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故事】新田東山嶺古村:七祖佛的故里

2019-04-28     金牌主持陳瑜

【永州故事】新田東山嶺古村:七祖佛的故里

陳瑜

有幸陪永州市新農產業商會常務副會長蔣文華、劉青等一行來到新田,去找尋我那夢寐以求的國家級歷史文化村落,偶然巧合走進了陶嶺鎮東山嶺村。村子背靠東山,坐東向西,故取名東山嶺。

(一)瀕臨消失的國家級歷史文化村落

九曲山路延伸就來到東山嶺村,村前一條九龍河繞村而過,就像一條長龍曲折盤旋,村裡有這麼一種說法:「四水相向,五泥不同,七峰守護」,「四水相向」指村莊前後左右四支水流,如四條蛟龍游向東山嶺,又稱「四龍戲珠」;「五泥不同」即指村周有紅泥、沙泥、夾泥、火砂泥、白花泥五種不同顏色泥土。 「七峰守護」指村子周圍有七處山峰突起,構築一座座天然屏障,就像神兵天將守護。

該村高大而鱗次櫛比的現代民居建築告訴我,這裡比較富裕,在出生於本村的新田縣農技推廣員鄭金玉的引導下,穿過新村巷道,一條青石板老路往山上逐漸延伸,據說有18級台階,爬上一個小坡,就來到一個四根石柱頂起屋頂的亭子,鄭技術員告訴我,這就是關公亭,以前村裡辦大事和迎送客人,就到這裡為止。

繼續上走,就是一條條石板路延伸到各家各戶,條條巷道很窄,兩旁牆壁特別高聳,人走在這裡,感覺很渺小。巷道連接各戶,每戶都獨立成棟,門樓都會有鏤空門當和雕刻特別精美的門楣。

牆基都鑲嵌凸雕條石,兩旁有用泥土或粉色底對聯,字跡依稀可見,鄭技術員告訴我,這粉色不是誰家都能用的。

也不知道穿了多少巷道,也不知道去了多少戶人家,在古村行走,恍如迷宮,有些房屋成片倒塌,據說,今年就倒了幾棟,轉悠著來到一戶門前有雕龍水缸的古建築旁,鄭技術員告訴我,這就是陽明山七祖禪師的故居,門開著,內面供奉神台,地上滿是鞭炮紙屑,香煙繚繞,據說村裡人都喜歡來這裡祭祀。

古村很大,也很氣派,始建於宋代,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依東山嶺而建,後屋可以摸到前屋的瓦片,逐漸升高到半山腰。

東山嶺村是第五批國家級歷史文化村落,申報了好幾年,批下來了,但政府的經費沒到位,每年都在倒塌,再不實行搶救,只怕這個古村成為一個空殼了。

(二)家喻戶曉的七祖佛傳說

七祖活佛,派名尚顯,諱真聰,法號「秀峰」。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十月二日,誕生於新田陶嶺鄉東山嶺村一鄭氏人家,傳說七祖佛的母親是嘉禾人,結婚幾年未曾身孕,有一年中秋節回娘家回來的路上,走了很久有點累,就在路旁石頭上休息,來了一個老人,老人說三天沒吃飯了,向她乞討,她毫不猶豫將從娘家帶回來的兩個粽子交給了老人,老人吃完後,就指著路邊田裡的荷花說,「此就是貴子!」轉瞬就不見蹤影,母親很是奇怪,回家就感覺自己有懷孕的感覺,只想嘔吐,聞不得、吃不得葷,一直懷孕十六個月,在一個祥光四射的夜晚,正值亥時,七祖就降生了,傳為金禪子轉世,就取乳名鄭亥生,俗名「鄭秀峰」。秀峰自幼聰慧過人,通曉四書五經。特別是佛家經書愛不釋手,過目不忘。他一心要普渡眾生,救人於水火之中。十六歲時,拋棄功名仕進,雲遊四海問佛。在秀峰山拜塵遠為師,削髮為僧,取法號「秀峰」。後被陽明山明性長老收留,于山中造化,賜法名「真聰」,號「秀峰」。明嘉靖十三年,秀峰禪師隻身來到曹溪,以三年時間「明悟六祖衣缽」,修成正果,復歸陽明山。嘉靖十六年(公元1547年)八月初一,開始坐化,時年二十九歲。眾師徒扶秀峰端坐涅槃,崇為「七祖活佛」。坐化時,其肉身不朽,供於萬壽寺內,被當朝皇帝封為「七祖秀峰禪師」。藩南渭王親上陽明山祭拜,並賜「名山千古仰,活佛萬家朝」寺聯。

為何命名「七祖」? 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在印度創建佛教,至達摩傳入我國。慧可成為中土禪宗二祖,繼而傳於三祖曾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自六祖後,佛教禪宗有一千年無繼承人。直到明嘉靖年間,陽明山出了秀峰禪師,成為六祖衣缽傳人,是為七祖。

(三)陶嶺三味辣椒的傳說

陶嶺三味辣椒製作工藝被列為「永州市級非遺」。三味指「香甜辣」, 肉厚,鮮紅,帶甜味,香辣,干椒通透明亮,可見辣椒仔仔。傳說,七祖秀峰禪師在陰明山修道時,但凡東山嶺村人前往拜見,只要能說岀村廟台階一百二十九級,大堂屋柱頭三十六根,還有〝送往迎來〝大匾掛在關公亭上方,佛爺才會發話。就在佛爺即將罔關之時,恰好東山嶺有一村民前往拜見,七祖秀峰師說,家鄉辣椒「太辣,無味」待我送你們一包東西,回家方可打開,所種之物,色,香,味俱全。當時村民欣喜狂若,行至陶嶺圩路上,心起貪心,以為是什麼金銀財寶,半路折開,發現是一包佛祖的大便,正準備丟棄之時,一陣狂風轉過,糞便隨風揚起,化作一場黑雨落在東山嶺村附近的幾個村莊,從此周圍幾個村莊所種的東西與眾不同,特別是辣椒,變得,又香,又甜,又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eBnA2wBmyVoG_1ZML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