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種「坑娃式」喂飯方法,父母不要有,不然容易損傷孩子的脾胃

2020-02-13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寶媽琳琳和婆婆大吵了一架,帶著孩子回了娘家,為什麼呀?原來,琳琳的兒子已經1歲多了。每天吃飯的時候,兒子喜歡吃什麼,婆婆先夾到自己的嘴裡,嚼碎了再給孫子吃。琳琳說了好幾次,讓孩子自己吃飯,婆婆根本就不聽。琳琳說看見婆婆給兒子嚼飯,自己就覺得噁心,一點食慾都沒有了。

今天,婆婆又給孫子這樣喂飯。琳琳說:「媽,這樣你嘴裡的細菌,都到寶寶嘴裡去了,寶寶會生病的。」

婆婆一聽就急了,指著琳琳喊到:「你的意思是,我的嘴是髒的,不配給你兒子喂飯啊。他爸爸就是我這樣喂大的,不是也很健康,還長了一個大高個。」

琳琳覺得簡直沒有辦法跟婆婆溝通,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很多老年人非常疼愛孩子,照顧孩子唯恐不夠精細。特別是孩子吃東西的時候,生怕孩子吃得少、嚼不爛。可是,錯誤的喂飯方法,真的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好。

這四種「坑娃式」喂飯方法,父母不要有,不然容易損傷孩子的脾胃

1、大人口裡嚼碎的孩子,再喂給孩子。

明明九個多月了,雖然還沒有斷奶,可是每當家裡吃飯,明明就歡實起來。吃飯的時候,奶奶總是把好吃的嚼碎了,喂給明明吃。明明只要看見奶奶的臉,就會把小嘴巴湊上去親一口,真是其樂融融的祖孫倆。可是,明明經常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的情況。到醫院檢查,醫生說,這和明明總是被這樣「喂食」有關。

有的爺爺奶奶或者是爸爸媽媽,給孩子吃比較硬的食物,怕孩子噎著、嚼不爛、消化不良。他們覺得嚼碎了再給孩子吃,又簡單又方便。可是這種喂食孩子的方法,會讓大人口腔里的細菌直接傳染到寶寶的體內。還有,孩子總是吃大人嚼碎的食物,自己的咀嚼功能得不到鍛鍊,影響牙齒和咀嚼肌的發育。

現在我們有了很多高科技的廚房小家電,孩子吃不動的食物,可以有很多方法烹飪。家長還是不要嘴對嘴喂孩子,壞處是很多的。

2、過度給孩子喂飯。

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在2018年的三月份,溫州一個13個月大的女孩,因為被媽媽喂食了大量玉米,胃被撐破了。雖然最後經過醫生的搶救,孩子脫離了危險,但是這真可以說是「血的教訓」。

網上有句話很流行,「你媽覺得你冷,你媽覺得你餓。」媽媽當然都希望寶寶多吃點飯,營養全面孩子健康成長。但是,我們不能憑自己的意願給孩子喂飯。孩子從出生開始,他們就有饑飽的感覺。

過多的給孩子喂飯,使寶寶的胃消化功能受損。還有研究發現,吃得太飽,會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過多喂飯,還容易讓孩子成為肥胖兒,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讓孩子自己來判斷是不是吃飽了,才是最好的飲食習慣。

3、縱容孩子吃飯不規律。

小萱萱2歲了,他長得面黃肌瘦,腦袋大身子小,一副營養不良的模樣。媽媽看見別人的孩子吃飯狼吞虎咽,就非常羨慕。萱萱從來不和全家一起吃飯,她總是單獨吃「小灶」。萱萱什麼時候說餓了,奶奶馬上就去做飯。可是萱萱的飯量還是非常小,什麼飯都吃得很少。

胃的機械消化和化學消化都是有規律的,孩子吃飯沒有規律,就會打破胃裡消化酶的分泌規律。長期的消化沒有規律,對腸胃的消化功能造成損傷。不好的飲食習慣,還會破壞身體的新陳代謝,孩子營養不良愛生病。

4、總追著孩子吃飯。

寶媽娜娜的兒子三歲了,最讓她頭疼的就是孩子的吃飯。娜娜說,每到吃飯的時候,家裡就像「跑馬戲」。兒子在前面跑,奶奶在後面追。有時候,兒子為了躲避吃飯,還會來個「就地十八滾」。

相信很多媽媽都深有體會,孩子不好好吃飯,媽媽想要喂飯有多難。一頓飯下來,媽媽像跑個「馬拉松」一樣累。

好的飲食習慣不是媽媽「逼」出來的,媽媽強迫孩子吃飯,孩子一到吃飯就產生逆反心理。孩子越不吃,媽媽越著急,形成了惡性的循環。

「熊孩子」吃飯不能靠追,不能靠哄,也不能靠喂。讓孩子健康成長,從自主吃飯開始!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o1oQXABjYh_GJGVM8-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