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杭向未來 濱朋遠至 江成大業」第三屆杭州濱江國際人才節正式拉開帷幕。開幕式上,該區正式發布了「雙創生態」「安居生態」「產業生態」和「服務生態」等一系列生態創新舉措和重磅信息,並攜手高校、金融機構、海外孵化器等一批「生態夥伴」,聚焦「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等要素,吹響了打造「一流人才生態區」的衝鋒號。
這一天,對杭州高新區(濱江)「5050計劃」來說,也是一個頗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自2010年5月5日,正式向全球人才發出「徵集令」以來,已整十年。
十年來,「5050計劃」已經成為杭州高新區(濱江)引才的「金名片」,碩果纍纍——引進高層次人才2萬人,其中諾貝爾獎、圖靈獎、海內外院士等頂尖人才37人,各類人才工程專家 395人,創辦人才企業780家,培育獨角獸、准獨角獸企業13家,人才企業上市12家。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徐青青 攝
濱江人才碼上線,重新定義人才服務
作為送給人才的「大禮」,濱江人才碼小程序正式上線。
人才碼打掉中間層,常態化直接觸達人才,打通了5050申報、人才安居、智慧財產權辦理等系統,再造流程,高效服務,為人才創業、生活的痛點、堵點,提供數字化的解決方案。
最亮眼的是,人才碼還創新設置了「標籤體系」功能,人才可以定義自己的標籤,標記自己能提供什麼、需要什麼,發布「人才圈」,在線尋找合作夥伴,促進產業鏈上下游間的尋找與合作。
打造生命健康產業新藍海、新地標
「杭州會誕生生命健康產業的『阿里巴巴』嗎?」3月底,在濱江的一場座談會上,這個話題被頻繁提及。
除了「數字經濟最強區」這個頭銜,杭州高新區(濱江)的生命健康產業也有良好基礎,目前已在智慧健康、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方面形成了產業集聚的新藍海,生命健康產業正在成為推動全區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活動中,濱江區又釋放了一波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利好」——濱江將規劃建設智慧醫健小鎮,研究出台生命健康產業專項政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健總部經濟與創新基地的產業新地標。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徐青青 攝
三年人才房數量翻番,此心安處是吾鄉
安居,才能樂業。目前,濱江區人才房已投入使用房源4500餘套,累計向全區500多家企業共8000多名人才提供人才房。
未來三年,濱江人才安居的力度還將加大——在2022年亞運會前,人才房總量實現翻一番,預計屆時將超過1萬套。
下一步,濱江將推出2個人才房項目:西興區塊物聯網小鎮人才房項目和浦沿區塊智慧醫健小鎮人才房項目。此外,濱江還將盤活一批社會房源,為人才打造別具一格的高端人才房。
5年150億元,「5050金融扶持計劃」加持企業發展
活動中,濱江與浙商銀行、杭州銀行、杭州聯合銀行等「人才生態夥伴」簽訂了合作協議,正式啟動「5050金融扶持計劃」,加持人才項目發展,未來5年,將投入150億元,給予人才貸款授信,打造投貸聯動產品,緩解企業融資難。
生態夥伴遠不僅於此。作為「5050計劃」的延伸,5050創業金在北航、浙工大、杭電等高校落地,資助在校師生創業孵化項目、高水平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以及獎勵在大學生學科科技競賽活動中成績特別突出的師生團隊,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
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等世界各地的12個孵化器,也正式成為濱江「超級孵化器」中的一員,共同助力國際孵化生態的優化,促進海內外創新創業的夢想落地開花。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徐青青 攝
據悉,5月6日-13日,杭州高新區(濱江)還將舉辦「杭向未來 濱朋遠至 江成大業」第三屆杭州濱江國際人才節系列活動,著眼於人才生態的要素,每天一個主題,促成人才鏈、產業鏈、生態鏈的對接。
一個處處為人才著想的城市,必定會受到人才的青睞。今年「疫考」之下,高新區(濱江)人才工作始終「在線」,推出關愛人才、服務復工復產的「暖心24條」,開展「雲端會」系列活動,一季度,全區引進各類人才7577人,新引進「5050計劃」項目21個,其中,應屆畢業生簽約總數占杭州的39.04%,較同期上漲了11.53個百分點,居於杭州各城區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