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訴說12年陪娃補習路,了解補習班老師隱藏的真相,避免少掉坑

2019-07-10     瀟小說育兒

前言:只有家裡娃上了學,才知道補習究竟有多貴,如果補習之後,看到了孩子實實在在的進步,那家長也會心有安慰,覺得這錢花得值。可事實上,在陪娃補習的路上,許多家長還掉過許多的坑。

有的人掉了坑,只會默默認栽,不告訴其它人,因為怕別人笑他傻。也有的人,不怕別人笑話,大膽說出來,就是希望後來者少掉坑,珍姐就屬於後者。

家長訴說12年陪娃補習之路,告訴你補習班老師隱藏的那些真相,避免你少掉坑。

珍姐的兒子秋季要升高三,為了給高考衝刺做準備,暑假給孩子報了一對一,花費三萬多,但課還沒上幾次,老師發信息說,後面的課沒法上了,因為補習機構的老闆沒有發工資給老師,現在老闆都下落不明。

珍姐開始細數,孩子從幼兒園的各類興趣班開始,到現在高二,陪娃補習12年,掉過的坑真是不少。

第一、 興趣班試課的坑。

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因為課餘時間比較多,就想報一些興趣班,當時珍姐也不清楚究竟應該選擇哪種,有地方試課就去,當時想著只是試一試,不合適就不用報了,反正又不花錢。

試課還真不是珍姐想的那麼簡單,試課的老師都是拿出看家本領,讓家長看起來覺得無可挑剔,非常的適合孩子,還會誘導孩子說出喜歡這門課,甚至大哭大鬧要報名,如果家長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試課後不報名都會不好意思。

但結果是,一時衝動報名後,孩子上了幾次課就不願意去了,再想退費可沒那麼容易。所以,如果想給孩子試課,最好是通過觀察孩子的性格特點,再結合興趣班的特點,給孩子有了基本的規劃之後,再去嘗試那些真正適合孩子的。

例如:孩子對音樂不感興趣,還特別好動,卻去學鋼琴,好奇心一過,孩子難免坐不住。但如果給孩子報戶外的興趣班,足球,羽毛球之類的,相信會更適合一些。

第二、 課後託管的坑。

許多雙職工的家庭,因為孩子放學早,都會選擇把孩子送去課後託管,想著託管班的老師,既照顧了孩子,還能輔導作業,讓不少家長心動。

選擇課後託管,考驗家長的眼力,一些託管的老師,不僅不是師範院校畢業,有的連教師資質都沒有,但招生資料上,卻都是寫著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帶班,這種坑千萬別跳。

第三、 班級老師補課的坑。

雖然不允許在職老師補課,但家長對在職老師天然的多了幾分信任,有了市場,敢冒風險課外帶班的老師還是屢禁不止。

班級老師給孩子補課,或許有優勢,但劣勢也不少。珍姐說,當時給孩子請了好幾天病假,如果是外面的補習機構,這個課時肯定是能延後再補課的,但班級老師沒開口,自己也不好意思說,費用本來就比外面要貴,還不退費,幾千塊就打了水漂。

後來發現效果不理想,不想補了,那更是為難,不知如何開口,就怕得罪了老師,最後只好班級老師這裡的錢照交,又另外在外面找其它老師補,兩邊交費,都是血淚的坑。

第四、 一對一的坑。

許多家長都有一個誤解,認為一對一就肯定會效果好。其實還真不一定,但花錢最多是肯定的。像珍姐這樣,交了錢最後老闆跑路的是少數,但學了一對一後,孩子成績沒提高的卻比比皆是。

一對一的補習機構,接待家長的都是課程顧問,說白了就是經過專業培訓的銷售,而不是老師。看起來很專業的測試,各種精美的分析報告,最後的結論都是孩子迫切需要提升,這裡能提供最好的老師。

有人說,補習機構最強大的地方,並不是師資,而是那些市場化運營的銷售團隊,專業的營銷人員,不斷刺激家長的需求,擺出孩子的弱點,讓家長帶著「巨款」往坑裡跳。

看到這裡,肯定有家長要問,那難道不補習了嗎?當然不是,該補的還是要補,只是儘量別跳坑就好了。

如何避免少掉坑。

1、 選適合的,而不是「最貴」的。

給孩子選補習課之前,最好理性列出清單,根據家庭實際情況,能付出的金錢是多少,時間是多少,只選適合的,而不是「最貴」的。

2、 目標明確。

有個媽媽給孩子報暑假班,各種宣傳使人眼花繚亂,仔細觀察和比較之後她都不心動,她只堅持一條,不求中等的孩子通過一個暑假就變成學霸,因為學習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她把孩子送去補習班的最深層,最真實的目的,就是因為兩口子要上班,沒人給孩子做飯,最後她選了一個性價比高,還管飯的機構,目標明確,沒有虛高的要求,孩子,家長都輕鬆,也滿意。

她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如果什麼好處都想撈,結果可能什麼也撈不著。

家長訴說12年陪娃補習路,了解補習班老師隱藏的真相,避免少掉坑

3、 承諾快速見效的,十有八九都是坑。

家長希望孩子成績好,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補習機構承諾補習能快速提高成績,十有八九都是坑,因為學習是一個查漏補缺,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說快就能快的。

總結:那些通過補習,成績能得到提高的,大多都具備同樣一個特點,那就是孩子有想學習,想上進的強烈意願,這種孩子,需要的是在恰當的時候,有人給予知識的點撥。只要孩子有了想學習的強烈意願,想沒有效果都難。

所以說,家長只能儘自己的心力,但最終還是要靠孩子自己,而不是寄希望於補習班能「起死回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_yxK2wBmyVoG_1ZoNlB.html