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鎮,重慶市潼南區轄鎮,場鎮駐地桂花村,現已升級街道辦,辦公駐地潼南區江北片區。說道桂林,是不是會想到廣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也信了,也為著桂林這響噹噹的名字而去,到桂林鎮後也並沒有感到失望,有山有水,而且還真有幾分涪江邊古鎮的韻味。
以為這是一座橫跨涪江的大橋,然後往涪江那邊看,涪江寬廣的河面。比起這條桂林場鎮的江邊,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一直在想,要是沒有這座橋之前,當地是不是靠渡船來往於桂林場鎮之間,要是有渡船,之間能乘坐一回渡船過江也好,畢竟之間很多年沒有乘坐渡船了,不過那也只是自己的幻想,這裡沒有渡船。
多年的人為行走和腳底摩擦,給這段階梯留下一面滄桑而又堅強的面孔,也正是因為這一段階梯的存在,才能顯現出桂林鎮的古老。
每到一個地方,都喜歡前去看一看當地的學校,或許是自己的歲數大了,經不起回憶的隱藏,相當會念自己的學生生涯,儘管當年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很喜歡聽到學校裡面的孩子,朗朗的讀書聲和老師高亢而又洪亮的講課聲,每個時期的人生,註定會有一段美好的故事。
當天走到桂林鎮是1月7號,趕場天是8號,也就是當地習慣的趕場排序日2.5.8,很喜歡趕場天,但是此次自己只是一個匆匆過客,沒能等到桂林鎮趕場天,確實是一份遺憾,畢竟自己是一個愛湊熱鬧的人。
剛來重慶的時候,看見人家喝酒都是一小杯,都笑話說老家廣西愛喝酒的人都是以公斤為單位,後來才知道,重慶這邊的高粱酒究竟度數達到40多度,而廣西老家的米酒只有20多度,究竟純度高低不同,決定著喝酒的量度,廣西人喝米酒達到兩斤是酒鬼,而重慶人喝高粱酒達到一斤,那就是酒神,不知道重慶人也沒有酒神級的酒鬼。
街道辦搬遷到江北片區後,桂林場鎮逐漸顯得安靜,或許沒有當初的喧鬧和繁華,但是卻能給這個涪江邊的小鎮,帶來幾分寧靜,喜歡清凈的人,就喜歡去寧靜的地方,桂林鎮很顯然就是這麼一個安靜的讓人稀室的地方,去清凈的桂林小場鎮走一走,也不錯。
紅薯粉,自己還沒來重慶之前確實沒見過,也是沒吃過,而自己經常行走於鄉村,看到當地人手工製作紅薯粉的時候,才知道,原來紅薯粉是這等操作,而吃起來是那麼的好吃,每吃一次,肚子就撐爆一次,紅薯粉確實好吃,但又不能貪吃,因為紅薯粉很難消化,吃太飽胃難受。
臘肉也是來到重慶之後才經常吃到的,自己一直在北碚區生活,當地人比較喜歡用煙燻,而自己沒有吃過風乾臘肉,不知道好不好吃,畢竟是個資深吃貨,出於紳士風度,沒有流口水,但是腦子裡總想著能吃上一頓風乾臘肉,那是今生最大的口福,但願以後有機會能吃得到風乾臘肉。
看到這張金黃色的牌牌感到很激動,自己的爺爺和弟弟都曾經在部隊服役,看到有關這些東西就很感動,祝願這位老兵生活幸福,身體安康。
此時正是下午做飯時間,幾位大姐圍著蔬菜攤,或許桂林鎮就是一個小場鎮,鄰里之間相當的熟知,買菜之餘,還相互聊個家常,畢竟是兩個女人一條街,這四位大姐足夠撐得起今天整個桂林鎮的繁華和熱鬧。儘管比不上趕場天。
重慶山城,天下人都知道,而潼南區地處四川盆地邊緣地帶,山城重慶 能擠出一片平緩的地方,純屬難得,而桂林鎮的這一片平原地帶,就成了蔬菜出產地,路過的時候,看見一望無際的蔬菜種植地,還有一座座蔬菜大棚,看著心裡還真有幾分震撼,在重慶很少看到這樣的地方,誰看誰眼饞。
蔬菜集散中心,最近經常去北碚附近的鄉鎮趕場,看到一車車的無心菜,第一感覺就是潼南區桂林鎮出產的青菜,特別是大滿車的無心菜和白蘿蔔,或許桂林鎮蔬菜早已聞名於整個山城。
山不如桂林的山,誰也不如桂林灕江的美,但是處於涪江邊的桂林鎮,卻又自己不一樣的美。很高興能夠前來桂林鎮遊玩,也希望往後有機會,再來桂林鎮遊玩,再次體驗一回涪江邊這個小場鎮,桂林鎮。
本文是記事性文稿,見物說物,如有描述不對的地方,敬請桂林鎮人民的諒解,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
本文是原創文章,轉載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ap6lW8BxtCz63RLm5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