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真實,越想看。
10月8日,微博話題#當事乘客評價中國機長#登上熱搜;同日,電影《中國機長》票房超過20億元,和今年國慶檔「領頭羊」《我和我的祖國》差距不到2.5億元。
2018年5月險情突發,12月主創亮相;2019年1月正式開機,4月定檔,9月30日登陸全國院線——僅耗時一年零四個月,由「5·14川航航班備降成都」真實事件改編的《中國機長》就在影院與觀眾見面。巧的是,同為「國慶檔三巨頭」的《攀登者》也有真實事件原型。
縱觀今年的電影市場,票房成績前十名單中,博納影業出品的《中國機長》和《烈火英雄》都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和小說IP對應,有人將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影視作品成為「非虛構IP」。
2019年第三季度,一共有取材「大連7·16油爆火災」的《烈火英雄》、取材唐山大地震中的真實事件的《大地震》、講述籌劃建立新中國的《決勝時刻》、重現「5·14川航航班備降成都」事件的《中國機長》和展現人類首次北坡登頂珠峰的《攀登者》5部電影屬此類「非虛構IP」。
總體看來,2016年以前的「真實改編」電影在當時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頗有些「小眾」的味道,影響力也較後期電影更小。票房第九、第十位的《親愛的》和《失孤》可以算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早期電影作品中令人眼前一亮的存在了。從2016年商業化運作下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湄公河行動》開始,關照現實的「非虛構IP」影像作品愈發頻繁地出現在觀眾面前,商業大片屬性也愈發明顯。
而已經定檔明年大年初一的8部影片,《中國女排》和《緊急救援》同樣取材真實事件。
再看電視劇市場,「非虛構IP」電視劇數量不少,特徵也更加明顯——不只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更傾向於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我國第一部以罪犯為主角全方位解讀犯罪心理的《中國刑偵1號案》,以紀實手法聚焦女性犯罪的《紅蜘蛛》,2003年取得高收視率的《征服》,2011年同樣改編自「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的《湄公河大案》……
此類電視劇在2000年前後尤其突出,隨後「真實案件改編」逐漸淡出觀眾視野,直到今年上半年,改編自「陸豐掃毒」的緝毒題材懸疑刑偵劇《破冰行動》再次引發觀劇熱潮,「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電視劇的市場價值重新被進行了評估。根據統計,2019年,《鄧麗君之我只在乎你》《廖俊波》《庫爾班大叔與他的子孫們》《霍元甲》等19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視劇項目處於或籌備或殺青階段。
微博上有網友評論,「電影帶來的再多的感觸,都比不過電影片尾一句『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取材自真實故事到底好在哪裡?真實故事的影視化呈現又是如何擊中觀眾的?
首先,「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意味著故事主線自身擁有嚴密邏輯,這對劇本創作階段來說,是一份得天獨厚的優勢。
以「全民追劇」的《破冰行動》舉例。該劇取材自2013年廣東開展「雷霆掃毒」系列行動中的陸豐掃毒、殲滅「亞洲制毒第一村——博社村」這一真實事件,以李飛父子的緝毒行動為雙線索,講述了兩代緝毒警察不畏犧牲,拚死撕開當地毒販織起的錯綜複雜的地下毒網,為「雷霆掃毒」專項行動奉獻熱血與生命的故事。「東山市豐林鎮塔寨村」對應現實中的「廣東省汕尾陸豐市甲西鎮博社村」,村主任林耀東原型是廣東省汕尾市原人大代表、陸豐市甲西鎮博社村原支部書記蔡東家。《破冰行動》不僅被劇評人稱為「尺度不小,人性更深」,一整個村都參與制毒販毒這個情節更是被觀眾稱為「編劇都不敢這麼編」。正是由於出乎意料的原事件,《破冰行動》在人性和劇情細節的處理上才更符合邏輯,加強了觀劇真實感。
其次,但凡某件真實事件值得被搬上螢屏或銀幕,那事件原型本身就會具有一定的社會關注度。由這樣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更容易引發社會討論,引起觀眾共鳴,也更容易為影視作品帶來話題度。由各類大案改編而來的電影、電視劇自不必說,此處不得不提到2018年暑期檔上映的《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在國內狂攬31億票房,豆瓣評分也位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國產電影票房前十(豆瓣9.0分)。脫離警匪、槍戰之後的《我不是藥神》憑藉其取材上對現實的關照,一度引發了社會大眾對「是在違法還是在救命」的討論,今年8月26日,新修訂的《藥品管理法》正式通過,進口未批境外新藥不再按假藥論處,而伊馬替尼片(即片中救命藥「格列衛」)和硼替佐米注射液(昕泰、千平)也在多低執行了新價格。娛樂觀眾之外,《我不是藥神》承擔了文藝作品的社會責任,同時大眾對「陸勇案」的關注也反哺了電影的票房。
而從另一種角度來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既代表著觀眾對影視作品的高要求,又意味著觀眾對改編作品抱有一定的寬容度。
「高要求」指的是由於有了真實事件的「奠基」,觀眾會期待改編作品的邏輯更加嚴謹、劇情更加流暢、人物更加鮮活立體,同時,觀眾可能並不買帳藝術創作過程中對主線劇情的擴充部分,甚至可能視其為「注水」;「一定的寬容度」指的是,哪怕有這樣那樣的瑕疵,只要主線故事講好,沒有明顯的漏洞,改編作品仍然是「瑕不掩瑜」,值得一看。比如《破冰行動》中的陳珂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較為單薄,《中國機長》的人物群像不夠立體,但由於主線故事脈絡的清晰,觀眾對作品主線還是十分認可。
當然,「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並不是獲得高票房、高口碑的「不二法門」。目前獲得8億+票房的《攀登者》在「三巨頭之爭」中的失利可以窺見一斑,合理化的改編才是口碑的良好助推器。
-END-
作者丨粥粥
編輯丨幾枝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