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司機突然腿疼走不了路 每天久坐10小時「背鍋」

2020-04-24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輕微的腰痛,發展到雙腿麻木痛到走不了路,32歲的黃先生沒想到自己的「老毛病」竟然發展到最後需要做手術的地步,也沒想到造成這個後果的原因,與自己每天久坐有關。

近日,黃先生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接受了腰椎間盤突出的微創手術。4月23日上午,他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簡單的鍛鍊,目前恢復良好。

據了解,黃先生的工作需要經常跑貨車運輸,每天坐車開車的時間約10個小時,已經持續了12年。

2018年起,他開始出現腰痛的症狀,檢查後發現腰椎間盤退變很嚴重。2019年年底,黃先生出現了更嚴重的症狀,雙腿疼痛麻木,到了2020年4月初,症狀明顯加重,有一天他在工作時突然下不了車,也不能正常行走,雙腿又疼又麻。被送到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後,經過核磁檢查發現,他的腰椎間盤水合組織已經掉到椎管里,對神經形成卡壓,醫生診斷腰椎間盤突出,需要進行手術。

該院骨科主治醫師李慶介紹,腰椎間盤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20歲左右腰椎不同程度退變,30-40歲達到相對比較嚴重的程度,好發人群主要是長期久坐、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腰椎間盤突出的早期症狀主要是腰痛,「腰椎間盤退變後,水合組織往後方突出,會刺激分布在腰椎小關節上的竇椎神經,進而導致腰痛。但腰椎間盤又不僅僅表現為腰痛,如果進一步發展,如水合組織壓迫神經根,導致下肢麻木、疼痛,甚至引起行走困難。」李慶說。

「我朋友圈裡,也已經有幾個『遭』了。」黃先生說,他這幾位同樣患病的朋友,基本都是司機,也是屬於每天長期久坐的人群。

「我們用7毫米的小切口,將病變組織切除,對神經壓迫進行解壓,解決了患者雙下肢疼痛、麻木的問題。」李慶說,人體腰椎共5節,每兩節椎骨之間都有一個椎間盤,作為緩衝。腰椎和骶椎交接的部位因為下腰段受力大,活動多,所以更容易發生退變、椎間盤退變。

腰椎間盤退變是自然規律,不可逆轉,一旦退變不能恢復,只能不讓它退變的速度加快。所以在生活中需要多注意,儘量不要提重物或者久坐。他提醒,預防腰椎間盤突出,最主要的是避免彎腰搬重物、久坐,因為彎腰提重物的時候,身體脊椎前傾壓迫椎間盤,導致突出;坐位的時候腰椎間盤負荷最大,是站姿的1.5倍,是躺著的2倍,所以久坐的人群更容易給腰椎間盤造成壓力。李慶推薦,平時可以多做一些後背部的鍛鍊,比如游泳、「小燕飛」等。(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責編:李強強、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