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運: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療

2019-10-14     中國醫學論壇報

中國卒中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暨2019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上,中國首部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簡稱「新指南」)重磅發布,徐運教授分別就單藥、雙聯和三聯抗血小板治療的推薦解讀,小編節選了單藥抗血小板治療部分進行整理,完整視頻還請戳「閱讀原文」觀看全部內容。

我國缺血性卒中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如何應對這「四高」,徐運教授指出,做好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新版指南對單藥抗血小板治療的推薦共有10條

根據目前的研究證據,進行如下推薦:

1997年的IST研究與CAST研究結論支持了阿司匹林在急性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推薦意見1:建議AIS患者在發病後24~48 h內服用阿司匹林。對於靜脈阿替普酶治療的患者,通常推遲到24 h後服用阿司匹林。(推薦級別:Ⅰ;證據等級:A)

1996年CAPRIE研究證實,氯吡格雷較阿司匹林顯著降低缺血性終點事件發生風險8.7%

推薦意見2: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單藥治療均可以作為首選抗血小板藥物。(推薦級別:Ⅰ;證據等級:A)

2016年SOCRATES研究證實替格瑞洛療效不優於阿司匹林,且更多患者因不良反應而停藥

推薦意見4:不建議替格瑞洛(代替阿司匹林)用於輕型卒中的急性期治療(推薦級別:Ⅲ;證據等級:B)

2010年CSPS Ⅱ研究提示,西洛他唑可作為阿司匹林的替代藥物

推薦意見5:在不具備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療條件時,西洛他唑可用於AIS患者,可作為阿司匹林的替代藥物。(推薦級別:Ⅱa;證據等級:A)

2016年SaTIS研究證實替羅非班用於急性中度缺血性卒中是安全的,療效仍需驗證

推薦意見8:替羅非班的療效尚未完全確定,需進一步研究證實。替羅非班對橋接治療或血管內治療圍手術期安全性較好,建議劑量0.1~0.2 μg/(Kg·min),持續泵入不超過24 h(推薦級別:Ⅱa;證據等級:B)

2013年SPS3研究證實,小血管病變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應以血壓管理為主,可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

推薦意見10:小血管病變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機制複雜,個體化差異較大,目前以管理血壓為主,可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西洛他唑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推薦級別:Ⅰ;證據等級:B)

其他推薦意見

推薦意見3:對於適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或機械取栓治療的急性卒中患者,不建議將阿司匹林作為替代治療(推薦級別:Ⅲ;證據等級:B)

推薦意見6:對於阿司匹林不耐受(有胃腸反應或過敏等)及高出血風險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吲哚布芬(100 mg/次,2次/d)是可行的(推薦級別:Ⅱb;證據等級:B)

推薦意見7:不推薦阿昔單抗治療AIS(推薦級別:Ⅲ;證據等級:B)

推薦意見9:替羅非班和依替非巴肽的療效尚未完全確定,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推薦級別:Ⅱb;證據等級:B)

講者簡介

徐運,南京鼓樓醫院神經內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東南大學碩士生導師。江蘇省腦血管病診療中心主任,南京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專業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腦血管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江蘇省領軍人才「333」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多種神經病學專業雜誌以及SCI雜誌編委。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參與國家科技部「973」和「863」多項重點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近50篇。主編專業論著4部。獲專利3項,獲省、部級科技獎4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Jeg0m0BMH2_cNUgKeO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