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鹵大腸
[泉州人難以戒掉的美味]
從工廠辭職到巷子擺攤
她憑藉學來的「手藝」改變人生軌跡
小攤不做宣傳、不打廣告
低調得連名字都沒有
卻憑一鍋鹵大腸深入人心
俘獲無數無數過路人的胃
······
0/1
迎津街,向來是泉州吃貨的聚集地。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只要你進了這條街,絕對不會空著肚子走出來。
圓寶台灣小吃、一心冰品、比哥雞排、燕啊炸料……這些聲名在外的小店,大家早已爛熟於心。
迎津橋頭的老牌鹵大腸小攤,卻鮮少有人注意到。它沒有名字、一天只賣3小時,已經在這裡「駐紮」了五六個年頭。
0/2
攤主是一位「有點年輕」的阿姨。
圍著紫色圍裙、手帶彩色袖套,站在橋頭笑臉盈盈地望著過路人、時不時還和旁邊買菜的商販嘮叨幾句。
她的裝置很簡易,一輛鐵皮推車,幾個鐵盆、一口大鍋,鍋里賣的是泉州人都愛的滷味。
每天下午4點左右出攤,晚上7點賣完就會收攤,想吃的話還必須得下午來。
白天大部分時間,阿姨也不能閒著,清晨6點鐘就要出門到菜市場購買食材,買完回來後還要進行清洗滷製燉煮等一系列瑣碎過程。
一天大概要鹵二三十斤,包含了大腸、小腸、豬肺和豆腐,香是真的香,時不時就有路人被這香味引過來。
當然,來買的大多還是附近的居民,清一色的大爺大媽。
他們買菜路過了就順便打包一些帶回去,稍微熱一下、再炒個小菜,和家人酌點小酒,便是一天最幸福悠閒的時光。
早些年,鄭阿姨還在工廠里工作的時候,這個小攤是小姑子負責在擺。
在中菜市那擺了一二十年,後來菜市場搬走,小姑子不做鄭阿姨便接手,小攤也換到了迎津街橋頭接著擺。
「我的手藝也是跟她學的」。
雖然在迎津橋頭擺攤的日子不長,但這鹵大腸的手藝竟比九兒的年齡都要大些。
0/3
她家的鹵大腸真絕了!
聽同事念叨了好多次,我們終於探到了這家無名小攤,心滿意足地吃上了那口心心念念的肥腸。
大腸被浸泡在鐵鍋中的滷汁里,蓋子一掀開頓時香氣四溢,饞得九兒口水生津。
買的時候先報一個大概的價位,挑選好後阿姨先將其撈起,用剪刀幫忙剪好,倒進在打包盒,最後還得澆上一勺滷汁。
等不及帶回家去,嘴饞的我們跟阿姨要了幾根牙籤,站在橋頭,迫不及待地開吃。
製作鹵大腸的程序很繁瑣,要泡、要洗、要搓,清洗的時候一定不能馬虎,才能保證大腸吃起來無異味。
她家的鹵大腸最大的特點的是乾淨,讓人吃得安心。乾淨清爽、外韌內脆,爽滑卻不失嚼勁,那味道熟悉又特別,令人回味無窮。
吃面要加大腸,吃面線糊沒有大腸就缺少了靈魂……
泉州人對大腸的愛熱烈而執著,當你真正品嘗到它的美味,才知道它值得。
0/4
小腸、豆乾也賣得很好。
鄭阿姨的小攤,小腸和大腸準備的量都差不多,因為同樣也有很多人迷戀小腸的美味。
小腸最好趁熱吃才香,涼了會結著白色的油花,塞進口中,咀嚼之中能感受到它本身的脆爽與豐腴。
滷汁的香氣在口腔之中來回遊走,一口接著一口,我們竟把它當成了小零食,在路邊吃個不停。
她家的滷豆干很適合配稀飯,兩塊錢一個,有些人一買就是十個。
不似一般豆乾那樣軟爛,她家的滷豆腐不僅入味,吃起來更加細嫩紮實。
///////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
很多地道的美食其實就隱匿在街巷之中
如果你想品味最正宗的老泉州味道
不妨鑽進那些遊客很少涉足的地方
嘈雜擁擠的街頭、煙火氣濃厚的小巷
一口熱氣騰騰的滷水鍋
一縷縷久久未散的香味,幾平米大的小攤
像這樣的無名小攤還有很多很多
它們看似可有可無
卻藏著這座城市最簡單的幸福
慰藉著那些每天用力生活的人們
泉州舌尖美食老字號 | 第118家
橋仔頭老牌鹵大腸
【橋仔頭老牌鹵大腸】
時間:下午16:00- 晚上19:00(賣完收攤)
地址:泉州市豐澤區迎津橋頭(湖美假日酒店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