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這些美食

2019-10-16     揭西即沖擂茶粉

浙江台州,有攝人心魄的山川景致、瀑布溪流,有潛心修學的文人墨客、悠然出世的佛道高人,一個地靈人傑的聖地仙境,自然少不舌尖上的美味。鳳凰旅遊台州天仙配之旅正在進行中,今天,讓我們聊聊天台和仙居兩地那些令人慾罷不能的美食。

台州,有最接地氣的特色美食,不論走過多少個國家,深入多少處秘境,台州總有美味讓你驚艷。恐怕不親臨此處,永遠無法真正體驗到這處目的地的舌尖享受。

台州美食

台州美食民風濃郁,在浙江一隅形成自有的個性和風味,遵循著就地取材的原則,市內幾個區域各自不同的風土地貌,又變幻出「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味」的美食地圖。那麼「天仙配」之旅的天台和仙居,都各自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本土風味呢?

目錄

1.天颱風味

2.仙居風味

天颱風味

天台九大碗

浙江天台的「九大碗」是民間待客及婚宴飲食習俗,寓意悠長。遵循當地飲食習慣,菜肴以清淡可口的湯羹為主。菜品分別是蓮子湯、土燒海參、蒸土雞、蒸黃魚、八寶飯、梅圓小炒、蒸扣肉、燒筍尖、菠菜豆皮湯。各有其獨特意義,比如蓮子、海參代表多子多孫;八寶飯象徵豐衣足食;筍尖則預示子孫茁壯成長……



天台九大碗

九大碗之上,還有一席「十六會簽」。可以看作天台版本的滿漢全席,是當地最高檔的宴席,菜品連茶共48款,其中菜肴、點心、水果各自要上滿16種方算完畢。

天台麻糍

天台麻糍

生長在天台的市民一定都對麻糍有著特殊的情感,從前村裡的大人們總要聚在一起蒸出一鍋鍋糯米,再用石錘搗成麵糰加工而成。天台的麻糍會額外加入天然的青草汁,將麵糰染出碧綠的色彩。做好的麻糍切塊,烤得外皮焦脆、內里軟糯,簡單地蘸著紅糖,就是一道家常美味。麻糍務必趁熱食用,香甜的糯米香氣之外還能隱約感受到草地的清新。

餃餅筒

餃餅筒

天台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傳說為濟公所創。麵糊在鍋中烙出麵皮,裹上木耳、粉絲、肉片、豬肝等菜肴捲成一筒,像一隻豪華版的春卷。

糊拉汰

糊拉汰

這道美味,食如其名。正是將麵糊在鍋中拖拉出圓形薄餅,再按照各人口味添上餡料:土豆絲、豆芽、豆腐、菜乾等,餅皮成型後裹成卷,像是簡單版的餃餅筒。製作起來方便快捷,現烙的餅皮香脆可口,是天台鄉民的家常小食。

扁食

扁食

扁食是天台一年到頭都不願錯過的日常美味,形如一隻餃子或餛飩,卻比餃子精緻,比餛飩豐滿。此外,扁食內餡料豐富多樣,五花八門的菜肴切成丁後,用方形麵皮包出扁形「元寶」,蒸煮煎炸皆宜。

麥餅

麥餅

據說在天台,新媳婦進門後婆婆為了驗其廚藝,便會讓媳婦做一道麥餅。與其他家常風味的美食相同,麥餅的餡料依舊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自由變換,土豆、青菜、豆腐、雞蛋等都是最常見的口味。剛出爐的麥餅噴香軟嫩,有「天台披薩」之稱。天台人吃麥餅還有一套傳統講究的形式:左手單拿一根筷子按住麥餅,右手一雙筷子夾取麥餅,可以蘸醬油或香醋食用。

糯米蛋糕

糯米蛋糕

天台的糯米蛋糕以糯米粉、雞蛋和白糖三種原料製成,由此得名。與普通麵粉蛋糕相比,糯米蛋糕食用起來香甜彈牙,是平日裡感受不到的特殊口味。

糊辣沸

糊辣沸

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都有吃元宵、鬧元宵的習俗,唯獨天台人將元宵節定在正月十四,而且家家戶戶吃的是一道獨特的糊辣沸。用米粉、山粉調成咸羹,其中有豬肉、冬筍、荸薺、香乾、油泡等菜肴,熱鬧地燒至沸,叫人看了便不禁胃口大開。

仙居美食

仙居八大碗

天台有九大碗,仙居也相應地有一桌八大碗。雖然不是精貴特殊的食材,選用當地特產風物製成的仙居八大碗,卻是別地吃不到的鄉家傳統風味。傳說古時八仙過海大戰龍王,在回神仙居的途中巧遇仙居皤灘員外嫁女,興致正濃,便一人做一碗拿手好菜以示慶賀,「八大碗」便由此流傳而來。

仙居八大碗

八大碗由八道菜組成,以八仙命名,分別為:何仙姑蓮子(白扁豆)、韓湘子海參、曹國舅泡鯗、漢鍾離翻碗肉、鐵拐李大魚、藍采和敲敲肉、呂洞賓豆腐、張果老肉皮泡。

楊梅

楊梅

要說仙居最著名的美味,絕對楊梅莫屬,仙居有「中國楊梅之鄉」的美譽,坊間盛傳「中國楊梅看浙江,浙江楊梅看仙居」的說法,所以來到此處,最不應錯過的,便是這份酸甜爽口的仙居楊梅。在仙居,隨處可見栽種的楊梅樹,其中以東魁楊梅最負盛名。每年6月是楊梅成熟的季節,普通成色便能有桌球的個頭,優質的楊梅甚至能長到土雞蛋的大小。

楊梅仔排

楊梅仔排

如果不在6月到訪,依舊不會錯過楊梅的美味。這裡除了每年樹上結出的新鮮果子,還有諸如楊梅干、楊梅酒、楊梅干紅,甚至於用楊梅入菜的楊梅仔排,無不是別處難尋的美味。

仙居麻糍

仙居麻糍

天台有麻糍,仙居也有一道麻糍,但卻略有不同。製作工藝上大致相仿,都是以糯米打成麵糰後再行加工。仙居麻糍里通常會包上手工自製的豆沙,豆沙餡搓成長條,外層裹上糯米麵團,切段之後就能直接食用,是一道軟糯香甜的傳統糕點。

澆頭面

澆頭面

澆頭面,實際便是澆上菜的面,只聽名字便知道又是一道尋回兒時記憶的家常美味。雞蛋絲、筍絲、黃花菜、臘肉絲、豆腐乾、油泡等食材一併炒熟,製成澆頭。煮一碗細條米麵,澆頭厚厚地鋪一層,鮮美的湯汁與麵湯融合,是仙居人百吃不厭的家常主食。

咸酸飯

咸酸飯

只看名字的外來客,可能要誤以為這是一道帶著酸味的炒飯,實則不然。咸酸二字取的是仙居本地話的音譯,大意便是將所有食材混合在一起,因此也可以理解為家常炒飯,沒有固定搭配,但是通常都會有臘肉、芋頭、菜乾等。好的咸酸飯帶著媽媽手作的樣子,色澤飽滿,吃起來粒粒帶香。

十四夜羹

十四夜羹

同樣是正月十四過元宵,天台人吃糊辣沸,仙居人則用十四夜羹鬧佳節。十四夜羹也是用各色菜肴作原料,諸如豬耳朵、豬尾巴、毛芋、豆腐乾、豌豆、雞肫、香菇、蘑菇、冬筍、年糕、胡蘿蔔等,切丁煮熟後加入玉米粉或者番薯粉攪成羹,與天台糊辣沸有異曲同工之妙。

饅頭干松

饅頭干松

仙居人有做饅頭乾的喜好,熱氣騰騰的饅頭是此地走親訪友時的家常美味,由於不易保存,便將其烘成饅頭干松,變成另一道香脆可口的零食。除了直接食用外,還可以混些紅糖芝麻增添風味,放進熱水裡浸泡片刻,又成了綿軟香甜的飽肚主食。

仙居燒餅

仙居燒餅

對於仙居人來說,燒餅是最熟悉不過的小吃。仙居縣城的街頭隨處可見燒餅攤,包好餡的麵糰擀成餅,兩面抹上清水,貼到火紅的爐壁上,不稍片刻便有美味出爐。最常見蔥餅和梅乾菜餅兩種口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rIY4G0BMH2_cNUgTz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