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千年來孩子的名字都是跟爸爸姓的,可是隨著現在社會發展,女性同胞們在社會上也貢獻出了一己之力。
並且女性的獨立性越來越強,有些女性認為,女人像男人一樣上班掙錢,回家還要帶娃、做家務,為什麼自己懷胎十月、受盡疼痛折磨後,生下來的孩子還要跟著父親姓,而不是跟著自己姓?
網友們對於這個話題也議論紛紛:
網友@西瓜媛:
該跟誰姓跟誰姓啊?人家都跟爸爸姓,你弄什麼跟媽姓?這不是讓人家多心嗎?有那工夫多干點活不行嗎?
網友@瘦圈圈:
這還用問嗎?當然跟爸姓了啊!傳統就是這樣的!沒爹的才跟媽姓呢!況且還有離婚的,也還是跟爸姓的,這才是傳統!
網友@叢牛牛:
別沒事找事了,都姓爸姓,你姓媽姓?就像男人不倒插門,讓女方出彩禮,女方同意嗎?這事就不講傳統了?增加了很多溝通成本,我就跟爸姓啊!
網友@小牛瓶:
什麼傳統不傳統的?都啥年代了?什麼都可以打破傳統,為什麼到跟誰姓上,就不能打破了啊!
網友@胡較瘦:
現在二胎政策開放了,一家都兩個孩子,一個跟爸姓,一個跟媽姓,這樣才公平合理,沒什麼不妥的!
網友@李想:
自己家生的孩子願跟誰姓就跟誰姓!只要是自己生的,跟自己姓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要在意別人的話語呢?就是因為你自己想多了,所以才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孩子跟自己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基本上不管大家秉持什麼意見,都沒有一個判定的標準。
1、增添溝通成本,因為「一般都是隨父姓」
跟媽媽姓還是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相違背,看到網友@小K有分享:
為什麼從古至今都要冠父姓呢?因為孩子一定是母親生的,但不一定是父親的,為了打消男方的懷疑,讓男方對於孩子有認同感,有責任感,以保證家庭的延續,所以要跟父親姓嘍!
況且有調查為什么小孩應該從父姓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結果顯示:「一般都是隨父姓」甚至超越了「傳宗接代」,成為了「必須隨父姓」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跟隨母姓增添了許多溝通的成本,因為別人會好奇你為什麼跟媽媽姓啊?你就會做出相應的解釋,如果一個人問,解釋一次。
那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人問的話,是不是每次都要解釋?總不能別人問你原因,你翻個大白眼,然後回一句:「關你屁事」回贈吧!
2、兩個孩子不親,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家庭中的兩個孩子一個跟爸爸姓,一個跟媽媽姓,可是有調查數據顯示這類孩子反而因為姓氏不同,感覺格外生疏,甚至還不如和自己的好朋友親近呢!
反倒是老是被外人認為:你們是不是重組家庭呢?雖然是同父同母,但是卻因姓氏的不同而造成孩子心底有一層隔閡,這樣是好是壞呢?
現在的社會主要還是以姓父親的姓為主,如果跟著媽媽姓男方在社會人的眼裡就是沒出息,倒插門,小白臉,一輩子也都別想翻身了。或是會被貼上了「私生子、女強男弱」的標籤。如果不和大部分人一樣,你肯定就是個異端,很容易被社會排斥。
經常有發現孩子隨媽媽姓,大多數人都會有條件反射,將孩子隨媽媽姓斷定為是家庭出現變故而造成的。要麼就會被背後議論:「哎呀,他們家女人說了算吶,她老公也太慘了吧!」這樣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真不好受。
3、後代不知道祖宗姓啥,無法得到更多的關愛
中國青年報在2017年的調查中顯示:54.7%的人不能接受孩子隨母姓,55.4%的人認為跟誰姓很重要。話說回來姓什麼很重要,這個固定認知也不是沒有來由的,畢竟一個孩子的「冠姓權」,在傳宗接代中是男性獨有的權力。
社會中的很多例子表明,如果孩子沒有冠父親的姓,在一個傳統的男權家族中,很可能無法和其他孩子一樣得到長輩的關愛,甚至難以繼承財產。
在陝西的一位婆婆,聽說自己的兒媳婦懷的雙胞胎要有一個隨媽媽姓,當下表示將西安的320平別墅,140平高層學區房等多處財產,永遠留給跟自己兒子姓的孩子。
我是@本質兒童公益教育官方
兒童公益教育的傳播者,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好習慣
關注【我】,有愛的孩子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