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的施暴者,大多來自於這三種家庭,中了的父母要反省

2019-12-11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近幾年來,校園欺凌這類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儘管校方多次明令禁止學生在學校打架鬥毆,可是當學生踏出校門之後,他們的人身安全是沒有保障的。未成年的孩子三觀還未形成,他們的心智並不成熟,所以容易做衝動的事。

然然在中考的時候,以一分之差進到了學校的差生班。由於他的性子比較綿柔,很快就被班上最調皮的孩子盯上了。一天,然然的本子被同學丟進了垃圾桶,隱忍了許久的他拿著課本朝著對他做鬼臉的同學甩了過去,結果那位同學惱羞成怒還揚言:「放學之後要找人打然然。」

放學後大家在校門口等著校車。在這時一群人把然然圍住,無疑然然是被揍了一頓,衣服和書包沾滿了泥土,還好跟車的老師及時趕到,把那幾個孩子趕跑了。但是周圍的同學以及老師看著然然背上的書包,心裡卻很不是滋味。第二天,然然的父母到學校要個說法,那幾個孩子被老師狠狠地訓斥了一頓。

校園欺凌的施暴者,大多來自於這三種家庭,中了的父母要反省:

1、父母沒有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舒悅在沒上初中之前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可是爸爸為了讓舒悅擠進貴族中學,不惜讓他上了學校最差的班級。之後舒悅變得非常叛逆,當媽媽到學校了解緣由時,不經意卻聽到一個女生說:「如果不凶就會被人欺負,這是差班常有的規則。」

其實以舒悅的成績,在普通學校上個A班是沒有問題的,但爸爸為了面子,不管兒子內心怎麼想,就直接安排上,這確實有些霸道。

孩子為了在一個新環境里迅速地合群,就會調整自己的狀態。在這一期間內,只要父母不問,孩子肯定不說。因為被人欺負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再者孩子過於任性,欺負和捉弄他人,這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管教不當,這才會出現的問題。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的成長期,父母一定要用規則約束住孩子的過分言行

2、家長沒有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規勸住叛逆的孩子。

龍龍的爸爸常年在外做生意,而媽媽因為是外地來的,所以比較軟弱。龍龍看不慣街坊領居欺負媽媽,上初中之後就主動結識了一幫地痞流氓。只要誰欺負了媽媽,龍龍就上街把別人的攤子砸得稀巴爛。剛開始媽媽覺得龍龍替自己出頭是件好事,鼓勵龍龍多打幾次。然而龍龍越陷越深,不到16歲就進了兩次少管所,聽著媽媽的勸告,龍龍把臉轉到一邊。

龍龍為了讓媽媽不受委屈,主動成為了混混中的一員。媽媽覺得他人的小攤位被砸得稀巴爛,正好解了藏在心間的窩囊氣。其實媽媽應該以德報怨,用別的方式讓其他人對自己改觀。在孩子誤入歧途時,媽媽不但不嚴加管教,反讓放縱孩子繼續胡作非為,而爸爸在外多年,對家裡不管不顧,這種甩手掌柜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走偏。

3、家長沒有教孩子怎麼自救,導致孩子處理突發情況的方式過於偏激。

強強的的同桌經常被打,看著最好的朋友受欺負。強強在隱忍了幾天之後,直接拿板凳扔向了常欺負朋友的那位同學,所幸那位同學及時躲開了,這三位同學隨後被老師請到了辦公室。在面對老師的呵斥,強強不服氣地說:「我們兩個人說了沒用,只能用拳頭解決。」

被欺負時,進攻是人類最本能的反應。可是貿然動手,就會誤傷同學。家長們在家裡可以適當地給孩子提一點意見,比如說被同學欺負的在第一時間跟老師報告或者是回到家跟媽媽訴苦,讓父母出面解決。

當然了,家長在聽孩子說的時候,不要怪罪孩子過分高調,事實上有一些孩子是無緣無故地背鍋,所以先讓孩子說完,父母再商量正確的對策。

大部分家長在聽到孩子被打的消息之後,很有可能會護短,但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是包庇了孩子。家長應該理智地分析誰對誰錯,如果孩子有錯,就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其次想要讓孩子遠離暴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m1L9G4BMH2_cNUgNz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