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必去的幾座古都,感受千年之美

2019-10-29     旅人手冊

是能增添古韻的

在落葉紛飛的秋日

這些古城也都還原了它們本該有的古樸模樣

散發著醉人的古韻

讓人頓生時光流轉之感

仿佛一夜之間

這些古城都回到了千年之前

南京 • 金陵

舉世無雙一座城

古稱金陵的南京

亦如它名字,風雅而古典

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南京的四季分明

不同的季節,不一樣的美

而在四季當中

唯有秋天的南京,最像金陵

滿城的梧桐、銀杏

透過秋霧的遠山,伴著秋雨的落葉

第一片樹葉轉黃,最後一片樹葉飄落

那種感覺平淡又深刻

金秋來到南京,一定要去明孝陵神道走走。

600餘年春秋,600餘年風雨,明孝陵像一朵瑰麗的奇葩巍然屹立於鐘山南麓。

紅葉黃葉飄滿路,抬頭望向枝頭,好似一場紅與黃的較量,它們爭奇鬥豔地向人們展示著最為華麗的模樣。

金秋來到南京,一定要去棲霞山賞楓。

南京人口中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

當葉子逐漸蕭疏,秋林顯出了它們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點綴的洒脫與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

一路默然漫步,看看山,看看楓葉,看看石頭,看看水中流丹,也看看人。

金秋來到南京,一定要去頤和路轉轉。

最有意境和味道的當屬頤和路了,路兩旁是高高的參天樹木,而且自民國以來到現在維護得很好。

這裡不但有民國的痕跡,更是南京千百年的縮影。一幢幢建築掩映在五彩斑斕的秋色中,形像一幅色彩明艷的油畫。

金秋來到南京,一定要去雞鳴寺閒步。

登高遠眺,有鐘山與玄武湖的湖光山色,有台城明城牆的古老滄桑,歷史與現實在此交錯,喧鬧與幽靜在此並存。

上千年的歷史,雖規模已大大縮小,但香火卻一直旺盛不衰。

雞鳴寺一路見證著金陵變成今天的南京,只有在秋天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回憶過去的金陵。

蘇州 • 姑蘇

丨庭院深深身幾許丨

粉牆黛瓦,小巷幽幽

吳儂軟語,輕輕切切

一座石板橋

見證了百年痴怨

流淌了千年的古運河

故事也聽了千年

你若問嬢嬢啊

哪裡是蘇州,處處是

你若問嬢嬢啊

哪裡是姑蘇,現在便是了

去蘇東坡最愛的虎丘吧,虎丘山不高,卻儘是山林雅趣。

只要你去過虎丘,就一定會愛上虎丘。

虎丘有幽靜的竹林、古老的佛塔、有清幽的水潭、泉水叮咚的溪流,有奇石,有鬱鬱蔥蔥的山林。

江南不比北方,就算深秋隆冬,也是綠樹蔥蔥。而在秋天變了色彩的銀杏、楓樹更為虎丘增添了無限古意。

去蘇州的園林, 脫盡塵囂,詩意生活。

中國四大園林姑蘇城就占了兩個——留園拙政園

在中國人的庭院裡,紅楓熱烈而安靜,倒映在水中,盛開在青瓦的檐角屋頂,一陣風吹落屋檐,抬頭是火紅的楓葉和秋日的藍天。

再或者就去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園子,網師園、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姑蘇城光古典園林就有七十餘處。

耦園

尋得一方寧靜,躲在秋日寧靜的江南園子,尋一方角亭,或者坐在廊下,看院中紅楓似火,裝點青瓦,倒映流水。

北京 • 北平

丨北平之秋便是天堂丨

北京的秋天很短

但仍舊是很多人最愛的季節

當冗長的夏天過去

胡同開始沉浸在溫柔的陽光里

湛藍的天,燦爛的黃,熱烈的紅

北京一下子變成了北平

古典與現代相生相依

北京的秋,是令人心心念的故宮

當金黃的樹葉,探進中國紅的城牆中;當一夜秋風至,吹響庭中黃金樹,故宮就美成了紫禁城,北京就美成了北平。

清風吹落梧桐,澆雨落地如霜,故宮的秋,一如北京,是許多人眼中的北平一樣,那一抹嫣紅,就是它六百年的歲月如愁。

看紅牆映著那金黃色的樹葉,隨風舞動,好像下一秒就會被卷進一場宮廷爭鬥。

北京的秋,是大覺寺的千年歲月。

比起名聲遠在外的北京各大寺廟,大覺寺倒是給了大家真正期盼的禪寺該有的樣子,靜人心,禪意濃。

無量壽殿前的那棵銀杏,它歷經了900多年王朝和政權的更替,無數戰火紛飛和盛世繁華來來去去,依然在那裡靜靜地生長,直至成為今天的參天古樹,歲月的積澱也讓原本纖細的銀杏樹變得如此的壯美。

北京的秋,是紅螺寺的層林盡染。

深秋時節,是紅螺山最美時候。「彩葉繽紛,金菊飄香」,伴隨著秋的來臨,紅螺山、紅螺寺披上了五彩的霞衣。

奇妙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就了紅螺山紅螺寺為一方完美殊勝、絕塵脫俗的「凈土佛國」。

此時,紅螺寺的「夫妻樹」,雌株結果不開花,雄株開花不結果,卻一同在秋日裡變得金黃。

北京的秋,是八達嶺的巍峨險峻。

秋天也是八達嶺長城最美麗的時候。紅葉、綠柏、長城這幅驚艷絕倫的絢麗畫卷唯有這裡才有。

秋天必去的幾座古都,感受千年之美

五顏六色中,黃櫨的紅、元寶楓的黃,與長城交錯出最燦爛的秋天。在天氣晴朗的時候。藍的天配上紅黃相間的樹葉,就是天然的畫卷。

西安 • 長安

丨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丨

不同於印象中西北秋季的天高爽朗

這時候的西安,卻是秋雨纏綿,時斷時續

細雨落葉,為城市多添了些許蕭瑟

仿佛一夜回到千年以前

秋天的西安,和古寺最配

細雨落葉,銀杏蕭瑟

讓「長安」二字

讀來更是詩意繾綣,古韻滿滿

古剎禪音寺,千年銀杏伴遠寺。

距市區30公里處的古觀音禪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是終南山千年古剎之一。寺中的古銀杏樹下,落滿的秋葉如同一層薄毯。

據傳,這棵樹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栽種,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

秋天必去的幾座古都,感受千年之美

一樹金黃宛若天成,一屋一檐下,皆是禪意如畫的風景,清幽、空靈。

大慈恩寺,鬧市深處秋意濃。

每年及至深秋,大慈恩寺中不僅灑滿銀杏,還能賞火紅如朝霞的楓葉。

與大雁塔比鄰而居的大慈恩寺為皇家寺院,是唐高宗李治當年做太子時,為紀念自己的母親文德皇后所建設。

百塔寺,1700年的輪迴。

百塔寺,位於終南山北麓長安區王莊鄉天子峪口,地勢高敞,視野遼闊。東眺五台翠華,西覽草堂煙霧,南依巍巍秦嶺,北視關中平原。(西北旅遊路線,可添加梅朵微信8010000諮詢)

百塔寺很小,和隔壁的農家院子差不多,前院兩棵松樹,旁邊三間瓦房,但大殿後卻有一棵比古剎禪音寺還大300歲的銀杏。

這棵銀杏樹相傳為隋、唐時栽植,現在樹高30餘米,樹圍18米,樹冠面積100多平方米,濃蔭覆蓋半個寺院,巍巍壯觀,數里之內皆可看到,被稱為「中國第一銀杏樹」「千年活化石」。

洛陽 • 洛城

丨無人不詠洛陽秋丨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洛陽城一入秋

便漸染上肅然蕭瑟

些許悵然傷感、些許思念意味

或許這才是九朝古都真正的模樣

去洛河岸邊,吟一句「洛浦秋風起,回眸望洛陽」。

洛陽秋雖短暫,但仍值得人們去追趕留戀,比如廣被樂道的洛陽八景之一的「洛浦秋風」即洛水沿岸的秋日景觀。

洛水為華夏之根,秦始皇就曾在此作出「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的《祠洛水歌》。

去一次白馬寺,在放眼望去的黃色銀杏葉中安靜地聽一段誦經。

洛陽市東10餘公里處,坐落著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馬寺」。

白馬寺始建於東漢明帝年間,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民間素有「東邊撞鐘西邊響,西邊撞鐘東邊鳴」的佳話,說的便是白馬寺鐘聲與洛陽城內鐘樓之鐘的共鳴奇景。

洛陽城的古意,也盡在這悠揚馬寺鐘聲里、寺院紅牆之上、秋葉繽紛的色彩之中了。

隋唐遺址植物園漫步,盛唐的那份厚重莫名便湧上心頭。

隋唐城遺址植物園裡,四季皆有風景,其中秋景為最盛。

垂敗的殘荷自成一處,金黃的銀杏葉和法國梧桐樹葉落滿一地,火紅的楓葉和野果相映成趣,這一切,都渲染著植物園的秋色。

這裡專有「絢秋園」,就是賞秋葉的園林,彙集著多種楓樹和秋葉觀賞植物,寫盡秋花、秋葉、秋實的絢麗。

一年之中最美的時光

莫過於此時

日光溫潤,滿目繽紛

不去古都看一看

怎麼能算過秋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CPVHG4BMH2_cNUgAL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