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公衛專家張作風評此次武漢疫情 | 專訪

2020-01-30     知識分子

pixabay.com


採訪 | 邸利會(知識分子主筆)

受訪 | 張作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流行病學資深終身教授)

責編 | 陳曉雪


   


公共衛生是 「通過社會的有組織努力來預防疾病,延長壽命和促進健康的藝術和科學」(Acheson,1988;WHO)。其工作範圍包括環境衛生、控制傳染病、進行個體健康教育、組織醫護人員對疾病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發展社會體制,保證每個人都享有足以維持健康的生活水平和實現其健康地出生和長壽。毫無疑問,在傳染病的防治中,公共衛生專家的角色必不可少。


然而,在當今緊張的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病防治中,卻極少聽到公共衛生專家的聲音。另一方面,即使是從一般公眾的角度,這次疫情的發生髮展乃至防控卻出現了不少差錯,迄今仍有很多的疑問。比如,武漢衛健委之前一直聲稱沒有「人傳人」的證據,直到1月20日,鍾南山院士一錘定音,說「肯定人傳人」;再比如,1月18日,農曆小年,疫情正在蔓延,武漢市卻似毫不知情,百步亭社區還舉辦了第20屆 「萬家宴」 活動,10個會場4萬個家庭匯聚一堂。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戰中,公共衛生專家為何噤若寒蟬?這次的疫情防治有哪些經驗教訓值得總結?有哪些待解的疑問?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流行病學資深終身教授張作風接受了《知識分子》的專訪。


INTERVIEW


《知識分子》: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戰,公共衛生專家似乎很安靜?


張作風:這次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專家全線靜悄悄,比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公共衛生學院是全國一流的,好像也沒有看到他們參與到這次暴發流行的控制的報道。


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和管理部門對預防醫學公共衛生的不重視,忽視疾控中心公共衛生隊伍的建設,以至造成待遇差,最佳人才的流失,甚至還有部分地方計劃或已取消疾控中心或者把疾控中心與醫院合併。


同時,現在重現慢性疾病,這是很對的方向,但是不能放棄傳染病,尤其是新發傳染病。據我所知,全國頂尖的五個公共衛生學院,存在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教研室或研究組並且研究力量強的,僅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家。


這次全國向武漢派出很多醫療隊,派遣醫療隊很重要,可是對武漢疫情防控重要的是要派遣流行病學專家和疾控專家隊伍來幫助武漢肺炎的控制。


《知識分子》:流行病專家和疾控專家隊伍,應該起什麼作用?


張作風:中國的疾病預防控制系統自非典以來,在國際國內的新發傳染病的防控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非典的成功防治得益於當時有很多流行病學專家和疾控專家獻計獻策。


中國的公共衛生專家和專業隊伍基礎紮實,經驗豐富,同時中國的公共衛生學院已經培養出很多優秀人才。這次疫情從發生到現在,流行病學專家稀少發聲,可以肯定如果從一開始就邀請具有豐富知識和流行病學訓練的專家參與的話,他們的學識和經驗可以幫助武漢乃至全國的疫情的防控。


《知識分子》:這次中國科研人員還是發表了很多文章的。


張作風:這就要看控制新發傳染病,是以科研為主,還是以人民健康為主。這次武漢肺炎暴發流行過程中,是按照科研的方式來控制,還是以保護人民健康為主旨來控制暴發流行?


這次的武漢肺炎的科研成果是一流的,很短的時間內在很多知名雜誌發表了文章,但是根據這些發表的數據信息,有很多完全可以在疫情暴發初期就用來指導這次新發傳染病的控制。有些非常重要的數據,僅僅是在英文雜誌上發表以後,我們才可以看到,有很多信息在國內並沒有及時向公眾公開,也沒有及時地應用在撲滅暴發流行的整個過程中。


發表高質量的文章,可敬可賀,但為什麼這些數據國內看不到,如果讓這些結果在這場疫情控制過程中有所應用,不是更好嗎?感覺到這次的主導方向是科研和搶著發表高水平論文,而不是公共衛生的實踐,以保護人民健康為首要。這也可能研究人員與現場流行病控制人員之間缺乏足夠協調和溝通。有關研究人員、管理部門和專業人員的初心應該是什麼?在大疫來臨時的首要使命是什麼?值得反思。


《知識分子》:一開始沒有說是「人傳人」,似乎是貽誤了戰機?


張作風:根據目前報道的情況,在疫情發生後,在很長時間內,最基本防疫系統和程序沒有得到認真的實施(例如戴口罩)。在防疫過程中,是用理論上的病因推導方式(動物傳人,有限人傳人,家族和醫院傳播,最後人傳人)來逐步加強措施來撲滅暴發流行,還是按照最嚴重的假設(人傳人)來進行病人診斷隔離,可疑病人的隔離觀察,以及對正常健康者的主動保護?


我認為應該用後者,而不是用課堂上、書本上病因推導的研究方式來控制撲滅疫情。應該將新出現的呼吸道傳染病首先考慮為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並應採取儘可能嚴格的措施來控制暴發流行,包括隔離患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並立即關閉海鮮市場。


根據最近在英文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關於武漢第一例的時間點,應該是2019年12月1日,這例病人沒有華南市場的暴露,預示可能已經是處於人傳人的狀況。12月8日,華南海鮮市場發現數例,如果在一周內關閉華南海鮮市場,並隔離病人、可疑病例和接觸者,此病絕不可能發展到現在的嚴重程度,可一直到2020年1月1日,才關閉了這個市場,在這短短的22天中,可能有很多市民被感染,以至錯失了防控的最好機會。


這次武漢肺炎整體過程的很多預防措施都是非常被動的,從實踐的過程中促進了武漢肺炎在本地的社區感染,向全省、全國,以至世界的擴散。控制新發傳染病時,不一定先知道病因然後釆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比如1854年倫敦寬街霍亂暴發,在完全不知道病原體為霍亂弧菌時(霍亂弧菌的發現是在此次流行的39年後),果斷採取斷自來水的方法,迅速阻斷了霍亂的流行。


知識分子》:2020年1月1日,武漢處理了8名據說是散布「謠言」者,你怎麼看?


張作風:信息公開是撲滅爆發流行的最基本要求。


根據谷歌數據的研究,使用來自社交媒體的數據來預測流感或其他流行病暴發,通常比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疫情早5-7天。在疾病流行初期,預警一般來自臨床醫生和患者家屬,通過醫生或家屬,朋友在社交媒體上報告可能的爆發,來引起社會或有關部門的關注和重視,這樣可以及時調查,這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把最早報告人,以造謠治罪的話,沒有人再敢報告,而且管理部門也不公開數據,就可能是疾情大量擴散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沒有這8名散布「謠言」者對這次新發傳染病暴發的預警,這次暴發流行可能會比現在更嚴重。


如果數據的公布僅從官方渠道,缺乏民眾和媒體的監督,那麼數據的隱瞞、偽造,會給客觀的疫情的判斷帶來負面的影響。疫情數據的透明將穩定民心。疫情信息的公開在新發傳染病的病因學,傳播途徑和方式,中間宿主的是否存在,流行趨勢,以至控制效果的評價,會起相當重要的作用。


相反,如果知情不報、刻意隱瞞疫情或者疫情的嚴重性,是有關部門的瀆職行為,也侵犯了民眾的 「知情權」。信息不公開,疫情不清楚,帶著瘟疫會自生自滅的幻想,不但傷害了人民群眾健康,以致造成全國和世界流行。我們在非典時期有學到這樣的教訓。


《知識分子》:有研究表明,最初41例確診病人中,14例都與華南海鮮市場無關,你怎麼看?


張作風:這次發生的首例並沒有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暴露史,而且在最初41例中,三分之一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這提示——華南海鮮市場並非唯一的暴露源頭;可能一開始就存在人傳人的可能性;也可能存在小型社區感染的可能性。但是目前這部分的數據看不到。如果有人群社區傳播,一定要採取措施來減少人傳播。其中包括停止大型人群聚集,但是管理部門一直堅持人和人傳播的危險性小,而且可防可控。


《知識分子》:不僅如此,1月18日農曆小年,武漢市百步亭社區還舉辦第20屆「萬家宴」活動,10個會場4萬個家庭匯聚一堂。


張作風:舉辦大型活動,造成了不必要的群體傳播,比如在發布136例新發病例的同時,武漢舉辦四萬戶家庭年夜飯,省里辦新年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有效地促進了肺炎的傳播。


領導部門對自然,科學和疾病流行規律都要尊重,讓專業人員獨立自主地按專業標準控制新發傳染病。如果沒有行政干預,新發傳染病的控制可能會好一點。


《知識分子》:你對武漢封城怎麼看?


張作風:對於一個擁有1,100萬人口的大城市,封城充滿了挑戰。首先,在封城期間需要存儲足夠的藥物、食物和飲用水。其次,在封城期間需要保持市內的交通,以便於社區調查新病例和易感者以及相關的隔離。此外,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包括許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可以去醫療機構接受適當治療。第三,封城帶來潛在心理困擾將會發生,尤其對於年輕一代,迫切需要及時進行心理諮詢。第四,如何評估封城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需要確定結束隔離的指標是什麼?單純封城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封城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封城後相應預防措施跟進。要安排大量的衛生防疫專業人員在社區逐戶排查,把人群分為正常,疑似或者病人,然後治療病人,隔離觀察疑似,以及有效保護健康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目前武漢的社區感染和傳播。


《知識分子》:封城在歷史上也是沒有的,那麼過去有怎樣的經驗值得借鑑?


張作風:控制社區感染,是有有效的方案的。公共衛生老前輩伍連德清朝末期在東北控制肺鼠疫的經驗就值得學習。當時沒有基因測序,沒有先進技術,沒有發表一流雜誌的機會,但是腳踏實地一戶戶排查可疑病例,隔離病人,和有效保護健康人不受感染。這才是控制社區感染的有效方案。


上海在撲滅特大型疾病暴發流行的經驗也是豐富的,比如1988年毛蚶引起的A肝大流行, 31萬人發病,死亡僅31人。當時的上海副市長謝麗娟醫生主管衛生和防疫。她領導控制了A肝流行。她組織了俞順章教授等一批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家獻計獻策。當時上海市臨時將一些大中型企業倉庫、學校的校舍、小型旅館、新建或正在改建的住宅等改為臨時隔離病房用以收治A肝病人,避免產生新的傳染源。上海市政府頒布措施禁售毛蚶以切斷傳播媒介,並通過媒體呼籲公眾勿再食用毛蚶,並養成勤洗手等衛生習慣。為了緩解社會上的恐慌情緒,政府通過媒體努力向公眾傳播A肝的相關知識,以消除市民憂慮,當時鄧小平也選擇在疫情蔓延期間在上海度過春節。上海市政府從此開始重視特發傳染病的控制,建立突發傳染病的防控應急預警機制。正是因為這套體系,上海在2003非典期間,並未發生嚴重疫情。我預測上海將是這次首批控制新發肺炎的大城市。


訪談者簡介:張作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流行病學資深終身教授,世界衛生組織慢性疾病預防和控制顧問。他的研究重點是癌症分子流行病學。在非典時期,他研究了空氣污染與非典死亡之間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Kfx928Bgx9BqZZIvi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