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業績真的如股市研判的「業績疲軟」了嗎?

2020-01-04   肚松咪酒

最近茅台股價下降,各種聲音紛至沓來,:第一種聲音說茅台年前宣布2019年業績超過1000億,年後卻宣布為885億,業績「大縮水」;第二種聲音說茅台業績疲軟,短期需觀望。

看完我忍不住笑了。

第一種聲音太不專業,突破千億是茅台集團的業績,885億元是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的業績,包括茅台飛天酒和醬香酒公司經營的系列酒,而茅台集團旗下有數十家子公司,股份公司只是集團合併報表的其中一家。那麼其它數十家子公司就沒有業績了嗎?習酒公司80億不計入茅台集團業績嗎?

第二種聲音說茅台業績疲軟,所以建議短期觀望,比第一種聲音專業,但是站在金融經濟的專業角度。而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是兩套並行的邏輯,各有不同。茅台股份2019年的業績為885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在整個實體經濟中不算業績疲軟。問題在於茅台股份同時公布2020年預期增速為10%,目標預期973億元,增速放緩,但我相信放在實體經濟中也是不錯的增速。後又宣布集團2020年目標為1100億元(股份公司目標973億元,習酒目標100億元,已經占比97.5%,從目前市場前景看,問題不大)。資本市場以增速放緩來預言業績疲軟,符合他們以數字變化為指標的邏輯,但很「短期」。


那麼,茅台為什麼要放緩業績,主要是茅台集團有意為之,且把2020年定義為行穩致遠的基礎建設元年,故意放慢腳步,夯實基礎,這是符合茅台集團當前發展的實力無需求的。


茅台主動放緩業績目標,一方面基於企業生產實際狀況而決定的。

茅台的核心產品是醬香酒型白酒,其特色除了生產上的的工藝複雜和周期漫長之外,老酒是其十分典型的特徵。大家熟知的一瓶茅台酒需要生產一年,原酒儲藏三年,勾調之後裝瓶儲藏又一年,共五年時間。茅台生產的茅台基酒2019年才達到4.99萬噸,系列酒達到2.51萬噸。但2020年的市場投放計劃是3.45萬噸茅台酒,4.99萬噸茅台基酒變成53°飛天茅台酒,至少還要等到2023年。雖然茅台酒在市場上一瓶難求,但不賣新酒是茅台的一條鐵律。

而過去幾年,茅台集團為了穩定茅台酒的質量,有意降低了產量,這是綜合了生態、人力、基礎設施、供應鏈管理等多個質控因素以確保茅台酒的品質持續提升而做出的。企業經營、生產規模、發展速度等一切問題都要服從於質量,這是茅台集團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經驗,這條經驗不會因為企業經營者的交替而發生變化。所以茅台不盲目擴張產能,不以次充好「順應」市場需求,是符合茅台企業特性的。


茅台業績主動放緩是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為了尋求更高質量的發展之路。所以我們看到茅台集團在夯實生產基礎的同時,也在加大優化產品結構的力度,支持醬香酒公司系列酒的均衡發展;也在想盡一切辦法穩定市場供需關係,讓茅台酒的價格穩定在社會普遍接受的區間,讓消費者能夠買到貨真價實的茅台酒;也在推動文化茅台戰略,積極尋求與消費者進行深度交互,提升消費體驗的工作;也在致力於推動集團旗下企業百花齊放、均衡發展的局面;也在致力於推動集團的多元化發展,多領域創新突破,包括擔綱精西南地區准扶貧的社會責任;也在關注5G發展的動向,讓茅台時刻保持居安思危、與時俱進的狀態。

所以,從實體經濟的視角看,茅台的主動返還業績,不是不想跑得太快,而是想跑得更遠、跑得更穩。如果這樣的發展態勢被判斷為「業績疲軟」,那麼應該是做出這等判斷的人智商疲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