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失約的新鄉女大學生,春暖花開後我們共同赴你的約會可好··

2020-02-06     楚門看新鄉

作者:馮松莉 王德勝

春節放假前,在武漢實習的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大四學生郝鶯歌買好回家車票的時候,就計劃好了一系列春節假期安排:家人團聚、走親訪友、同學聚會,而且在武漢待了半年多,思鄉的感受也很大程度轉化成對家鄉的美食渴望,家門口的燴麵、路對面的紅燜羊肉···我來了!可是,這個春節,郝鶯歌失約了。

留在武漢責無旁貸

郝鶯歌,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醫學檢驗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去年6月,被派到校企合作單位——武漢華大基因實習。1月22日,她和公司其他外地員工一樣,打包行李,準備結束一天工作後乘火車回家過年。

然而,該公司因承接了部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樣本的檢驗工作,面對忽然大量增加的工作,於是當天公司在工作群中動員員工參加戰「疫。」彼時,在武漢,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人數在不斷增加,離開武漢回家成了外地人的首選,但這條動員信息讓郝鶯歌猶豫了。

作為一名醫學生,郝鶯歌覺得留下來責無旁貸,但作為父母的女兒,她覺得還是要和父母打個招呼,徵求家長的意見。撥通父親郝金周的電話後,郝鶯歌小心翼翼地說出了想法。電話那端沉默了許久後,才響起了聲音:「想留下就留下,但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做好防護,不管發生任何事情,給我打電話,我馬上過去接你。」放下電話的最後一刻,她聽到了父親喉中的哽咽。

1月22日下午1時許,在家人的支持下,郝鶯歌退掉了當天晚上的回家車票,義無反顧地開始了最美逆行。「車票退了,行李也可以拆箱了,留在這裡做好攻堅戰,希望這場戰役早點勝利。會每天給你們報平安的。過年失約的,之後給你們補回來!」當天下午,她朋友圈發的這條信息引發點贊無數。


每天都在和冠狀病毒樣本打交道

郝鶯歌武漢華大基因主要負責冠狀病毒的核酸提取工作,她明白這份工作的危險性。因為就目前的資料表明,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因此來自冠狀病毒感染病人的非呼吸道樣本也具有潛在的感染性,所以在樣本的檢測過程中,她必須儘量避免暴露環節以及避免產生氣溶膠,否則自身就會被感染。

在實驗室,郝鶯歌全副武裝。密不透氣的隔離防護裝備常常讓她感到悶熱難耐,時間長了,還會有呼吸不過來的感覺。但在目前的武漢,這種讓人悶熱難耐的防護服卻是十分金貴。為減少損耗率,郝鶯歌和她的同事們穿上防護裝備後,至少要在實驗室呆6個小時才肯出來,甚至更長,中間不能上廁所。為了安心工作,郝鶯歌平時儘量不喝水,實在渴得受不了,她才會喝,但都是論口算。

起初,進行冠狀病毒的核酸提取,郝鶯歌和她的同事們主要是靠手動,一天下來,她所在的實驗室要處理1400多個樣本。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這項工作也逐漸從手動過渡到了自動,處理樣本的數量也在大幅度增加。

也因為忙碌,郝鶯歌不像以前那樣每天按時在朋友圈報平安。2月1日那天,兩天沒有接到電話的父親郝金周著急了,主動撥打女兒電話。直到了解女兒是因為加班太累忘了打電話,他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面對困難,只能向前沖

由於放假,員工宿舍的熱水器壞了,整整一周,郝鶯歌沒有辦法洗頭、洗澡,這讓有潔癖的她難以忍受。在29日深夜,郝鶯歌在朋友圈這樣寫:「這些日子裡,有幾個特別難堅持下去的瞬間,沒有熱水,一周沒有洗頭,整個人都不對了。」和這些文字同時發出的是她的幾張工作照,其中一張照片雖然臉部經過了美顏,但還是能看到明顯的勒痕。

那天晚上,郝鶯歌也問自己問為什麼要留下來。內心給出的答案竟是剛進大學時許下的誓言: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尊師手機,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雖然我沒有誓言寫的那麼偉大,但是我願意盡我所能。」郝鶯歌這樣告訴自己。

工作之外,郝鶯歌會用手機拍攝一些就餐、住宿等照片,發給父母。她知道,電話那端的父母每天都在等她報平安。每次視頻,父親、母親和妹妹都是齊齊整整地坐在那裡,父母還會紅著眼圈兒囑咐:「孩子,現在全中國都在應對這件事情,不要怕,但一定要做好防護。」

每天,郝鶯歌會和三全學院留在這裡的另外三個實習生李鋆、桂雲飛、孫於潔聊天,他們互相鼓勁,彼此加油。「我們四個是一個學校,一起決定留下來,留下來就得向前沖,不能後退。我和桂雲飛是做檢驗工作的,李鋆、孫於潔負責處理醫療廢棄物,他們都很棒。」郝鶯歌說。


來自師長的愛,讓她更溫暖

奮戰在抗「疫」一線,郝鶯歌也時時刻刻都在被溫暖著,感動著。這些溫暖和感動除了來自家人,還來自朋友,母校和社會。

1月22日下午,三全學院醫學檢驗學院常務副院長鬍淼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了郝鶯歌發的信息,當時就被這個年輕的小姑娘震撼了。前一天,他還在和她探討冠狀病毒的危險性,今天她竟選擇留下來參加抗「疫」。撥打電話過去核實,小姑娘意志堅定,並告訴他,李鋆、桂雲飛、孫於潔三個同學也選擇了留下。作為老師的他,除了驕傲學生們的醫者無畏精神外,便剩下無盡的擔憂。

胡淼說:「他們還只是實習生,還是孩子,如果選擇離開,沒有人會責備他們,但他們選擇了留下,用堅守與奉獻,為武漢加油,從這一方面來講,他們是我們全校師生的學習榜樣。」也是從那一天起,郝鶯歌等四名同學的手機每天都會出現來自母校老師的囑咐和關心。

事實上,奮戰在一線的郝鶯歌每天都在被各種新聞激勵著:武漢廣大醫護人員衝鋒在前,各地醫療隊迅速集結一批又一批向武漢出發,曾抗擊非典的南方醫院醫療隊主動請纓、各軍種的軍醫也火速到達武漢……郝鶯歌為自己是逆行者中一員驕傲。


中國力量讓她更堅定

從1月23日到2月5日,新鄉大學生郝鶯歌一直都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從擔憂、徘徊到自信、勇毅,這個22歲的醫學院校實習生經歷了最快速的成長。在她的手機便簽上有一段寫給自己的話:「如果每一場戰鬥都需要一批戰士,那麼很榮幸我是這次抗『疫』大軍中的一員,有祖國母親做堅強後盾,我堅信這場戰『疫』一定能取得勝利。」

在這場疫情中,她還看到了一個更大的「家」,從政府到社會,從醫護人員到新聞工作者,抗擊疫情是這些家人們共同的目標,他們一樣捨棄「小家」,只為讓中國這個「大家」更安全。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所展示的中國速度、一所所方舟式醫院的投入使用,越來越多的病人得到了收治和得到有效的治療,越來越多的患者治癒走出醫院;她還看到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拼盡全力的工作,恪盡職守,鬥志昂揚,尤其是看到周圍的武漢人,已經從最初的恐懼和焦慮中走出來,紛紛的用各自的力量展開自救···所以郝鶯歌不再擔憂,而是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她希望把實習成績寫在最需要武漢抗疫一線,她也相信,2020年的春天一定會如期到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郝鶯歌,春節失約的新鄉女大學生,春暖花開後我們共同赴你的約會可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npFH3ABjYh_GJGVRN8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