝角度還有兩個容易被人們忽視的角度:仰拍和俯拍,從字面就可以很好理解,仰拍就是從下往上拍,如下圖。俯拍就是從上往下拍,如下圖。

仰拍

仰拍

俯拍

俯拍

上面說的兩點,拍攝構圖和拍攝角度,大家有沒有發現,我總結的重點就是:大小多少,左中右,上中下,前後左右。這都是我們上小學時一年級學習的內容,看到這裡你還覺得攝影是件很難的事情嗎?不懂的童鞋回去把一年級的課本拿出來複習一下啊。

3、曝光

曝光這個名詞,看似專業,其實現在不管是用手機攝影還是用相機攝影,都具有自動曝光功能,只要把模式設置在自動功能,拍攝時的曝光量,相機會根據拍攝對象自動計算後,進行曝光,你只需要選好拍攝角度,把握好拍攝時機,按下快門就是了。

當然如果對於一些勤奮好學的未來准攝影師來說,僅用自動曝光模式還是不夠滴,因為在有些場景下,拍攝的照片,不是曝光過度,就是曝光不夠,對於那些對曝光標準要求比較高的童鞋來說,總是不夠理想,比如拍攝比較暗的環境時,如果用自動曝光,容易出現曝光過度的現象。

過曝的照片

上圖是一張過曝的照片,畫面因為曝光過度,而損失掉了很多細節,整個畫面只能模模糊糊看個大概,過曝的照片一般總體或大部分畫面偏白。

欠曝照片

上圖是一張稍微欠曝的照片,所謂欠曝,就是照片整體曝光不足,偏黑偏暗,畫面不夠亮,缺少光線。

總體來說,在拍攝的過程中,儘量追求曝光準確,如果實在拿不准曝光,那麼要遵循寧欠曝勿過曝的原則來拍攝。因為如果欠曝了,可以通過後期PS調亮照片,找回細節和層次,而如果過曝了,細節就和層次一般通過後期PS也無法彌補回來。

我對曝光的理解就是對於反差比較大的場景,亮部不過曝,暗部有層次即可,對於普通場景來說,能使照片體現更多層次和細節的曝光,就是最合適的曝光。或者乾脆把相機調到包圍曝光模式,進行拍攝,然後回家從電腦上挑一張效果最佳的照片即可。

4、時機

拍攝時機的把握是對最終的照片效果有著關鍵性作用,在攝影界有一句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叫「決定性瞬間」,比如說在拍攝人像時,模特的表情最生動,動作最瀟洒,最優美的時刻;拍攝風光時,光線最理性,時機最恰當的時刻;拍攝運動的對象時,動感最強烈的時刻等等這些恰到好處的瞬間到來之際,攝影師按下了快門,從而把這些瞬間凝固在照片畫面上,這就叫「決定性瞬間」。

這個瞬間的出現連半秒種都不到

這個瞬間很難把握,甚至有時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為人的表情有喜怒哀樂,神態和動作千變萬化,就拿一個眼神來說,不同的內心活動,僅從眼神上就能表現出豐富多彩的變化。

一個活動現場,會議現場,婚禮現場,更是複雜多變,甚至有許多突發的事情,有很多精彩場面的出現往往難以預料,而且轉瞬即逝。

這個瞬間也很短暫

就算拍攝風光照片,對時機把握的如何,往往也能決定照片的成功與失敗,因為大自然有一年四季,有陰晴風雨,具體到每一天,也有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時段,這種種的不同時間,拍攝的照片都會截然不同。

即使拍攝多年的攝影師,有時對一個瞬間的把握也不敢說十拿九穩,這就靠每個人在平時的拍攝中,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才能抓住更多更好的時機。

5、顏色

顏色之所以對一張照片來說很重要,是因為顏色是有感情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紅色代表著熱情奔放,綠色代表生機健康,白色代表純潔無暇,黑色代表神秘威嚴等等,那麼把顏色體現在照片上,自然能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和心理感受。

那麼怎麼控制照片的顏色呢?

一般來說,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就能達到控制照片顏色的目的:光線、白平衡、後期PS

先說光線,不同時間拍攝,在畫面上會體現出不同的顏色,比如晴朗的早晨八九點鐘和傍晚太陽快落山時的五六點鐘,這個時間在戶外拍攝的照片會有溫暖的紅色或者橘黃色。另外還有雨天、霧天、陰天等時段拍攝,都會有不同的色彩感覺。

早晨拍攝效果

中午拍攝效果

然後是白平衡,白平衡是數位相機和現在手機攝影都具備的一項基本功能,一般有具體場景模式,比如現場是日光燈還是白熾燈,還是閃光燈,是太陽光還是月光,還是陰天等等,為了確保照片顏色真實,大家在拍攝時,根據拍攝場景,選擇相應的白平衡模式即可。

一些專業的拍攝和對白平衡要求比較高的攝影師,則會使用測光表來進行精準設置。

最後就是如果還想要更多變,更個性的顏色,可以用PS圖片處理軟體,通過色彩平衡等功能,進行後期調整,也能實現更豐富多彩的顏色變化。

以上就是我認為一張好照片所具備的要求,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和認識,歡迎留言交流。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攝得 一起探討旅行中的拍攝,並在拍攝中旅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t3YPGwB8g2yegNDSIj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