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吳曉鋒
8年來,在地處三峽庫區的重慶市萬州區,山區的人們趕集時經常看到這樣一幕:一群老老少少圍在一張便攜桌前,爭先恐後地詢問自己關心的法律問題。
人群中間,總是坐著一位仔細聆聽、認真講解的中年人,他就是被群眾親切稱作「趕場律師」的譚鴻飛。
像譚鴻飛一樣,近年來,重慶司法行政系統法治扶貧工作湧現出一大批感人的人和故事。
2018年以來,重慶市司法行政系統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將司法行政工作職能與脫貧攻堅工作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推行全覆蓋全鏈條法治扶貧,用法治的力量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法律浸潤百姓生活
「還好有你們在,一直為我的事忙上忙下。」去年底,年滿80歲的徐奶奶對巴南區魚洞雲篆山水公租房片區調解室調解員連聲道謝。
原來,失去獨子後,徐奶奶一家矛盾頻發,生活也陷入困境。在社區調解室幫助下,家庭矛盾得到了緩和,工作人員還為徐奶奶申請到了每年7000餘元扶助金。
調解室的設立得益於重慶市司法局開展的「法潤社區·司法行動」。活動於2018年啟動,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社區居民法治素養明顯提升,社區治安狀況明顯好轉,基層治理能力水平明顯增強。
雲篆山水公租房片區外來流動人口多,矛盾易發、治安案件頻發,成為巴南區先行先試的主陣地。他們以片區大調解室為主陣地,配備調解經驗豐富的專職人民調解員,做實做細矛盾糾紛排查調處。
「法潤社區·司法行動」不僅僅排查化解矛盾,圍繞法治素養提升、特殊人群管控幫扶等,一系列活動如雨後春筍般開展起來。
兩江新區康美街道銀竹苑社區居民多為「農轉非」,轄區還有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租住,居民在撫養贍養、勞動合同等方面有大量法律需求。
今年4月,銀竹苑社區在鄰里節活動中邀請法律顧問現場答疑解惑;5月還創新開展了「法入萬家·敲門行動」,上門入戶免費提供法律諮詢……一系列接地氣的宣傳讓法律知識浸潤百姓生活。
群眾法治意識的提升,街道司法所副所長劉靜有更深的體會:「以前,群眾遇到勞動合同糾紛,開口就問『他憑啥不給我工錢』,而現在,都是『沒簽勞動合同,我有轉帳截屏算不算證據』之類的專業諮詢。」
行動開展一年多來,全市先行試點的82個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全市開展農村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4300餘場,開展「庭審進鄉鎮」巡迴庭審580餘場,鄉村群眾對守法普法的知曉率大幅上升。
法援惠及更多群體
2016年,包括10餘名建卡貧困戶在內的開州區29位村民被拖欠了共計32萬餘元的工資。轉眼3年過去,這10餘名貧困戶的生活無法得到很好地改善,更談不上脫貧摘帽。
今年年初,被拖欠工資的陳某見聽說開州區司法局在搞法律援助助力精準扶貧專項活動,專程帶著案件相關材料找到這裡。了解情況後,區司法局決定利用流動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到五通鄉、岳溪鎮開展現場辦公,指導村民申請法律援助,最終為村民追回欠款。
自2018年起,重慶市司法行政系統開展「法援惠民生·關愛農民工」品牌建設以來,這樣的故事在全市各區縣還有很多。截至2018年年底,已有17個區縣將「法援惠民生·關愛農民工」品牌建設納入法律援助重點工作,推動將農民工法律援助服務列入政府公共法律服務項目購買清單,全市受理法律援助農民工案件15005件,為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或取得經濟利益約2.3億元,有效解決了農民工討薪難、討薪苦的實際困難。
實際上,不僅僅是農民工群體,2018年8月,重慶市司法局等八部門還聯合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市開展「法援惠民生」品牌建設,切實加強農民工、軍人軍屬、困難職工、未成年人、婦女、殘疾人、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針對特殊群體的法律援助,將努力實現「應援盡援、應援優援」,全面提升法律援助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
如今,重慶已建有上萬個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其中村(社區)工作室占絕大多數,重慶12348法律服務熱線呼入了也已有幾萬人次。
8月13日,2019年「陽光與花兒」服刑人員、戒毒人員未成年子女法律援助公益項目在重慶市司法局啟動,今年已是「陽光與花兒」公益項目走過的第6年。在這6年中,項目累計幫扶近2600人,持續為他們提供學習、心理等方面的關懷,獲得了中央財政和市財政的資金支持。
「如果沒有戒毒所民警的教育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今年6月,在重慶市司法行政系統一場禁毒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上,36歲的陶琳(化名)動情地說。
曾經,陶琳也是戒毒所內一名戒毒人員,在民警悉心的教育感化下,回歸社會創業,如今事業小成,已有上百萬元資產。
在重慶司法行政系統,對服刑、戒毒人員創業大力幫扶的故事還有很多。據統計,重慶市司法行政系統已開展技能培訓2.5萬餘人次,幫助2600餘名服刑、戒毒人員與社會企業簽訂了就業意向協議書,為其回歸社會後就業謀生創造條件,有效防範因毒致貧、因刑致貧。同時,重慶市司法局還聯合市民政局開展服刑、戒毒人員未成年子女生活狀況核查對比和困境幫扶工作,幫助114名服刑、戒毒人員未成年子女納入扶貧救助對象範圍。
法律顧問遍及城鄉
協助黔江區旅遊局參與協商收購阿蓬江神龜峽風景區經營權,代理區經信委參與解決區農電體制改制遺留問題的案件……近年來,重慶市森平律師事務所先後為黔江區政府、區經信委、區發改委等60餘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擔任常年法律顧問,為這個位於渝東南武陵山區腹地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發展大局作出了貢獻。
作為法治推動扶貧工作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律師顧問成為重慶各級黨政機關決策部署的有力支撐。受聘的法律顧問主要通過電話、郵件、現場辦公、座談會等方式,積極參與規範性文件審查、行政複議訴訟,以及企業改制、拆遷糾紛、違法建築拆除、執法培訓等專項工作,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等。
蔡昌鑫律師擔任豐都縣政府法律顧問已經13年,他固定列席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等重要會議,深度參與縣委縣政府涉法事務工作。13年間,他參加了150餘個招商引資項目談判、合同起草審查,涉及合同金額500億元以上,未出現一次工作失誤。
像蔡昌鑫這樣,多年來致力於為基層黨政機關提供優質法律服務的律師在重慶並不少見。
據統計,重慶有3540名黨政機關內部工作人員、律師、法律專家等擔任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外聘法律顧問達到了48%,其中大多數為執業律師。而在農村,重慶40個區縣的8090個村、3055個社區實現了法律顧問全覆蓋,司法行政系統組織了1000餘名法律服務工作者,進駐貧困村擔任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