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扶貧幹部,也是一名退伍軍人。曾帶著患老年痴呆症的母親以及重病的妻子繼續工作,堅守扶貧。妻子彌留之際,他還在貧困戶家中走訪……
他就是婁底市雙峰縣市管辦職工譚朝延。
她,是一名高中教師、是一名癌症患者,也是一名班主任。4年來,6次手術、20次化療,為了帶好人生最後一屆學生,她憑著超強的毅力和對學生深深的愛,3年時間沒落下一節課,最終65名學生中有60人上重本線。人生最後一個月,她還隨夫扶貧,去世時年僅45歲……
她就是雙峰縣第一中學教師戴曉冬。
「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事,如果能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就變得不平凡了!」這是戴曉冬生前常用來教育女兒譚朴璞的話,而他們夫婦正是用生命在踐行著這句話……
文、圖:今日女報/鳳網通訊員 劉義凡 馮兵田 謝展南
妻子癌症晚期,丈夫堅持扶貧
更換引流袋、抽出腹內積液……為了保持營養,譚朝延又為妻子戴曉冬輸了一瓶白蛋白,
一連串的操作,他比專業護理員還要嫻熟。
戴曉冬是雙峰縣第一中學教師,自2015年發現卵巢囊腫並接受手術後,於2016年又查出罹患直腸癌,並且已是中晚期。得知病情的戴曉冬要求丈夫不得告訴任何人,相反,她還接下學校571班班主任的任務,她對丈夫說:「我想帶好此生最後一屆學生,希望你能支持我!」
自生病至2019年6月,戴曉冬前後共接受6次手術、20餘次化療,但她從沒落下一節課,連手術都選擇在假期進行。最終,她所教的571班裡,2019年高考的65人中60人上了重本線。
妻子病重的日子裡,譚朝延向同事朋友領導隱瞞著她的病情,從沒有訴苦,只是細緻地護理著妻子,還學習了專業的護理知識。
「你不去怎麼行?你是書記呀。你放心,我沒事的。」有一次,戴曉冬看著陪在床邊不想去村上的譚朝延說。
譚朝延是雙峰縣市管辦的職工,也是一名黨員。1994年退伍後在甘棠工商所工作,2000年分流至市管辦。2019年5月,單位領導做他的工作,希望他去扶貧。他內心非常糾結,想在家照顧妻子,又不向說出實情,無奈只能回家和妻子商量。
誰知,戴曉冬一聽立馬答應:「這是組織對你的信任,你去,我絕不拖你後腿!」
譚朝延明白妻子的執拗,他憐愛地看著躺在病床的妻子,「聽你的!忙完這兩天,再請假陪你!」
就這樣,譚朝延答應了組織的安排。
今年9月,戴曉冬一直在婁底市中心醫院住院。為了讓丈夫安心扶貧, 11月15日,她強烈要求出院,而此時,她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
夫妻各自堅守,為大愛隱瞞病情
11月15日,對譚朝延來說記憶深刻。他接受扶貧工作後,趕到扶貧村,與村支書孫長江簡單交換了意見,分工整理資料,對貧困戶的情況進行了疏理,整整花了三個多小時。
「我是真的不知道譚書記的妻子已病危,不然我絕不會留下他繼續工作的。」孫長江回憶。
當時,因縣裡安排了「知民心、暖民心、聚民心」活動,支部要開會研究,大家晚上都得到會。
「譚書記請假了,那一個月他請假特別多。」孫長江說,「我打電話通知他開會,他說身體不適在醫院,我要求他必須趕到,不得缺席!」
誰知,當時的譚朝延正在醫院為妻子辦理出院手續。處理好一切,他又火速趕到了會議現場。
回憶起譚朝延的工作狀態,村主任王衛林感觸很深——「他好幾次把妻子帶到村部二樓的辦公室,自己給妻子打針。我們問他,他只說是感冒,沒大礙。」王衛林說,自從譚朝延帶著鋪蓋駐村,就一直深入農戶,了解村情民意。他為貧困戶王聚和、匡扶國申請危房改造,為賀茂光、江健文等解決實際困難,為村上爭取並完成安裝路燈、渠道清淤、機耕道鋪沙、水井提質等項目,小橋修繕也即將動工……
每次譚朝延完成工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門口時,他都會做幾個深呼吸——他不想讓妻子看到他疲倦的樣子。調整好狀態後,他又為妻子更換引流袋、抽出腹部積液、輸營養液……
過去的三年時間,戴曉冬很不容易——帶著引流袋上課,手臂上還有化療用的留置針頭。六月天,她穿著寬大的裙子,天涼就穿著大風衣,每次去上課都要好好地整理自己的儀表,還會化點淡妝,掩飾滿臉的憔悴和蒼白。直到去世,大家才知道她是一名癌症病人。
戴曉冬的同事兼閨蜜廖蒲娥是最早知道她患病消息的朋友。2018年8月,戴曉冬請廖蒲娥幫忙介紹到北京304醫院就診,並叮囑保密。
「去世前十天左右,我去看望過她。」廖蒲娥回憶,當時還看不出她的病有多嚴重,只是說話沒有平時那麼大聲。桌子上還擺著一本《英語五三》的教輔材料,應該是隨手翻閱放在那,「她說希望能養好身體再去上課」。
之後,廖蒲娥再想去看望,卻總被拒絕。譚朝延說,妻子不願意讓同事、朋友看到她被病痛折磨的樣子,她想讓自己最好的形象永遠留在朋友同事心中。
離世前最後相處的7小時
11月19日的凌晨3時,戴曉冬突然高燒休克。譚朝延馬上給她吃藥,她好一會兒才醒過來。
看著丈夫,戴曉冬滿是歉意:「我若走了,希望你不要喝酒,再找個對你好的伴,過好下半輩子。」
早在一個月前,戴曉冬就堅持要陪譚朝延去婚介所,後來譚朝延發了一次脾氣才作罷。
凌晨4時,戴曉冬再次休克,譚朝延又繼續給她吃藥後才緩過來。直至清晨7時,譚朝延完成日常護理後,叮囑姐姐好好照顧妻子,便又趕去了扶貧村。
上午10時,與市管辦主任歐陽林浣一起走訪扶貧家庭的譚朝延突然接到姐姐的電話:「曉冬不行了,快回來!」聽到電話,譚朝延的眼淚奪眶而出:「主任,我得回去了……」
「戴老師患癌症幾年,我們一直不知道,要早知道這樣,我也不會安排他去扶貧。」歐陽林浣得知戴曉冬病亡後失眠了,「譚朝延受的委屈太多了!」
據同事孫志龍介紹,譚朝延原來在青樹坪市管所擔任副所長,母親患有老年痴呆,哥哥在山東工作,姐姐在漣鋼,妻子也要上班,照顧母親的任務就落在他身上。為了防止母親走失,他每天帶著母親去上班。後來,組織調他到永豐市管所,必須早出晚歸。為了照顧母親,他又在縣城租房住,把母親帶過來。他工作能力強,市場管理井然有序,創新採取的管理措施一直被同事們採用。
妻子走了,丈夫再回扶貧村
戴曉冬走了!遺體告別儀式在雙峰縣殯儀館舉行。當天,她的同事、親友以及學生從全國各地趕回來。
「老師真的太好了,她身患重病還時刻挂念著我們。我家庭貧困,她為我爭取各種補助,還鼓勵我認真學習,靠知識改變命運。」571班的向同學傷心地說。
告別儀式剛開始,同事廖蒲娥泣不成聲。戴曉冬自從確診患癌後,便想著把有限的生命奉獻給同學們——2016年,她當高一571班班主任,還教572班的英語,繁重的教學任務面前她沒有怨言;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們的各科成績,甚至把學生帶到家裡輔導;直到她身體實在不行,需2周進行一次化療時,她仍然堅持上課,並補回因病耽誤的課程。2019年高考,571班全班65人有60人考上重本!
「為了不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戴老師不能長久站立,便坐在椅子上上課;學生考試,需要監考,她叫女兒幫她監考;學生高考,需要送考,就把丈夫叫來當幫手……」校長毛果明對戴曉冬的去世感到十分痛惜。
誰都沒想到,戴曉冬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還在支持丈夫的扶貧工作。
11月25日早晨,譚朝延到縣扶貧聯合辦消假,下午又回到了扶貧村。他神情落寞:「妻子走了,家散了!」
編輯:小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