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起床?做作業磨蹭?別急,學做零吼叫媽媽,超乎你想像

你對你家孩子大吼大叫過嗎?

是不是經常感覺有如下的情緒:

  • 不吼孩子根本聽不見
  • 哄完孩子又自責後悔

於是就這樣陷入無限的循環當中,明明知道吼孩子的危害:

  • 性格懦弱,不敢承擔責任
  • 口服心不服,更加叛逆
  • 性格自卑多疑,沒有安全感
  • 惡化問題,屢次犯錯

明明知道吼孩子有巨大的危害,可卻忍不住,應該怎麼辦啊?

先來聽聽我朋友,剛上一年級孩子的情況吧!

這個孩子今年7歲叫西西,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孩子,上課基本上坐不住,但是卻很努力。剛上一年級,我朋友就想讓孩子能夠好好的完成作業,最好能夠有個好成績。

但是可怕的一幕又一幕天天上演:

  • 早上6:30叫孩子起床,一遍又一遍,喊一下動一下,拍一下動一下,衣服好好的放在旁邊,躺在床上扭來扭去就是不起來。
  • 大吼大叫半天他才磨磨蹭蹭的做起來,兩眼發獃,又哄著他又快點穿衣服。
  • 本來刷牙洗臉一氣呵成的事情也要磨蹭半天,吃個飯好不容易送去上學了。
  • 等下午回來寫作業的時候又要磨磨蹭蹭,一會兒去上個廁所,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想喝個牛奶,一會兒要吃個水果,等著一堆都弄完才開始做作業。

坐在旁邊看孩子做作業更來氣:

看著題目都沒開始讀完,就開始做毛毛躁躁開始解題了。

做語文作業的時候字寫得東倒西歪的,總是寫了擦,擦了寫,來來回回弄個沒完,想想都頭大。

你說說:能不吼嗎?

是不是你家也有同款孩子?

每天要做的事情,基本都要靠吼來完成,如果今天吼的聲音小點,孩子根本不聽,基本上一天都能吃出一板咽喉片來。

等弄完作業、修改完,我朋友累得癱倒在床上了

她幾次向我求救,問我家孩子小時候也是這樣嗎?

我仔細地回想了一下,好像也曾經有過這個階段,直到我學會做「零吼叫媽媽」

朋友著急地說:「有大招還不快點告訴我!」

1、孩子只是孩子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孩子是時好時壞的。

其實孩子並不是一直需要吼叫,比如周一升國旗的時候,孩子非常期待,就會自己早早的起床。

是的,我們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提醒自己記得他們畢竟只是個孩子:

  • 他們仍然在學習
  • 他們仍然在成長
  • 他們仍然需要你時時的指導

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我們需要記住,叫喊不僅沒有任何幫助,還會損傷親子感情。

而且每個人都一樣,孩子們也不喜歡挨罵!

2、大呼大叫,並沒有用

其實媽媽們都知道,大喊大叫對孩子其實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且只會讓事態越發失控,讓孩子根本聽不到我們真正的心聲。

比如: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寫的東扭西歪的,我們就會大吼:

  • 你看看你寫的是什麼字?狗刨也比你寫得好看!
  • 你看看你們班的誰誰誰,人家寫的字多漂亮!
  • 我是一看見你寫字就來氣,你什麼時候能寫的好一點?

在你這一連串的狂轟濫炸之後,孩子們能聽得到你在「說」什麼嗎?

對他們來說這些全部都是「亂碼」

你沖孩子大吼大叫,喊出你的「指令」,其實除了會把他們弄哭,根本毫無用處!

3、通常有問題的是你,不是孩子

我們平心靜氣的想一想,當吼叫孩子的時候,是不是自己也有各種情緒呢?

比如,

  • 我們在公司被老闆罵了,很委屈。回到家看到孩子寫作業不認真,於是藉由孩子的問題,把自己的火宣洩出來。
  • 如果家裡有兩個寶寶,在陪老大寫作業的時候,心裡想著老二嗷嗷待哺,是不是各種著急的情緒也看著老大,各種不順眼呢?
  • 來月經的第2天,肚子疼得直不起腰來。看到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摳摳手,摳摳鼻子摳摳耳朵,就想要發火!

每天被一堆的事情壓得喘不過氣來,在我們無法宣洩的時候,而那個「倒霉蛋」就是我們的孩子。

我們要學會一句話:「是我的錯,不是你的錯。」雖然這句話會令人非常不舒服,但是很管用。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靜下心來,真正的意識到原來吼叫,只是因為我們想宣洩自己的情緒而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大聲斥責這是人們相互關係中修養很差的基本特徵。凡是出現大聲斥責的地方,就有粗魯的行為和情感冷漠的現象,又大聲斥責教育出的孩子,失去了感覺別人最細膩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覺不到周圍的美,他非常冷漠無情毫無憐憫之心,在他的行為中有時會出現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現——殘忍。

自從不吼孩子以後,熊孩子也越來越聽話。

現在的我更加平靜,能夠在情緒崩盤之前想到更理性的方法來解決潛在的問題。

而孩子們也更加愛我,這感覺不能再好!

你也快來試試這個方法吧!和我一起做一個零吼叫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