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評」從一張罰單,看支付監管新階段

2019-12-09     移動支付網

來源:移動支付網 作者:慕楚

「疏通非銀行支付機構市場退出渠道,讓嚴監管常態化為支付服務市場保駕護航。」

在最近召開的2019年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如此表示,這似乎向支付行業傳遞一個信息,讓支付機構退出市場,央行已經有一套成熟的對應方式。

本周,一張看似不起眼,卻異常詳細的罰單,引起了支付行業的重視。那就是九派支付被罰近200萬,因9項違法行為被央行長沙中心支行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28.351099萬元,對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處147.6萬元罰款,對相關責任人合計處20萬元罰款。

罰單金額不大,但也不小,而罰單的9項違規內容詳細的讓許多從業者頭皮發麻。

央行逐漸詳細的罰單

我們先來看看九派支付的罰單是怎樣的:

其中第一條的內容是這樣的:可疑交易監測不到位,對疑似欺詐、套現、非法平台等交易,未及時按規定採取有效措施,直接或間接為非法交易、虛假交易提供支付服務。

這是央行罰單首次如此詳細的以「套現」的罪名處罰支付機構。這對於許多「線上靠灰產,線下靠套現」存活的支付機構敲響了警鐘,未來「監管常態化」,罰單公示上,或也將不再給支付機構「留面子」,也不再避諱,有多詳細說多詳細。

此外,罰單中還提到了「為入網不滿90日的商戶提供T+0服務」,這也應了范一飛在會上所說:「今年以來,我們高度關注支付機構為特約商戶提供當日資金結算業務(即T+0/D+0資金結算),其中的風險點值得大家高度警惕。」

罰單逐漸詳細是從年初開始的,今年2月,央行營管部發布了4張罰單,易寶支付、愛農驛站、和融通、網銀在線四家支付機構被罰,除了罰機構本身,每家企業的相關責任人也被罰,採取了「雙罰制」。罰單有多詳細呢?以愛農驛站為例:

違反了什麼條例哪一條哪一項,這並不是特別詳細,但相對之前,僅僅表示「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的陳述來說,已經是一大進步。

而本周長沙央行給九派支付的罰單,則是非常具體的了。

形象的來說,以前監管只告訴誰是渣男,後來詳細的說明因為出軌所以渣男,而現在,監管還會告訴你,他出軌對象是誰,多長時間了,甚至在哪家酒店開過房了。央行罰單逐漸詳細,或許透露著監管的逐漸加強,不留情面,同時「疏通退出通道」,央行近幾年也積累經驗了,知道如何應對「渣男」。

被動應對突發

央行所面對的第一個支付機構市場退出事件,是浙江易士,一張預付卡牌照。

浙江易士一方面是突然,另一方面是影響範圍大,民眾生活受到影響。2015年3月,由於備付金挪用問題,浙江易士出現無法兌付的情況,大量民眾投訴易士支付卡「用不了」。

到8月,央行宣布註銷浙江易士支付牌照,對此,央行還發布答記者問,說明善後工作會「配合地方政府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制定了詳細的方案」,但具體方案是什麼,大多數人並不知道。

直到2017年6月27日,央行更新公示信息,發布一張新的支付牌照,傳化支付因為幫浙江易士「接盤」,向傳化支付頒發一張支付牌照。

對於浙江易士這一突發事件,或許讓央行有點措手不及,但經過一系列措施之後,通過市場手段化解風險。浙江易士成為了支付行業發展的轉折事件,處置浙江易士的同時央行在「全國部署開展了預付卡機構客戶備付金專項治理和風險排查」。或許從此開始,央行才動了備付金集中交存的念頭,同時也在思考「支付機構退出通道」該如何疏通。

另一個支付機構退出案例也值得研究,那就是樂富,一個線下收單體量較大的機構。

主動應對大體量機構退出

2017年6月26日,也就是在傳化支付公示獲牌的前一天,當時線下銀行卡收單體量較大的樂富支付在牌照續展公示中被標註「不予續展」,也就是被「摘牌」了。

當時樂富支付還緊急發布公告,表明正與央行溝通,業務正常運行。但「不予續展」三天之後,央行掛出樂富支付的註銷公告,樂富支付「溝通無果」。

從退出機制上來看,比起浙江易士,「退出通道」更加順暢了。

先是發布《關於停止樂富支付有限公司T+0資金結算業務通知》,讓各大銀行停止相關合作,一招「釜底抽薪」。

而後在逐一修剪「枝杈」:

昆明央行(樂富支付總部在昆明)要求:

2017年7月23日前,樂富支付退出雲南;

2017年7月30日前繼續完成在重慶、遼寧、黑龍江、深圳、內蒙古、陝西、貴州等7地區銀行卡收單市場的業務退出及處置工作。

2017年8月6日前繼續完成在山西、湖北、福建、安徽、廣西、四川等地區銀行卡收單市場的業務退出及處置工作。

2017年8月13日前,完成在廣東、河北、北京、山東、浙江、湖南等地區銀行卡收單市場的業務退出及處置工作。

8月20日前,最後完成在江蘇、河南等地區銀行卡收單市場的業務退出及處置工作。

9月4日,距離2017年6月26日也就是人民銀行公布的第四批牌照續展結果過去了整整70天。樂富支付正式發布公告,根據央行要求,已全面終止銀行卡收單業務。

當時傳聞樂富支付擁有的商戶數量在百萬級,央行一套監管措施下來,巨獸即被分食。

2018年8月,卡友支付被罰2582.5萬元,媒體的報道中,找到了樂富支付的影子:「隨著樂富支付被摘牌退出全國收單市場,樂富核心團隊大多併入卡友支付。卡友支付則對外公然宣稱要全盤接收樂富支付的商戶交易,並為其商戶提供支付通道。」

或許從樂富支付開始,支付行業才更加「敬畏監管」。在一系列主動與被動的支付機構市場退出,央行也已經「疏通非銀行支付機構市場退出渠道」,然而支付機構的生存問題也擺在面前。

給支付機構的活路

由於85號文《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的嚴格執行,今年支付機構的盈利格外困難,此外,加之巨頭的政策緊縮,許多機構進入寒冬。

而本周,一則「支付機構開始有備付金利息」的傳聞在業內傳開,很多人認為,在強監管常態化之後,監管也在給支付機構們一些「糖」,在監管沒有公示此信息之前,大家也只是猜測。

不過,監管似乎也在避免「一管就死」的情況發生,在留支付機構一些活路。在范一飛強調「疏通非銀行支付機構市場退出渠道」之時,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也在會上發表支付行業健康發展的相關措施,其中就表明「拓寬走出去領域,以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突破口,推進國內支付產品技術標準向境外推廣,推動支付機構向跨境清算轉移。」

跨境支付或是一條生路,目前跨境支付牌照的備案也積極進行中,想來距離正式公布的時間也不遠了,屆時新的機遇或將出現。

話說回來,支付機構對中國支付市場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除了兩大巨頭,過去從事線下收單的支付機構,彌補了銀行對中小微企業關懷不夠的中國金融短板,支付機構也成為市場的「鲶魚」,刺激銀行不斷革新,只是央行最近幾年一直在整治從「鲶魚」變成「泥鰍」的機構,終止市場亂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V6q6G4BMH2_cNUgyPB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