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風光秀麗,福建土樓藝術寶庫,漳州平和縣蘆溪繩武樓

2020-01-02     視覺秀旅遊

繩武樓,位於福建省漳州平和縣蘆溪鎮蕉路村,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是一座具有高超雕刻藝術風格的圓形土樓。繩武樓於清嘉慶年間由蘆溪十八世太學生葉處候始建,從奠基到完工,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朝,前後長達一百多年。2001年6月繩武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中央電視台稱為"美女樓",是一座當之無愧的福建土樓藝術寶庫。


繩武樓外徑43.8米,牆厚1米,占地1056平方米,建築面積1266平方米,樓體分內,外雙環,內環一層,樓中共有72個開間。其中一二層被等分為12個各有上下開間和一個天井的獨立式住屋單元,三樓則為環樓通廊,分24個開間,屬於單元式住屋與通廊式開間相結合的模式。這種單元式住屋與通廊式開間相結合的空間布局,既有公共性又有私密性,兩全其美。


值得一提的是正門中央大石匱上的"繩武樓"三個正揩大字。是樓主葉處候親自題寫的。在房屋的小門、客廳屏風、樓梯扶手、壁木廚、屋樑柱子上的雕刻,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客廳屏風上刻得著由蝙蝠、燕子、鯉魚和銅線組成的圖案,幅幅逼真感人。粗一看,似乎無甚特別,細一辨,在這些動植物雕刻中竟奇蹟般地顯現出"孝、悌、忠、信","福、祿、壽、全"。等形態迥異的字,而屏風右側的橫木板面上還留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流光飛彩、氣度渾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小書行楷字,再配以其中鑲嵌的梅花浮雕、笏板片雕及具有這些宗教文化特色的仙葫蘆雕刻,整塊屏風氣韻渾然,古香古色,淳樸而富有風韻,沉著而具有生氣,使人領略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藝術韻味。


而且這些雕刻的外圍在都 漆上純金塗漆,可以在歷經百年而不變色,只要在清水稍加洗刷,這些字匾,風物便栩栩生輝,光彩奪目。而木雕中的花卉、人物、文字、飛禽走獸、裝飾畫和窗格、雕欄、門額上的圖案各異,尤其是樓鏤最具功底,立體雕刻也形態各異,無一雷同,惟妙惟一,傳神之極。泥塑散見於屋檐、門檻及牆壁上,也可算一大景觀。這些泥塑有獅子、仙鶴、鳳凰和蝙蝠等不同的造型,你看:那泥獅子虎頭虎腦。巨口微開,張牙舞爪,顯現出小獅嗔怒之神態,飄然欲飛,威武而莊嚴;那仙鶴單腳獨立,正用長嘴梳理著翼翅,活靈活現。生動逼真;那鳳凰富麗堂皇,其間的色彩大紅和台黃見多,旁邊又以青、赤、藍、黑等顏色相輔,隱然有一股靈秀之氣;蝙蝠之頭凸出於壁外,雙翼嵌於壁中,做將要飛出之狀。非常精妙傳神。其中的"龍鳳呈祥"之圖,龍飛鳳舞。在祥雲繚繞之中,各顯英氣,神秘而又超脫,別有一番欣賞之韻致,

 繩武樓的裝飾藝術為福建土樓裝飾藝術的集中體現。它包括泥塑、彩畫、書法、木雕、石雕等五個方面,囊括了土樓裝飾藝術的各種手法。尤其是木雕部分,其構思之精巧,刻工之精細,圖案之精美,為全省土樓之所未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juUY28BMH2_cNUg0f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