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金聖嘆為何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2020-07-27   杯酒品歷史

原標題: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金聖嘆為何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有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老話,據說是金聖嘆說的。普遍認為意思是,水滸太多違法犯禁的情節,所以年輕人不應該看。而三國一堆爾虞我詐以求全身,也不好做上了年紀的人的示範這樣。

如果這句話真的是金聖嘆說的,其實肯定不會是這麼個意思。

一、人性

金聖嘆本人極為欣賞《水滸傳》,但對於《三國演義》沒什麼好感。

《水滸傳》通傳於世的橋段,比起《三國演義》要少了許多。林沖武松魯智深,勉強加個李逵,《水滸傳》比較通俗的就這幾個故事,宋江的故事都沒幾個人說得出了。《三國演義》的五虎大將,劉備曹操,諸葛亮司馬懿,龐統周瑜,一個個鮮明的不得了。

說到底,就是因為《三國演義》很簡單,人物的行動關係思考邏輯都很單純,而《水滸傳》的人性要複雜得多。

《水滸傳》是從「民」的角度看歷史,《三國演義》則是從「官」的角度看歷史。非常容易明白,任何一個朝廷,都會鼓勵推廣忠孝節義的《三國演義》,而非《水滸傳》。

《三國演義》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作品,簡單易懂,主軸明確。但等到你有足夠的閱歷跟人生體悟,就應該要看更深刻一點的東西。金聖嘆想表達的可能是,如果你上了年紀,想要讀個更好的小說,《水滸傳》是個上佳之選。

二、閱歷

很簡單說一下,《三國演義》從頭到尾就是曹操那邊壞壞的,劉備這邊好好的。但《水滸傳》就有一個簡單又深刻的問題:梁山泊首領。乍看之下,反派就是宋朝官府,正派就是梁山泊。

可梁山泊一開始的老大王倫,看起來也不是個好東西。換成晁蓋,整個梁山泊才開始像劉備得到了孔明,結果晁蓋又死掉了。這不是劉備死掉的概念啊,代換成《三國演義》叫做諸葛亮死掉了,可宋江完全不是姜維。

《水滸傳》其實比較像日常系的作品,透過刻畫細節的寫實來營造出精彩的故事。《三國演義》就是充滿戲劇性,角色行動單一故事跌宕起伏海賊王之類的。

這種類型的普及率容易提高,但隨著受眾本身年齡的成長,產生不滿足感的機率也很大。但它就像多部曲故事一樣,你不用一直看《三國演義》,對三國有興趣想要深入,可以看《三國志》。

《三國演義》為大家打開的,不是單純的戲劇之門,小說之門,故事之門。同時還是歷史之門。所以你從《三國演義》入了門,未必需要往《水滸傳》繼續前進。

三、共鳴

最後,《水滸傳》的親和力為什麼反而不如《三國演義》?

還有一個點可以說:生活的共鳴。

有些東西,是即使過了幾千年也不會改變的人類特性。所以當你要把《三國志》說成一個故事,要變成《三國演義》。就要強調、串聯三國故事中不變的人性單純面,斷然捨棄當代獨有的價值觀,讓人物更加的愛恨分明,才讓《三國演義》成為了一個歷經時代,面對不同階級都好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