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打榜,區塊鏈如何改變粉絲經濟

2019-07-23     榮格財經

上周末,周杰倫在「微博明星超話榜」上排名超越流量偶像蔡徐坤,以1億影響力躍居榜首。這場「超話榜」排名之爭,瞬間引爆輿論。「如何打榜」、「如何做數據」等圍繞明星流量的話題再次被提及。網際網路的弊病在這種打榜模式中集中體現,於是我們嘗試用區塊鏈的思維重新理解打榜。




蔡徐坤是微博的話題之王,當紅流量小生,微博平均轉發超100萬。然而蔡徐坤真正被大眾熟知是因為和B站的一場撕逼。蔡徐坤粉絲仗著在微博的影響力進軍B站,結果卻吃了閉門羹,反而被B站圍攻,各種惡搞蔡徐坤的視頻火爆了網絡,真實的讓蔡徐坤火遍了全國。

其問題的癥結就是蔡徐坤微博流量造假,粉絲低齡化。而B站的門檻相對較高,不吃飯圈的那一套。微博和B站的平台差異,揭穿了蔡徐坤流量小生背後的真相。

解決流量造假問題的核心是驗證身份的真實性。現在很多平台為了杜絕流量造假現象已經實行了嚴格的KYC(身份認證)機制。然而中心化平台的信息泄露問題讓用戶拒絕實名認證。除非是強制要求,用戶不願意上傳關鍵的身份信息。這也讓水軍和殭屍粉成了平台的常態。

我們說區塊鏈的有匿名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主要是因為這個系統通過非線性對稱加密。產生私鑰和公鑰,私鑰只能自己知道,它可以驗證並查看信息,公鑰可以公開,它只能驗證信息的真實性而無法查看信息。

這就機制能夠完美解決了身份驗證和信息泄露問題。

同時,區塊鏈匿名的特性決定用戶可以生成無數個沒有身份的地址,在沒有KYC的情況下反而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流量造假的門檻。

當然,區塊鏈系統可以對每一個地址的行為進行回溯,通過分析帳號的歷史操作來驗證用戶的屬性。然而這樣做的成本極高,如果沒有激勵機制,系統很難運行。


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既然數量很難控制,那麼就可以在質量上下功夫。

明星重在影響力,但影響力難以用定量化的指標進行測量,因此便借用了流量這一指標。流量作為觀測指標,便於量化。

單靠微博的點贊轉發和打榜排名來衡量明星的影響力是不全面的。我們嘗試建立一套token體系來重新衡量明星的影響力。

假設社交平台是一條公鏈,明星是基於公鏈的項目。粉絲可以通過應援活動獲得專屬的token,我們稱之為挖礦。Token可以流通,也可以作為權益行使相應的權利。粉絲也可以用token幫明星打榜,使用的token將被回收並銷毀,在token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銷毀一部分必然會導致token價值的上升。這樣平台就可以從打榜排行和token價值來綜合考量明星的影響力。

在原來的積分基礎上,我們引入token,加入激勵機制。將粉絲追星從盲目的單方面付出變成一個有回報的明星養成計劃。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設計類似比特幣的減產機制。最早參與挖礦的粉絲獲得更多的token獎勵,越往後面越少。獎勵idol的忠實粉絲。


區塊鏈將會給嚴重低齡化和過度狂熱的飯圈帶來本質的改變,推動粉絲經濟向更廣泛的群體擴散。當然,要想真正落地這些想法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目前的區塊鏈系統根本無法承載如此大的用戶體量,而引入token機制還會帶來怎樣的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也歡迎大家參與討論補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PIiHWwBmyVoG_1Ztx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