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重視這三點,孩子只會越養越小

2019-12-12     錢志亮

總有家長跟我們抱怨自己家的孩子永遠長不大,什麼事都要父母操心。

不是孩子長不大,而是大人們越來越多地干預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導致很多孩子很少有機會去學習怎麼成為大人。


一、不放心——孩子不獨立

父母總認為孩子無能,弱小,實際上孩子們並沒有大人們想像中脆弱。

在日本,有一檔長壽綜藝《初遣》,拍攝的內容很特別:它記錄了一群2到7歲孩子,第一次獨自出門的經歷。

剛上幼兒園的寶貝們被獨自派去商店、坐車、買菜......對於一個才幾歲的孩子來說,這是非常大的挑戰,所以孩子們初次行動,常常伴著害怕和猶豫不決。

印象最深的是有個3歲的小女孩,她的初遣任務是在母親節那一天給媽媽買康乃馨,再去商店買燉菜的材料和蛋糕。

出發並不順利,小女孩遲遲邁不出第一步,臉上寫著委屈和捨不得。


一直陪著她的爸爸還是狠了下心,輕輕把孩子往前一推,跟她說:「你可以的,爸爸在這等你回來哦。」


孩子走兩步回一次頭,確認爸爸是不是在後面看著她。等到徹底看不見爸爸了,孩子又忍不住抹眼淚。

父母不重視這三點,孩子只會越養越小

兜兜轉轉,孩子終於走到了花店,買到了要送給媽媽的康乃馨,又去超市買了其他做飯的材料。

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孩子收穫了好心的幫助,路人們也給她喊加油。

花店店員牽著她走過小店前面的馬路。


小女孩很好地做到了爸爸交代的事。

而爸爸,則一直等在路口,看到女兒出現在路口的那一刻,掩面痛哭。

一次放手換來一次成長。

在這個故事裡,令人感動的不僅有勇敢的孩子,還有那位忍住捨不得,送孩子離開的父親。

孩子一生中,幾乎每個階段都在和父母分離。

從蹣跚著掙脫母親懷抱,到第一次大吵大鬧不去幼兒園,從青春期對父母的叛逆,到獨自一人外出求學,最後組建家庭、生兒育女…...

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是為這些分離做準備:教孩子獨立、教孩子照顧好自己、教孩子在沒有父母陪伴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各種難題。

這是父母最難做到的事情,也是必須做到的。

如果總想著替孩子包辦一切,抓住孩子,不讓他離開身邊,等到孩子長大後,麻煩就接踵而來。

日本有部很老的紀錄片《狐狸的故事》,在小狐狸剛剛長大時,老狐狸義無反顧地選擇把它們從家中趕走,被趕走的小狐狸,眼神中充滿著憂傷和無助。

老狐狸看似有點冷漠無情,其實這就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

一個孩子永遠依靠著自己的父母,那麼他永遠都長不大。


二、愛護短——孩子沒有邊界意識

愛護短的父母,也很容易讓孩子長不大。

很久前和幾個朋友去海邊玩,遇見一個孩子總愛搗亂,抓一把又一把的沙子到處亂撒。

旁邊有個大人的眼睛被孩子撒進了沙子,沒忍住,開口呵斥了孩子幾句。

孩子媽媽聽見,生氣地說:「他才幾歲啊,你沖他凶什麼!」

聽了媽媽的話,孩子能學到什麼呢:「我還是小孩子,不懂事,你一個大人,還跟我計較!」

那麼這個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還是一樣,不懂得反省,甚至會找出各種理由來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

護短看似是愛,卻十分盲目。

同樣是孩子闖禍,浙江有位家長卻選擇了不一樣的做法。

孩子在書店順走四本漫畫書,他發現後,第二天就帶著孩子去書店還書款,因為書店沒開門,他便把錢塞進門縫並留信:

書店負責人說:「我覺得這是一位合格的家長,我相信這件事對他的孩子來說,也會是成長中的重要一課。」

是啊,這位媽媽成功地把孩子的錯誤變成一次很好的教育時機。

孩子小,總闖禍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父母處處袒護孩子,甚至還幫著孩子撒謊,這才是對孩子最壞的影響。

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孩子還小,更需要規則精神與邊界意識,去規範他們的行為。

三、做太多——孩子沒有責任心

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對家庭最壞的影響,是他可能慢慢成長為一個依賴父母卻又不懂得感恩的人。

最近收到有位媽媽留言,讓我印象特別深。

大致的意思是有天感冒發燒,躺在床上沒力氣,正好剛剛下班的女兒回來,看到自己臥病休息,女兒只是簡單地問了一句,不一會兒,就拿了包出去找朋友吃飯了。

她想不明白,如果換做女兒感冒了,一家人圍著她團團轉,怎麼自己生病了,女兒連問都懶得問呢。

身邊這樣的孩子還挺多的。

以前有個說法,說一個孩子長大了的標誌是他懂得關心身邊的人,所以老人們常說:「孩子長大了,知道疼人了。」

而一個不懂心疼人、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無限付出、替孩子做太多的結果。

替孩子做得越多,孩子能做得就越少,一旦形成依賴,他更不樂意去做了,甚至覺得理所當然。

而在父母看來,孩子再大也是孩子,他不會做,自己就接著替他做,即使心裡有怨言,也控制不住自己。

惡性循環。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有無責任心,將決定生活、家庭、工作、學習的成功和失敗,這在人與人的所有關係中也無所不及。」

沒有責任心的孩子,是長不大的。

責任心並不需要父母特地去教,只要父母能控制自己不去阻止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多給孩子展示愛的機會,跟孩子「示弱」,時間久了,很多事情他會主動要求幫忙。

作者|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微信公眾號: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YckAm8BMH2_cNUgiGX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