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千萬別讓孩子淪為犧牲品

2019-06-25     錢志亮

前不久看到一則視頻:

河北三河市,一位妻子報警稱遭丈夫家暴,民警趕到到他們家中,6歲兒子主動上前跟民警講述事情經過。

男孩一邊講一邊崩潰大哭:爸爸媽媽吵架,「都不管孩子傷心,我都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並指著父母照片說,「我想他們回到照片里的樣子!」

視頻引起眾多網友的討論,很多人說:「這兩大人白活這麼多年,都沒孩子懂事。」

許多父母吵架不考慮孩子的感受,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就互相辱罵、人身攻擊、甚至大打出手,然後可能沒幾天又和好如初。

可是給孩子留下的心理陰影卻不會輕易消失,孩子成了最無辜的犧牲品。

一、父母吵架,受傷的永遠是孩子

曾經有一項調查,孩子最怕父母做的事情是什麼?父母吵架以高票排在第一位。

有句話說:「父母吵架,是孩子的恐怖片。」

這話一點不假。

看過一則新聞報道:父母吵架不順心,父親一生氣就把女兒扔在高速上,被民警發現後,女孩表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有些父母吵架了,就把負面情緒發泄到最無辜弱小的孩子身上,孩子變成了父母的出氣筒。

貴州遵義湄潭有一對夫妻,因為家庭瑣事爭執不休,女兒因勸不住父母,氣得準備跳樓,好在最後被拉住,但是沒過一會兒就昏迷不醒,被緊急送往醫院。

看到父母吵架,孩子總會認為是自己的錯,想做父母情緒的拯救者。

有的用生病、叛逆、傷害自己的方式;有的用乖巧聽話的方式,過早的懂事,把父母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忽視、壓抑自己的需求,討好父母。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低,成年後總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擁有好的。

經常看到父母吵架的畫面,孩子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年齡越小影響越大。

一方面,看到最愛的兩個人鬧矛盾,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可以讓父母和好,孩子會非常無助、焦慮、痛苦。

他們害怕爸爸媽媽不再相愛,更害怕他們不再愛自己,內心充滿了恐懼、不安,容易變得敏感、自卑、自閉

另一方面,父母吵架時所表現出來的情緒、發泄情緒的方式,會讓孩子無意識地重蹈覆轍,容易發脾氣、暴怒,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模仿父母的相處模式。

更重要的是,父母吵架會深刻影響孩子的親密關係,讓孩子不容易信任別人,長大了害怕戀愛、結婚,越來越對婚姻感到絕望。


二、父母相愛,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很多人成為父母之後,更多關注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而忽略了與伴侶之間的關係。

夫妻吵架,絕大多數原因都是圍繞著孩子而產生的。重心放在孩子上,對另一半少了很多耐心、理解與體諒,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情緒激動、爭執不休。

這種心態其實是錯誤的。

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永遠是第一位,夫妻關係和諧了,才能發展出良好的親子關係,最終孩子才能發展出健康的和自己的關係。

在年輕時求學和後來從事教育的經歷中,我非常清楚地發現,那些樂觀向上、渾身散發著陽光與活力的人,都是來自於父母相愛的家庭。

那種與生俱來的積極自信,是後天怎麼都學不來的。

父母相愛,家庭氛圍是穩定和睦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幸福感,這是可以滋養孩子一生的心理營養。

孩子會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自在地探索這個世界、更加擅長與人交往,而不會總是充滿憂愁和顧慮。

父母相愛,孩子會從他們的相處模式中學會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學會如何去愛,幸福會一代代相傳。

好的夫妻關係,就是應該互相理解、互相疼愛、互相支持和信任、互相成就。

再熟悉親密的人,也要有界限感、尊重對方的人格、有所忌諱,再生氣、不該說的話也不能說出口,懂得相處的智慧。

有矛盾的時候多採取平和的方式交流溝通,就算有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也要儘量避開孩子。

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三、吵架了,怎麼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溫格·朱利在《幸福婚姻法則》中說:「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

夫妻之間,要走一輩子那麼長的路,免不了會有矛盾。吵架或許在所難免,但是要採取合適的方式,把對伴侶和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對夫妻雙方來說,吵架要就事論事,不要攻擊人格。

從正面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和需求,比如:「我帶了一天的孩子了,我也知道你上了一天班很累,但是看到我忙不過來的時候你還是只顧著玩手機,這讓我有點生氣和寒心,我希望你可以主動幫我一下,好嗎?」

而不是一遇到問題不高興,就謾罵、人身攻擊:「天天就知道玩手機!你就懶死算了!」「沒見過你這麼不負責任的爸爸。」

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對方也能更直接地接收到,溝通會變得更加高效。拐彎抹角、冷嘲熱諷、或是只為了發泄情緒的指責,既傷感情又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如果當孩子面吵架了,首先及時安撫孩子,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不是不愛對方了,只是因為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不同而起了爭執」,以及「這件事跟你沒有任何關係,我們永遠愛你。」

哪怕吵架了,也不在孩子面前互相說壞話,懂得維護對方的尊嚴,不要破壞孩子對父母的尊重與信任。

其次,最好讓孩子看到你們和好的過程,一次握手、擁抱、親吻、遞一杯水賠禮道歉,等等,讓孩子感受到你們會繼續相愛下去。

許多父母總是忙碌奔波於興趣班、學區房、讓孩子接受各種教育,卻忽略了其實最應該為孩子創造好的,就是他每天所處的環境。

一個父母總是爭吵不休、動盪、紛亂的家庭,很難走出優秀的孩子。

別讓孩子淪為父母吵架的犧牲品。

父母相親相愛、給孩子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這比什麼教育都來得重要。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vC5GWwBmyVoG_1ZMK8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