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部調查中國企業對哈佛、耶魯捐款,與伊朗並列

2020-02-13     知識分子


- 編者按 -

中國與美國是什麼關係?這很可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新問題。最新消息顯示,美國教育部認為,任何與中國、伊朗、俄國、卡達、沙特政府相關的高等教育捐款都同樣應該調查。美國教育部致信哈佛大學,調查華為和中興的捐款,認為華為和中興與中國政府有關。中國迄今沒有幾家企業有能力並願意做慈善捐款,兩家大企業都希望在國際上、對人類共同尊重的高等教育領域有所貢獻,捐款卻落到被調查的境地。哈佛校刊同時披露耶魯大學也被調查。


撰文 | 邸利會

   


美國教育部就涉嫌從外國政府籌集資金對哈佛、耶魯展開了調查。

美國聯邦官員聲稱,學校正在從敵對的外國政府,公司和個人那裡募集資金,可能試圖竊取美國大學的研究成果。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到目前為止,調查發現美國的大學未能正確報告外國資金達65億美元。在2月11日致哈佛的一封信中,教育部官員要求大學披露與中國,伊朗,俄羅斯,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有關的合同或禮物的信息。

教育部還要求大學披露與幾個國家的多個公司和組織的有關的任何記錄,包括兩家中國電信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公司,以及北京大學燕京學院;俄羅斯的兩個組織:卡巴斯基實驗室和斯科爾科沃基金會;伊朗Alavi基金會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卡達等機構的捐款記錄。此外,還要求大學詳細說明耶魯大學法學院的保羅蔡中國中心和新耶魯傑克遜全球事務學院的外國資金。

美國大學一般都要維護自己的國際合作立場,認為教育部要求的彙報依然是不清楚的。

據了解,美國教育部官員於2019年6月對大學的外國資金進行了一系列調查。針對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調查是該部門的第七次和第八次調查,之前是喬治敦大學,康奈爾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學校。

近年來,中國個人和企業給美國捐款大大增加。

一個因素是中國經濟發展而有了能力;另一個因素是捐款有助於子弟入學,這也是很明顯的,雖然美國學校強調不能直接捐,但有錢人子弟降低標準被錄取是世人皆知,要不然有些中國富翁怎麼會一分錢不捐給中國大學而積極捐贈給美國大學?

有些中國富翁為了給子女入學帶來保障,同時給若干美國大學捐款。不可忽略的是,美國大學實際也來中國募捐,他們通過有權勢或有財富的校友在中國募捐。三年前,耶魯大學校長在中國募捐之行,因為討好中國富翁時有超越原則的言行,曾被當時北京大學教授饒毅譏諷。

沒人能夠想到,現在美國國會和特朗普政府把中國個人捐款與企業捐款都看作中國政府滲透美國,企圖偷美國智慧財產權的舉動,並把中國與伊朗並列。美國教育部因此不惜調查獲得中國人和企業捐款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

大學發言人喬納森·斯溫(Jonathan L.Swain)周三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為了應對調查,去年秋天,哈佛大學的管理人員宣布大學成立了兩個新的監督委員會,以防止大學研究人員採取俗稱的「學術間諜活動」。

美國教育部再次提及中國的「千人計劃」,認為危害到美國學界。一月份,哈佛化學系主席查爾斯·M·利伯(Charles M. Lieber)被捕,並被指控未能如實透露他從中國政府獲得的資金。

聯邦官員還對耶魯大學進行了調查,指控該校沒有披露至少3.75億美元的外國資金。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耶魯大學在2014年至2017年之間未提交任何報告。

如果這些學校不移交該信息,教育部門可以將此案提請司法部以民事或刑事指控。根據一項已有數十年歷史的美國法規,大學必須向教育部披露,在一個日曆年內,單獨或合併後總價值達25萬美元或以上的所有合同或禮物。但直到最近,美國教育部才開始大力執行該法規。

美國教育部稱,這些外國的錢一般都進了美國最有錢的大學,沒有起到減少美國本地學生學費的作用。

有些觀點認為,特朗普是從個人出發調查與中國有關的捐助。也有議論認為,其實,特朗普政府打壓的是日益壯大的中國、擔心的是中國人的影響,這與具體人的政治立場無關。例如,特朗普本人和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都公開聲稱每一個中國留美人員都是中國的間諜,這些說法並未區分熱愛特朗普的華人、也沒有區分少數反華的華人,更沒有區分捐款給美國學校希望孩子留學後全家出國的少數中國富翁。

饒毅認為:美國特朗普政府一系列不友好的行為,也許驚醒國內外華人,讓不懂白人種族主義的國內中國人看看自己做好事也會被歪曲。「對於美籍華人,我預計美國政府還會加強打壓,會』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地起訴相當多的美籍華人」。他說。

製版編輯 | 飲水食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4ttPXABjYh_GJGVOXo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