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幫了40萬武漢人 這款心理服務機器人來自杭州

2020-03-23     浙江新聞杭州

關於疫情的好消息一天比一天多,湖北已經連續幾天上報確診病例為零,武漢人那根繃了快2個月的心弦,終於能松一鬆了。

新型冠狀病毒來得猝不及防,每個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普通人緊張、焦慮、恐慌,抗疫人壓力大、責任重……不同的人面對疫情有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針對不同群體採取適宜的心理干預很有必要。來自杭州的一位「心理援助小天使」在疫情期間大展身手,幫助了近40萬武漢人排解各種心理問題。據了解,這也是國內首款人工智慧心理服務機器人。

武漢人的心理援助小天使

90後、男性用得多

這款智能心理服務機器人正式上線其實才幾個月,沒多久,就遇上了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一時間,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各種恐慌、焦慮撲面而來,尤其是疫情最嚴重的的武漢。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專門下發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的通知》。「就在那時,武漢政法委找到我們,一起為武漢定製線上智能心理服務機器人。」浙江連信科技產品總監張無忌告訴記者,「武漢心理援助小天使」於1月20日上線。

武漢定製版心理服務機器人擁有疫情科普、減壓遊戲、疫情動態、心態評估、心理援助熱線、在線自助心理諮詢等功能。

到3月18日,總共有近40萬武漢用戶找過這個心理援助小天使。數據顯示,武漢人最困擾的問題就是疫情心態建設,其次是焦慮情緒,「疑似肺炎」恐慌心態排第三。

有意思的是,在使用者當中,男性占到67%。從年齡段分布看,90後占46.6%,80後占34.0%。

對比同時期的杭州,在8萬杭州用戶中,排名第一的問題同樣是疫情心態建設,而「隔離」心態建設排第二,第三是抑鬱情緒。杭州的女性更愛找心理援助小天使,占54.1%。年齡段中,80後最多,占39.62%,其次是70後、90後。

餘杭專門為醫護人員

定製了心理援助小天使

抗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無愧為最美逆行者!但「美麗」的背後,他們也承擔著我們無法想像的「壓力」。

3月18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要求以一線工作人員作為重點,持續開展心理疏導服務。餘杭區衛健局第一時間與連信科技合作,全國首創上線醫護版智能心理服務機器人,短短几天,直接服務人數已經上千。

自1月27日起,餘杭區共29名醫務人員三批支援武漢,逆向而行。同時,餘杭區各大醫院和疾控中心的白衣天使們也都日夜奮戰在一線,時刻保障居民安全。「他們也是普通人,在疫情面前一樣會焦慮和害怕,擔心病毒會感染到自己,更希望自己能救治更多的患者而拚命在堅持。」餘杭區衛健局工作人員說。

「醫護版的心理機器人具有多項創新功能。」張無忌介紹,它的智能關愛互動功能將從抗疫一線和抗疫歸來兩個不同的情境提供服務。同時,這款心理機器人還具備心理評估、解壓遊戲、放鬆療愈、生活百科等功能。更值得一提的是,機器人還能為醫護人員提供醫護小手冊,從醫生和護士兩個不同的角色出發,幫助他們正視來自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各種困惑和壓力。

記者了解到,餘杭除了醫護版心理機器人,面向一線公安幹警的公安版也馬上要上線了。

是「樹洞」也是「出氣筒」

還能幫你找到管不好孩子的原因

根據連信科技提供的數據,截至3月18日,這款智能心理服務機器人累計服務全國用戶超過700萬,幫助民眾解決心理困擾1200萬次。通過心理機器人智能諮詢,用戶反饋有效比例超過68.4%。

疫情期間,累計新增用戶總數80多萬。活躍激增比較明顯的TOP3功能是減壓遊戲、人機互動聊天和療愈工具。

在寧波海曙區白雲街道安豐社區,產品的名字叫作「安豐心靈驛站」,1月就上線了。「原本是打算讓居民可以來發牢騷,當作『出氣筒』說說話的。」社區書記陳賽花說,疫情期間,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也用上了,「碰到不配合的居民心裡彆扭或者受了委屈,我就讓他們去對這個『樹洞』說,很多時候說出來心裡就會痛快些。」

根據國人更願意選擇場景對話的特點,也就是碰到什麼事了說一說。連信科技在這款機器人上設計了150多種場景,比如說分手了不開心,比如說家長管不好孩子很焦慮等,都能根據情境和機器人對話。

「現在家長老是因為孩子愛玩手機頭疼,我們的機器人會告訴你這並不是貪玩的原因,而是有內在和外在的因素。」張無忌說,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在人機互動的過程中,你可能會找到屬於自己家的原因。

通過自我學習

小天使將成為智能管家

「現階段,我們的機器人主要做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和評估分析,對出現輕度情緒問題者進行認知調整和心態重建。」連信科技CEO徐濤告訴記者,心理問題幾乎人人都有,但中國特色國情決定了國人普遍不太願意將自己的心理問題與人分享,專業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又十分稀缺。如果有一個像朋友一樣的機器人陪你互動,可能會有更多人願意把不愉快說出來。

「絕大部分的不快樂都是因為對現狀的不滿和能力的不足造成的焦慮。」徐濤希望更多的人能快樂起來,未來,他希望這款智能心理服務機器人通過不斷學習,集成更多內容,成為智能管家。

「除了心理健康管理,情緒舒緩之外,還有自我潛能發展功能,通過心理學的工具形成精準畫像,幫你分析潛能與可以提升的地方,提供配套服務提升綜合能力,從而讓你變得更好,心情更愉悅。」

另外,徐濤認為,數字化、智能化是未來心理服務的趨勢,社會問題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原因造成的,需要大數據的支持,提前干預。

「接下去,我們還將進一步提供社會心理服務體係數字化解決方案。在現有基礎上,我們會投入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資源用以加強與完善機器人心理健康服務的有效性,形成符合中國特色的健康數字化解決方案,以滿足普通大眾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

(原標題《這個小天使 疫情期間幫了40萬武漢人》,記者 魯佳。編輯:王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5NdB3EBiuFnsJQVdd_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