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外埔福記大排檔,從小到大的幸福味道,就是記憶里的鄉音鄉味

初湯|澄海外埔福記

福記開在澄海外埔這條街上很久了,招牌很大,鋪面卻一直保留著原來的樣子。赤膊上陣廚子給店面平添了幾分彪悍的煙火氣,走進來你就發現原來村子裡的大排檔的食材也能如此琳琅滿目。

初湯|澄海外埔福記

說是海陸山珍,應用盡有不算誇張吧?老店有老門路,各種應季新鮮好貨都能拿到。

初湯|澄海外埔福記

潮汕滷味在燈下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和色澤,旁邊分的清清楚楚的各式青菜新鮮乾淨,紅綠搭配,看著就有食慾。

初湯|澄海外埔福記

生腌血蛤。潮汕打冷的經典之一,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這生冷還鮮血四溢的食物吧?但是拿起一顆放入口中,體會血蛤肉肉的脆嫩飽滿和腌制過後的鮮甜。潮汕人不僅認為血蛤性溫補血,而且因為它形似古代的「荷包」,所以它的殼又叫「蚶殼錢」有招財之意,是潮汕人新年餐桌的必備菜式。

初湯|澄海外埔福記

金不換炒薄殼。有個極為嗜吃薄殼的外地朋友曾經用頗為沉重地語調和六廚說:「在很多地方都吃過,為什麼就吃不出來澄海街頭的那個味道?」哈哈哈,六廚大笑中告訴他秘訣:「那是因為外地炒薄殼很少會下初湯潮汕魚露!」「初湯潮汕魚露那種帶鮮的魚香味在任何菜系難以表現的,它能媲美任何菜肴的。」」這不是六廚說的,這是潮菜大師鍾成泉先生在《飲和食德》中所述。

初湯|澄海外埔福記

白灼蝦菇。今天不巧,蝦菇不僅小而且瘦,六廚本來就對這個不是骨就是刺的皮皮蝦不甚感興趣,不過吃過澄海本地紅芯蝦菇的生腌做法,驚為天上有啊!所以什麼食材,都需要有特定的產地或者烹飪方式能發揮它的特性,身為廚者,還是應該要多多體驗,多多品鑑,多多對比。

初湯|澄海外埔福記

沙韭菜炒鮮魷。長在海邊沙地里的韭菜有一股特別的味道,和鮮魷或者梅頭肉搭配爆炒更容易互相襯托出口感的脆嫩和鮮甜。色香味俱佳,快手易做,是一道家常好菜。

初湯|澄海外埔福記

魚飯。今天選這魚飯是鮕魚飯,鮕魚是潮汕俗稱,也就是金色小沙丁。也是初湯潮汕魚露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不過做初湯一般用更小一點的鮕魚。魚飯配上普寧豆醬,豆醬的咸香帶出魚肉的鮮嫩,堪稱絕配。

初湯|澄海外埔福記

炒粿條。大蝦橫在粿條上的感覺很土豪,滋味更是鮮香滿口,口感多樣,鑊氣十足。

初湯|澄海外埔福記

最後點一煲澄海酸菜豬肚湯,開胃化食,鮮甜中帶出咸酸菜的微酸和胡椒粉的辛辣,用來結束這樣一桌豐盛的海味大餐再好不過了。帶我來的朋友就是土生土長的澄海外埔人,這種本地經營多年的大排檔可能裝修不行,可能有人不接受口味,但是生於斯長於斯的人來說,這就是他們從小到大的幸福味道,就是一直存在記憶中美好的鄉音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