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武漢封城3天後,比冠狀病毒更可怕的,其實是人心

2020-01-26     心之助盧悅



文 | 盧悅




也許是承平已久,中國人很少這樣全民一心地焦慮過了。


上一次,我們如此驚恐,是2003年,17年後,又見到封城、空街,和滿世界的口罩。


這註定是一個我們很難忘的春節。


這場冠狀病毒大爆發,其實就像個殘酷的試劑,它摧毀的是身體,卻能驗出人心的成色!

我們難以忘記這個冷清的團圓之日,很多人都沒法相見,甚至永不再見。




除夕之夜,陸軍軍醫大學抽調135人組成兩組,西南醫院和958醫院組成重症組,大坪醫院和新橋醫院組成輕症組。


他們連夜奔赴武漢,抗擊疫情。


圖註:一名醫生出發前安慰孩子。


我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張照片,一位醫生,遠遠隔著防盜門,與母親相見,白髮蒼蒼的母親泣不成聲,但是為了避免感染,兩個人都不能向前一步。



我們難以壓抑對於熱愛吃野味食客的無知,以及「圍觀群眾」愚昧的憤怒。




我們難以原諒對於枉顧病情,惡意跑到法國巴黎,還曬朋友圈,炫耀自己如何逃過檢測的「自私自利」者;



我們難以平復被各種各樣的奇葩消息所包圍時的驚慌失措:



我們時而為醫生們的忘我犧牲而淚濕衣襟;


圖註:四個小時才換一次班,醫護人員的防護服里全都是汗。


我們時而為那些被封鎖在孤城中的同胞深感憂慮……



但最終,我們總會被這樣的話感動。


「非典那年我6歲,全世界在保護我們;


現在我23歲,這次我們保護世界。」


圖註:一名武漢的救援醫生這樣對記者說 :「我可以加班。不過別告訴我媽媽,省得她擔心。」


但是,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更擔心的,不是我們身體上的疾病,身體的傷口好結,但心理的創傷,卻往往為人忽視。


武漢封城,只能部分封住疾病的擴散,但很多沒有罹患疾病的人,卻有可能「心中染毒」!


因為我們都在這場恐怖故事的中心,都可能是下一個「中獎」的人。


我們不是看客,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參與者。


在某種程度上講,並不是你得了病,才是參與。


我們的參與有兩種,一種是「身體參與」,我們身體被「冠狀病毒」擊中。



還有一種參與是「心理參與」,這種參與,雖然不會致命,但卻依然會讓你倍感痛苦。


這種痛苦,我們稱之為「替代性創傷」。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


這樣互相凝視的結果是什麼?


你也掉進深淵了。


肺炎恐慌症候群,主要打擊的是3種人


1. 外向依賴型:失連接感;


「本來期待的團圓,變得冷冷清清,馬上覺得人生無意義……」


如果你有這樣的強烈感覺,那就說明你的事業和生活嚴重失衡。


其實春節只是一個假期,但你賦予春節如此重要的意義,是因為你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太少,你給自己放鬆的時間太少。


你感覺到被愛,是通過一些儀式,比如通過春節。



對策:直播過年


對你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從身體的「團聚」到心的「團聚」。


我有一個武漢朋友,他春節沒回成家,就索性掛著微信視頻,和老婆、兒子和老媽聊了一個通宵,他們說的話比十年都多。


而如果沒有這個機會,他可能回家以後就是吃飯睡覺打麻將,刷抖音,吹牛皮而已。


兩情若是能相會,就是朝朝暮暮。



2.自我嚇唬型:失控感;

「我天天看著疫情新聞,越看越害怕,越害怕越看」


這個世界上,真就是有很多人非常容易「杞人憂天」,甚至可以說,這是人類的一種本性。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看一下各種新聞,能登上頭版頭條的,幾乎都是各種災難式的新聞,這個世界真的那麼可怕嗎?


不是,是因為我們的進化設定了,我們對於危險的敏感度就是很高。


這樣想的人,往往從小就被嚇大的。


他們從小生存的環境太艱難,所以就很容易對各種風吹草動設置最高級別的反應模式。


那麼對這樣的人我們該怎麼辦呢?


對策:「安全島」+「蝴蝶拍」;


如果一個小孩怕黑,晚上睡不著怎麼辦?

很簡單,就是一邊哼著歌,一邊拍著孩子,孩子就容易睡著了。


為什麼,因為當我們拍著孩子的時候,其實是在複製一種我們每個人最原初的安全感——在母體里的感覺,我們在子宮裡,就經常有這種「搖來晃去」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會把我們帶回到最初始的感情感中。


所以,我就建議你做一個「自我擁抱」的舉動:


首先放鬆,深呼吸,肌肉放鬆,達到身體舒服。


然後說,我要為自己構建一個安全島,構建一個只屬於我自己的安全島,是自己創造的,應該是有邊界的,是任何人未經我的允許都不能拜訪的。


我可以帶一些喜歡的物品放到安全島上,這個地方能夠給我帶來最安全、最放鬆、最舒服的感覺。


安全島是什麼樣子的呢?島上有什麼?你看到什麼,聞到什麼,感覺到什麼,暖和還是涼快?


你的心情如何,體會3分鐘後,然後帶著舒適的感覺,自己把自己抱住,記住這個動作,告訴自己,只要我有恐慌,我就要用這個擁抱召喚自己回到安全島。


這樣,你就通過這個最基本的方法,讓你的世界可以不必被失控的想像淹沒了。



3.焦慮型:不確定感


「我媽天天給我推送各種小道新聞,我怎麼安撫她?」


「自我恐嚇型」和「焦慮型」其實都有不安全感,但區別是「自我恐嚇」嚇唬的是自己,而「焦慮型人」嚇唬的是別人。


所以往往一個焦慮的媽媽或者焦慮的女人背後總有一個不知道如何應對的男人。


她們就像是黑洞,你可以瞬間讓她平靜下來,但下一秒,她又開始「要抱」了。


一開始男人會有一種成就感——這個女人這麼需要我,但時間長了,就會覺得有一種「被吸血」的感覺。


對策:

焦慮型人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內心「沒有根」,同時她也會讓親密關係中的人被她這種強烈的「空虛感」所感染。


所以,我們需要給內在「植入」一種「有根」的感覺,比如你在內心請一尊神,這尊神可以叫「內在智者」,也可以叫「門神」,都可以。

總之,他是給你一種力量感,和確定感

讓你不必像一個「溺水者」到處找「救命稻草」:

  • 請閉上眼睛,慢而深的呼吸,慢而深的呼吸……
  • 請從頭到腳掃描一下自己的身體,找到一個最溫暖,最放鬆,最舒服的部位。然後感受到這種溫暖、放鬆和舒服的感覺向你的全身擴散……再擴散……再擴散……直到這種溫暖、放鬆和舒服的感覺充滿了你的全身。
  • 找到你人生中最有力量,最強大的瞬間,然後體會一下那個感覺,就是你內心的一那個智者,或者說是你生活中,你心中一個最有力量的人,(比如「盧老師」)給你你帶來的體驗。


你可以邀請他成為你內心的核心成員。


他會告訴你:沒關係,我們能搞定,不用怕,我們一定行。


體驗一下你的五感,你看到的,聽到的,聞到 ,摸到的,品嘗到的……你體會的越細膩,它就對你影響就越大。


你把他裝進你心裡,當你需要的時候它會全力幫助你……


  • 接下來,我想邀請你,設計一個只有你自己知道的手勢,比如昂首挺胸,來代表你的「內在智者」。


在以後的日子裡,每當你感覺到不確定的時候,只要你一做這個動作,你的「內在智者」就會立即出來幫助你,給你力量,去解決一切問題……


  • 最後,我想邀請你帶著安全、舒適、放鬆的感覺睜開眼,感覺到內心的強大與堅定。


如果你的伴侶或者父母是「焦慮型」的人,那麼你要做的也是做這麼一個練習,因為你要做的就是兩件事。


1. 有邊界:面對對方的焦慮轟炸,你要有邊界感,不必每問必答。


有時候,你的不回應,就會讓對方有安全感,也會讓對方恢復到成人意識,否則就過度退行到「巨嬰」。


2. 有力量:最好的安撫就是你內心有根了,就像是礁石一樣,無論大浪多麼滔天,我自巋然不動。




最後,我想說的是:


我們最大的安全感,其實是來自對這個世界「如其所是」的認知。


我們誤以為這個世界是有序的,是可預測的,是有基本的規則的。


但那只是因為我們只活在一個很小的世界裡,當我們真正抬起眼,看到整個宇宙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真相是:無序、無常和混沌的


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會死,

你不知道什麼在等著你,

而發生在你身上的,毫無公正性。

這一點,所有武漢人和所有被感染的人,都深有體會。


黑格爾曾說: 「我們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從沒有從歷史中得到過教訓。」


但是,就算是如此,

我們依然可以竭盡全力地像一個人一樣挺立,


我們可以被打倒,甚至被打垮,


但記住,我們是不可被征服的!

健康可以被剝奪,


生命可以被終結,

金錢可以被吞噬,


只有一樣東西,可以讓我們堅持奮鬥到最後。

那就是我們永遠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愛。


——心有助,不孤獨——


武漢同胞們,心之助陪你們一起共渡難關!

作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平台,我們對情緒創傷有豐富的應對經驗。

在此特殊時期,我們希望盡綿薄之力,為保護人民生命的醫護人員、不幸染病的同胞和親人給予免費心理疏導,點擊我的頭像,私信「傾聽」,即可享受傾聽服務。


天大的事,我們一起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qCy7W8Bgx9BqZZId6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