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未來的出路,或許就藏在這24家影院細微的票價差異中

2019-12-23     艾維電影

日前,艾維電影在不同平台(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名為《連普通觀眾都能看出的問題,影院為何視而不見》的文章,這些平台的後台一下子變成了「吐槽大會」的現場,讀者們在此各種吐槽影院的不好。在與讀者的互動和對留言的整理中,艾維記者發現針對影院硬體設備和觀影環境的吐槽頻頻出現。比如:

「電影院每一排之間的距離太窄,觀影中途去上衛生間,總會不小心踩著別人的腳。相挨座位共用扶手,也不好,不舒服,也不好放東西。」

「不夠亮的問題真的很普遍!也不知是不是為了成本省電!特別是3d不戴眼鏡都不夠亮了,戴了更暗!還有就是字幕問題,大大的螢幕字幕弄得小如黃豆!」

「現在的所謂3D電影還沒有80年代的立體電影效果好。那時候在票價外要多花5毛錢買硬紙做的立體眼鏡。」

「想起來上上周末去一個人去看電影,後排小孩一直嘰嘰喳喳問,從開場到中場沒停過一次超5秒鐘的,她媽媽也一直給他對話解釋,偏偏他們就坐在我正後邊……「

咋一看,這些確實是影院存在的問題,但細想一下似乎又不對,影院的VIP廳扶手很寬、高端影院的聲光質量也很好,至於個別觀眾在影廳大聲說話,更是涉及全民素質提升的問題。對觀影環境有更高訴求的觀眾完全可以選擇VIP廳嘛。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艾維記者認為,觀眾之所以會這樣吐槽,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作為影院來講,軟硬體服務沒有區分

一方面,聲光效果不達標。極致的視聽體驗的重要性對影院來說不言而喻,許多影院在提升聲光效果方面也是不遺餘力,積極更新設備、採用新技術。但聲光效果究竟提升了多少,卻要打一個問號。比如有些號稱更新了雷射光源的影院,亮度上並沒有明顯的提升;某影院安裝了環繞聲,但個別喇叭一直處於故障中……如果更新了設備的影院和沒有更新設備的影院聲光效果都差不多,如何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另一方面,服務跟不上。目前,國內不少影院都走往高端化路線,各種高端設備,高端影廳應有盡有,但服務水平卻和普通影院沒有明顯區別。比如,不管是在普通影院還是高端影院,都存在電影字幕沒結束,場燈就打開了;服務人員缺乏,不能及時響應觀眾需求,不能及時制止不文明觀影行為等現象。某觀眾的調侃就極具代表性:高端影院和普通影院的服務,唯一的區別就是服務人員有沒有穿制服。雖然這位觀眾的觀點稍顯片面,但總的來說,各類影院之間服務質量沒有大的區別卻是不爭的事實。

影院和觀眾之間信息不對稱

這主要體現在票價上。以杭州江干區為例,淘票票數據顯示,這個區內共有24家影院,除了少數幾家品牌影院票價略高,大多數影院的票價都是28-30元左右。(同一部電影同一個場次)在這些影院中,艾維記者也走訪過幾家,其中不乏高端影院,但這些裝修豪華,放映質量、觀影環境都很好的新開影院,票價卻與那些經營了幾年、設備陳舊、放映質量下降的影院基本沒有差別。這就造成這樣一個現象:去過那些觀影環境好的高端影院的觀眾,再花同樣的錢去普通影院,稍有不如意,觀眾的抱怨就來了。

高端影院不敢定高價格、也沒有相應的優質服務;升級改造的影院聲光效果和服務水準與普通舊影院區別不大。觀眾自然都會覺得差不多,尤其是花了高價錢的觀眾卻沒享受到與之相應的服務,當然免不了要吐槽一番。

其實,在艾維記者看來,國內普通影院完全能滿足一般觀眾的觀影需求,觀眾之所以會對影院有諸多抱怨,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國內影院沒能像酒店、餐飲行業那樣建立嚴格的分級標準加以區分,明確告訴觀眾服務質量的高低取決於你花了多少錢。

記者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原因就在於:

其一、不同的觀眾有不同的需求。對於擁有高消費能力的觀眾來說,觀看電影除了需要聲光效果好,還需要優質的服務,舒適安靜的觀影環境等。而對普通觀眾來說,觀看電影就是最大需求。

其二、觀眾需要被「教育」。眾所周知,酒店行業具有嚴格的分級標準,每一星級都有相應的標準,比如酒店規模、服務水準、配套設施等。對消費者來說,五星級酒店和普通酒店最直觀的區別就是價格。比如,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塊區域同一種房型,五星級酒店一晚的價格高達一千多,而普通酒店則三五百元就能搞定,兩者在價格上相差了一倍不止。總之,酒店行業用裝修、價格、規模等明明白白地告訴消費者,五星級和普通酒店不一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酒店行業以外,餐飲行業(米其林星級餐廳)、航空業(經濟艙和頭等艙)等都建立了完善且明確的分級標準,這些分級標準代表的含義已經深深地印入消費者的腦海中了。這樣,消費者就不會在經濟艙中要求享有頭等艙的服務和環境。

與酒店行業相反的是,影院行業並沒有這樣的分級標準。這樣,普通觀眾自然會在普通影院抱怨「扶手不夠寬」、「環境不夠好」而不願意多花錢到VIP廳觀影。

那麼,影院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我們提供以下兩個思路:

一、明確自己的定位。定位高端的影院,就應該理直氣壯地按照高端的標準收費,並輔以優質的服務。定位普通級別的影院,就明確告訴觀眾自己在票價、區位等方面的優勢。久而久之,觀眾自然會形成高端和普通的意識。

二、漲價「增人」。在經營成本逐漸增高的情況下,影院行業打出了「減人增效」的牌,但在艾維記者看來,通過「減人」的方式降低成本並不適合所有影院,尤其是定位高端的影院。「減人」意味著優質的服務難以保證,沒有優質的服務,也就沒有高端一說,影院自然也就沒有漲價的底氣,觀眾也不可能買單,這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在記者看來,影院或許可以換一種思路,增加點成本提升影院服務水平,服務做好了再適當提價。讓影院的經營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當然,在市場不景氣時期,我們理解影院漲價可能會讓觀眾流失的擔憂,我們也不是要求某個影院獨自定高價去培養觀眾新的消費觀。在記者看來,教育市場需要整個影院行業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雖然「道阻且長」,但我們始終應該秉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讓影院行業朝著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而不是長期陷於入惡性競爭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本文未註明圖片均出自艾維電影圖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OTBNW8BMH2_cNUgeLZ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