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九慶 張玉華 張濤
概念驗證中心可概括為一種設立在高等院校,多種組織、機構與高校合作運行的新組織模式,旨在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商業化。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工作。
高校是我國科技成果的重要來源,如何通過有效的手段和可行的措施,讓這些科技成果快速走向市場,實現產業化生產,並儘可能地減少科研成果在轉化初期「夭折」現象,成功踏過科技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是多年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面臨的難題。
最新調查顯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目前遇到的主要瓶頸問題是,滿足轉化需求的高質量科技成果不足,科技成果大多處在實驗室階段,與中試熟化相關的平台、技術、人才和投入不足,研發脫離於市場。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高校為了解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類似問題,把建立概念驗證中心作為彌補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研發成果與進行市場化、產業化成果之間空白的關鍵環節,在助力創新主體跨越科技成果轉化「死亡之谷」方面,已經進行了近20年的嘗試。
這些嘗試能為我國高校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源頭質量,滿足應用需求,提供積極的借鑑參考作用。
美國:從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推動
《拜杜法案》後,美國大學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仍有約75%的大學專利沒能實現產業化。
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資者、技術方和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和知識鴻溝;大學技術轉移辦公室的資金實力和專業職員跟不上科研創新的步伐,且重點業務主要放在技術許可方面,嚴重阻礙了科技成果商業化;政府偏向於對基礎研究的資助,而對應用型研究的資助力度較小;技術的複雜性特別是顛覆性技術的市場不確定性需要概念驗證。
為了解決高校科技成果商業化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資金鴻溝,加速高校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進程,概念驗證中心在美國高校中應運而生。
概念驗證中心可概括為一種設立在高等院校,多種組織、機構與高校合作運行的新組織模式,旨在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商業化。
它通過提供種子資金、商業顧問、創業教育等對概念驗證活動進行個性化的支持,主要幫助解決高校科研成果與可市場化成果之間的鴻溝,促使高校科研人員成功踏出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步」。
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於2001年建立第一個高校概念驗證中心,麻省理工學院在2002年跟進,隨後更多高校陸續建立概念驗證中心。
美國於2009年發布的《美國創新戰略:推動可持續增長和高質量就業》和2011年發布的《美國創新戰略:確保我們的經濟增長與繁榮》都表明,創建概念驗證中心,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商業化,優化高校、政府、企業三者之間的協同創新能力,進而促進美國經濟繁榮發展,是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
美國高校概念驗證中心的建設先是由部分高校探索自發成立,隨後得到更多大學的響應,最後得到聯邦政府的認可和進一步支持,形成 「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推廣過程。
概念驗證中心的主體是多元的,包括大學、研究機構、私人部門、非營利機構、基金、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等,每個主體都根據自己的使命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來共同促進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國高校「概念驗證中心」的實踐探索
國內學術界從2013年開始注意到美國大學概念驗證中心,從而意識到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鏈前端的重要性,近期開始了一系列實踐性探索舉措。
2018年4月28日,西安交通大學依託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立全國高校首個「概念驗證中心」,並專注於生物及環保、新材料等方向的微種子概念驗證基金。
成立以來,已經協同西安市碑林區環大學創新產業帶聯合發起「西安微光創業孵化基金(1000萬)」並從社會融資150萬元,與陝西科控集團及西安科技金融中心達成初步意向,共同發起第一支西安交大概念驗證微種子基金,募資額度1000萬元。
2018年10月9日,北京中關村科學城擬設立1億元綜合專項資金,推動概念驗證支持計劃,通過支持創新主體開展概念驗證活動、支持高校院所設立概念驗證中心、持續支持概念驗證項目三方面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
2018年底,上海師範大學全球創新資本研究院設立高校概念驗證示範中心,進行高校概念驗證中心建設的體制與機制探索,並引進上海交大等重點高校和中原油田等科技成果轉化實踐專家,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科學領域,為高校科研人員提供成果轉化的相關諮詢和中介等服務。
不難發現,借鑑美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經驗和做法,嘗試在中國高校開展概念驗證工作,建立概念驗證中心,設立概念驗證資助計劃,可能會成為提升科技轉化成果源頭供給質量、突破轉化瓶頸的一種新舉措。
啟示和建議
高校是基礎研究成果生產和轉化的主要來源,對高校科技成果進行概念驗證,本質上是一種風險消除機制——即在科技成果轉化前期,從眾多優秀的基礎研究成果中,儘可能早地識別出那些具有商業化和社會化前景的項目。
即使不另成立新的概念驗證中心,一些高校可以通過現有的技術轉移機構、大學科技園,率先行動起來,定期組織對基礎研究成果進行概念驗證前期評價,既評價其社會價值,也評價其商業價值。
對具有社會價值或市場價值的,儘快利用高校現有資金,進入實質性的概念驗證工作,形成概念驗證報告,為後續的科技成果轉化奠定良好基礎。
對此我們建議,借鑑美國高校概念驗證中心的建設經驗,部分發達省市和綜合性研究高校可率先嘗試。
政府可根據本地區高校基礎研究的優勢和特色,牽頭組織高校並聯合本地區科研院所,資助和推動共建一家或多家概念驗證中心。
美國的馬里蘭概念驗證聯盟就是馬里蘭州政府出資、馬里蘭大學與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共同運營。
概念驗證中心建設的模式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政府為主導的,也可以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導的;可以是綜合服務類型的,也可以是專業領域服務類型的。通過先行先試,可以探究出適合本地區現階段科技成果轉化特點的概念驗證中心的運行機制。
政府資助高校概念驗證,其實質是政府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環節的前移,更多地分擔創新創業中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孵化的早期風險,這樣使得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服務支持體系更加完整。
不過,這涉及科技成果轉化的多個政府部門,如教育管理、科技管理和產業管理部門。
因此建議可聯合實施統一的高校概念驗證資助計劃,或者在原有資助計劃的基礎上增加概念驗證專項費用,或者另設專項資金,對由政府資助的科技成果項目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的項目,提供一定數量的資金支持,依託高校進行概念驗證,減少投資風險。
(張九慶單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張玉華和張濤單位: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
《中國科學報》 (2020-1-3第3版 轉移轉化)
蔣志海製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